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康熙三十六年
小赫舍里氏,孝昭皇后之妹,康熙三十年生胤禨(十四、十五中間,未序齒,排24子),康熙三十五年六月追封平妃。她應該是康熙二十二年到康熙二十八年之間進宮的,沒趕上二十年的妃位大派送,若是她能活到康熙三十九年,封妃必定,或封貴妃都很有可能。小赫舍里氏必定是有資格單住個宮殿的,她進宮的時候溫僖貴妃小鈕鈷祿氏還活著,如果永壽宮住著小鈕鈷祿氏,小赫舍里氏大概只能住長春宮了。
康熙朝唯二的蒙古妃子博爾濟吉特氏,在康熙五十七年才封為宣妃,看冊封時間,可能是在孝莊死后入宮的,大概是康熙二十五年大選之年,冊妃的時候年紀大概在四十歲以上。因為木有孝莊撐腰,可能隨便丟哪宮里了。
康熙三十八年死后追封妃位,謚號“敏”的章佳氏,大約在康熙二十二年大選之年入宮,康熙二十五年生皇十三子、康熙二十六年生皇十三女、康熙三十年生皇十五女,且這三個娃全部成活到成年,這在康熙的妃子中算是唯一的一個。也可見在這十幾年間,章佳氏是極得寵的。有的清穿小說里面總說因為章佳氏位份不高,小十三少兒時代很是被欺負,所以對維護他的四四童鞋產生了超越兄弟的感情,大霧~~
小十三似乎曾在德妃宮中養育過,也可能當時章佳氏進宮就住在永和宮,又見有人考據說章佳氏也跟烏雅氏類似,是宮女出身——看名字很像,敏妃的張雅氏-章佳氏,德妃的吳雅氏-烏雅氏,都像是漢人姓氏的滿族化。十三幼年受欺負的可能性很小,他出生的時候,正值德妃、敏妃都在受寵的時期,倆妃共生了九個娃,十七年胤禛、十九年胤祚、二十一年皇七女、二十二年皇九女、二十四年皇十二女、二十四年胤祥、二十六年皇十三女、二十七年胤禎、三十年皇十五女,其中二十四年皇十二女、二十四年胤祥倆孩子只隔半年,二十六年皇十三女、二十七年胤禎倆孩子只隔不到兩個月,跟宜妃姐妹的生育狀況很接近。所以推測如果不是敏妃當時就住在永和宮,就是倆人感情很好,近水樓臺了。有人根據康熙三十六年康熙出征葛爾丹期間寫給宮妃的信件,考據說鐘粹宮妃、永和宮妃、延禧宮妃、翊坤宮妃或是四大天王榮德惠宜,或是延禧宮妃就是敏妃?;蒎坏脤?,永和、翊坤已知住的是德妃、宜妃,糾結的無非就是延禧宮妃是誰。延禧宮地理位置不好,但一來跟永和宮就隔兩道墻,體現跟德妃親近,二來當時宮中應該沒有適合居住的宮殿了。
已知三十六年,敏妃之女皇十三女養在宜妃翊坤宮中,皇十五女養在長春宮中。長春宮主位妃子未知,應該住了安敬端僖四嬪之一,平妃小赫舍里氏有可能住過長春宮,若是如此,敏妃三個子女的養母都是康熙寵愛的妃子,且身份尊貴,也可見康熙待敏妃之寵愛了。
王氏貴人,三十六年大概是貴人名號享受嬪的待遇,知縣王國楨之女,楊珍在《康熙皇帝一家》里面說大概是康熙二十八年第二次南巡的時候帶回宮的,年齡大概在十五歲-十八歲左右,三十二年十一月生皇十五子、三十四年六月生皇十六子、四十年八月生皇十八子——就那個導致了一廢太子的倒霉可憐孩子——可見王氏得寵也有十余年。她生孩子的時間正接著敏妃章佳氏之后,也跟宜妃一樣,生三個娃都是男孩的狠角色。但因為她是漢女,連漢軍旗也不是,一直到康熙五十七年十二月的最后安慰獎,才得以冊封密嬪。“密”字何解?親密,親近;或精密、細致;或寂靜、安定??傊畱撌莻€安于**生活,細致小心,勤勤懇懇,侍奉君主、撫育子女的這么一個妃子。
這個王氏還是李煦的妻子王氏的侄女,李煦的母親文氏是康熙的保母之一,康熙的奶弟弟曹寅娶的則是李煦的堂妹,所以這個關系……那是相當的千絲萬縷的……
陳氏貴人,滿洲鑲黃旗二等侍衛陳希閔之女,應是包衣出生,康熙三十六年生皇十七子胤禮。
×××××
東六宮
鐘粹宮:榮妃馬佳氏(康熙二十年十二月榮妃)
承乾宮:小佟佳氏1668年-1743年(康熙三十九年十二月貴妃),康熙二十六年修繕(?),康熙三十六年重建(《北京古城宮苑叢談》),東六宮之首
景仁宮:不住人,康熙生母佟佳氏寢宮
景陽宮:藏書館,御書房,康熙二十五年重修(《北京古城宮苑叢談》)
永和宮:德妃烏雅氏(確定)(康熙二十年十二月德妃),敏嬪(?),或安敬端僖四嬪之一,康熙二十五年重修(《北京古城宮苑叢談》),九公主和碩愨靖公主生母袁貴人
延禧宮:敏嬪章佳氏(康熙三十八年閏七月追謚敏妃),或安敬端僖四嬪之一,康熙二十五年重修(《北京古城宮苑叢談》)
×
西六宮
儲秀宮:惠妃納喇氏(康熙二十年十二月惠妃),衛貴人
翊坤宮:宜妃郭洛羅氏(確定)(康熙二十年十二月宜妃),西六宮之首,八公主和碩溫恪公主生母敏妃
永壽宮:或安敬端僖四嬪之一,康熙二十二年重建(《北京古城宮苑叢談》),康熙三十六年重建(《北京古城宮苑叢談》)
長春宮:平妃小赫舍里氏(康熙三十五年追封),或安敬端僖四嬪之一,十公主和碩敦恪公主生母敏妃
咸福宮:格格(?),康熙二十二年重建,(《北京古城宮苑叢談》)
啟祥宮:不住人,康熙二十二年重建,(《北京古城宮苑叢談》)
×
其他妃嬪
安嬪李氏(康熙十六年八月),漢軍正藍旗,李永芳孫女
敬嬪王佳氏(康熙十六年八月)
端嬪董氏(康熙十六年八月):康熙十年皇二女
僖嬪赫舍里氏(康熙十六年八月)(康熙四十一年薨)
納喇氏:康熙十四年萬黼,康熙十八年胤襸
兆佳氏(布貴人):康熙十三年皇五女三公主和碩端靜公主
張氏:康熙七年皇長女,康熙十三年皇四女
戴佳氏:康熙十九年皇七子胤祐
萬琉哈氏:康熙二十四年皇十二子胤裪
袁貴人:康熙二十八年皇十四女和碩愨靖公主
王貴人(康熙五十七年密嬪):康熙三十二年皇十五子胤禑、康熙三十四年皇十六子胤祿、康熙四十年皇十八子胤祄
陳貴人(康熙五十七年勤嬪):康熙三十六年皇十七子胤禮
納喇氏貴人:康熙二十四年皇十女六公主和碩純愨公主
王氏:康熙三十四年皇十六女
劉氏:康熙三十七年皇十七女
徐常在:三十六年,康熙親征葛爾丹時隨駕,四十一年去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