第二天一大早,天不見亮柳細細便起身了。她一向是個勤快的人。
東方微白,后院的景致尚看不清晰。柳細細麻利地從井中打水到廚房將一鍋小米粥熬在灶上。
晨曦中的后院清新靜好,剛打出井的水飛花泄玉般地從指間滑過,澆到臉上更是細滑滋潤。柳細細猛揉幾把臉,仰頭看井旁的一棵石榴樹,樹上的大石榴已被她摘光了,一樹青葉翠綠鮮活。院墻腳下是幾株小薔薇,紅花朵朵,雖小卻異常香甜。院墻轉角處是柳細細墾出來的一小塊菜地,兩行白菜青翠可人,幾莖蔥葉生機勃勃。
這就是家的感覺呢!柳細細十一歲養父母雙雙病逝后,流落街頭當了半年乞兒。當斯文俊逸的風淺池從乞丐窩中拉住她,問她是否愿意隨他回家時,柳細細差點以為他就是她的親生父親。當然,這是不可能的。當年風淺池不過二十六歲,哪會有她這么大個女兒呢?后來,柳細細把好運歸結到自己這雙靈巧的手上。風淺池定是需要有個聰明伶俐的門生來傳承他裁衣的衣缽,才從乞丐堆里挑中了天資聰穎的她。事實證明,柳細細的確適合做載衣這一行,不過兩年多時間,她已把風淺池的技藝學了個八九成。
柳細細洗完臉,略略澆了一下菜地。旭日初升,她心情大好,從菜地里撥了兩棵白菜摘了葉子洗凈,回到廚房炒出一盤鮮嫩翠綠的青菜。
小米粥的清香和白菜的嫩香讓躺在床上的那把剪刀睜開了眼睛。他看了看柳細細手中的飯碗,最后不情不愿地把目光落到她身上。
柳細細把他扶起,依舊用一個枕頭墊在他背后。自己坐在床沿上,用勺子攪動著小米粥,不時地對著碗沿吹氣。那人臉色不再如昨天那般慘白,精神好了許多,但一雙眼睛仍不帶半點喜色,冷清得緊。柳細細把勺子送到他唇邊,他別扭地轉開頭:“我自己來。”聲音不復昨日的沙啞,有幾分玉器輕碰薄胎瓷的清越。
柳細細將碗重重擱到桌子上,冷笑道:“自己來,行啊!你下床坐到桌子前來啊!不要怪我沒提醒你,打碎了碗勺也是要賠銀子的!”
他覆下眸子,臉色微微一沉。柳細細心一軟,道:“別逞強,等你傷好了有你做的!”說罷復又將勺子遞到他面前。
他卻并不賞臉,轉過頭別扭地問:“你救我有何目的?”
柳細細覺得這人太過謹慎,不太好相與。轉念一想,他小小年紀便傷成這樣,定有他難以啟齒的辛酸。再聯想到自己的身世,語氣便多了幾分誠懇:“如果要問目的,是不是該我先問你昏倒在我家院子里有何目的呢?你這樣子,救你求財也是求不得的。求人吧,隨便使點錢也得找到比你精通縫衣的繡娘。我們既然救了你,就要為你治傷,保你衣食。至于你為何傷成這樣,是讓仇家給追殺了,還是殺了仇家,我都不過問了。如若改日你的仇家尋上門來,我和師父也是護不住你的了。”
他點點頭,不再推拒柳細細喂到唇邊的勺子。柳細細欣然一笑:“這就對了。和誰過不去都別和自個兒的身子過不去。”她舀了勺白菜和著粥送到他唇邊,“師父是個好人,我都是他收養的呢。他姓風,你可以叫他風師父。見到他別這么倔,他喜歡懂事的孩子。”
他點了點頭。柳細細再舀一勺喂到他唇邊:“沒有名字可是個問題呢。當真不告訴我嗎?我就叫你剪刀了。”沒想到他竟又點了點頭。
柳細細笑道:“剪刀,不錯的名字呢!很響亮的!對了,你多大了?這個可以說嗎?”
剪刀咽下一口白菜,悶聲說出兩個字:“十四。”
“幾月生的?”
“冬月。”還是兩個字。
柳細細笑得更歡了:“快把傷養好。等你傷好了,我看能教你做些什么。對了,你可以叫我師姐,或者姐姐。”
“師姐?”仍沒有多加一個字。
柳細細一挑秀眉:“叫聲師姐委屈你是咋的了?師父裁衣可是京城聞名的,你在我手里學藝也不算辱沒你。沒讓你叫我師父算是便宜你了。別告訴我你不想學,你不學裁衣哪能掙錢還我們銀子?”
“你?”兩個字居然變成一個字了。
柳細細不再理他,收了碗便要走。剪刀上上下下打量她幾眼后,緩緩吐出三個字:“你幾歲?”
柳細細滿目譏誚道:“我十四,九月生的。你不該叫我姐姐么?”
吃完飯后,趁著陽光正好,柳細細燒了些熱水讓風淺池幫剪刀擦洗身體。順便給他換換藥。剪刀換上風淺池的衣衫顯得特別寬松。
柳細細扶著剪刀在靠窗的椅子上坐好,伸手推開了窗戶。明媚的陽光歡快地跳進屋內,照在剪刀稚氣未脫的臉上。剪刀閉目養神,濃密的睫毛在眼瞼下投下一片纖細的翦影,唇上一圈細細的絨毛在陽光中纖毫畢現。柳細細從未見他這般舒展愜意過,心底似有一方輕柔的素羅拂過,柔聲說:“等這兩天手中的活忙完,我給你縫件合體的衫子。”
“要算銀子的么?還用粗麻么?”剪刀第一次說這么長的話,把柳細細氣了個半死。剪刀微微睜開眼睛,陽光映在他幽深的眸中,熠熠生輝。他唇角輕輕淺淺地抿起一道柔和的弧度,笑容淡若浮云,卻暖如春陽。柳細細生生一怔,頓時覺得屋內的明媚有七分是來自他的笑。
風淺池對于這個他執意要救下來的孩子反倒不如柳細細關心得多。一半是緣于他清冷的性子,一半是鋪子里的生意本不不錯,加上柳細細這個得力助手需得抽出很多時間照顧剪刀。
剪刀的到來讓柳細細生平第一次覺得男人是個奇怪的物種。比如風淺池和剪刀,二人皆是冷冷清清地,平日從不多話。但柳細細總覺得他們之間仿佛有某種她看不透的默契。
鋪子里購來的布帛都由柳細細打理,云錦、棉錦、生絹、白紈素、蠟纈、夾纈、絞纈、紋羅、素羅……種類繁多,多少不一。記錄和收藏入庫都是極麻煩的事。剪刀養傷十余日,已能下地行走。一日,見柳細細咬著筆頭無從下手,便執筆操刀,不多時,一份精確詳盡的帳冊便送到柳細細手中。
自此,柳細細每日便教剪刀識布。這個學生學得絲毫不比她當年慢,柳細細一向引以為傲的聰明伶俐遭到了前所未有的打擊。不過,她很快就想通了————青出于藍而勝于藍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