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很感謝張金衣本尊沒有纏腳,但身為歷史系博士,胡宛如深知在這個盛行纏腳的年代,一個漢族大戶人家的千金小姐不纏腳是一件多么羞恥的事情!是爹娘太過驕縱?還是根本被遺忘……難怪她到了十九歲才嫁人。
月香也惋惜的看著張金衣的‘大腳’輕輕地搖頭,回說她不知曉小姐為何沒有纏腳,她是前兩年才來張家的。還說月眉倒是有可能知道,她到張家的時間比較久,待會兒等月眉回來可以問問她。而月眉方才隨郎中進城抓藥去了。
張金衣回房歇了會兒,月眉還沒有回,胡家大太太就帶著一干女人浩浩蕩蕩地過來了。
胡三爺昨個夜里回去后,為了打發走第二天清早要抬棺的人,自是要將張金衣又活過來了的事稟告給胡老爺。
這事第二天大清早的就在胡府傳開了,大家都想親眼見見這等千古的奇事,正巧老爺吩咐大太太去瞅瞅,這就都趁機央求著各自的主子一窩蜂的跟著過來了。
張金衣外間的屋里屋外一時間站滿了穿戴各異的古代女人,讓她有些目不暇接,面前的那些個金釵珠鈿也讓她直眼暈,她不由得低下頭,好讓自己清醒冷靜下來。
不過畢竟府里的規矩擺在那兒,跟過來的丫頭婆子們也不敢造次,不敢擠著主子們,除了扶著小姐們的丫頭,俱都站在遠地兒,大都在門外瞅著空就踮著腳往里瞅……
“這是大太太,這是大奶奶,這是二小姐,這是三小姐……”
聽到一旁月香的小聲提示,張金衣挨個見了禮。見眾人一臉的迷惑,月香忙小心解釋,小姐得了忘癥,方才舅爺帶著郎中來瞧過了。
張金衣心道,難道那胡三爺回去沒說清楚嗎。她哪里知道,胡庭鈞沒有在胡老爺面前說這死人復活的戲碼是她張金衣和張家人串通玩的鬼把戲就算對她開恩了,哪還會信她說的什么都不記得……
眾人這才恍然大悟,原來還有這種病癥,就更覺著稀罕了。有沒聽清的就忙著打聽,于是丫頭婆子們開始交頭接耳,聲音傳到屋里立馬像飛來了一群蒼蠅,不過嗡嗡聲并沒有持續多久,很快就安靜下來,因為大太太楊氏不滿地回過頭瞥了一眼。
大太太坐到了圓桌前,大奶奶在身后伺候著,大太太示意大奶奶也坐下,又讓張金衣也坐到桌前。
張金衣見兩位小姐還站著,雖是各自被模樣乖巧的丫鬟扶著,但想想她們的小腳,她還是小聲吩咐月香端凳子過去給兩位小姐。
大奶奶忙瞅了一眼大太太,見大太太面色還緩和,也就沒說啥了。
張金衣本想讓月香上些茶水的,但看到大太太身后的丫頭已經給她遞上了精巧的細瓷茶盅,于是將到了嘴邊的話又咽了下去。心道這大太太還不是普通的傲慢,還自帶茶水來。不過,這倒省事,免得累著月香。
大太太抿了一口茶水,才將胡老爺的問候帶到,大概意思是說老爺讓她養好身子,不要多想。一旁的婆子忙將手中的紅綢包袱放在了桌子上,將綢子打開,又打開了里面的長方形木盒,里面是支人參。
張金衣雖然不太懂人參,但也覺著眼前這個不會是便宜貨。
果然,大太太將木盒推到張金衣面前,說這是老爺特地讓帶過來的百年老參,這個補陽氣最好了。還說不曉得她沒了記性,趕明兒再送些補腦子的藥材來。
雖然大太太的語氣有些清冷,態度有些傲慢,但畢竟人家拿來了這么貴重的禮物,誠意還是有的。
張金衣依照禮節,跪下來謝老爺和大太太的關心,還說這么貴重的禮物她實在是受之有愧,不過既然是老爺和大太太的恩澤,她定然會好好用的。
大太太有些錯愕,頓了頓才嗯了一聲,笑著點了點頭。心道這丫頭死過一回禮數倒周全了。
月香見大太太笑了,松了一口氣,忙扶起張金衣坐好。往日里大太太是最不待見小姐的,這笑容自然也是難得一見。
不過大太太除了帶到老爺的關心話,她本人倒沒有意愿說那些讓張金衣注意身子之類的體己話,只是掃了月香一眼,就問還有個丫頭去了哪里。
張金衣忙回道,月眉隨家兄和郎中進城給她拿藥去了。
大太太略微沉吟,又對張金衣說:“還是讓柳媽來吧。你這會兒又沒了記性,要養身子,屋里的事也得個人打點不是。丫頭們年紀又小,讓柳媽來幫幫你,不合規矩的地方也有個明眼人瞧著,免得再鬧出啥笑話來。”說罷她就喚柳媽進來。
一個高高瘦瘦皮膚黝黑的高顴骨婦人從外面疾走進來,跪在了大太太跟前,口里直說讓太太放心,她會好生瞧著的。
大太太讓她起來,指了指她給張金衣介紹:“你可能不記得了,她是柳媽,在我身邊伺候有三十幾個年頭了。前幾日就讓她隨你過來了,只是府里還有些雜事給耽擱了,今兒她就留在這里了。”
大太太的語氣分明就是命令,她并沒有跟張金衣商量的意思。
張金衣心中不快,聽話聽音,這擺明是來了個欽差大臣,就是來監控這邊的,果然這宅子不是白住的。但她初來乍到的,還不明確自己有幾斤幾兩,也不敢冒然反駁,只得低頭應下。
大太太見張金衣面色有些難看,遂不屑地安慰道:“你放心,這柳媽的吃穿用度都由府里供給。不消你多花費啥。那東邊的屋子原本就留了一間是給她的”又抬眼對柳媽說:“讓她們把褥子搬進去,你這就過去收拾吧。”
柳媽應了聲就出去了,整個兒都沒瞅過張金衣一眼。
張金衣也只是平靜地斂眉道,盡讓大太太操心了,真是過意不去……
大太太交代完這事,就起身準備回府。臨走了又記起,說老爺吩咐了,等天黑了就差人將棺材抬走。
張金衣起身恭送她們。一行走到門口,大奶奶笑著跟大太太央求,想多陪妹妹說會兒話再走。
大太太淡淡地應了聲,留下大奶奶和她的丫頭,轉身上了轎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