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未查清,少卿便被御吏令一狀告至御前,言其瀆職失位,與犯官勾結,殺人害命。而放在御案上的種種證據,其中最令圣上震怒的是那些橫死的證人名單,每個人都曾與少卿見過面。少卿有心辯駁,卻苦無實據,此時又正在風口浪尖上,人人躲之不及,誰又肯與這禍事沾上干系。
就在少卿斬首之后,考功舞弊之事突然煙消云散,再無人提起,就連吏部檔案與大理寺檔案中,都將這一段輕輕帶過。曾與父親提起此事,杜尚書只嘆了一句:“交友不慎啊。”便再也挖不出一句話。
靈樓建后,從種種蛛絲馬跡看來,這事與之后第二年的敬王叛亂有關,吏部侍郎大理寺卿大理寺正皆做為敬王黨羽被斬殺。敬王之亂平定以后,大理寺少卿也被平反,天家追封賜予無數,只是死者已矣,死后再多的尊榮又有什么用。
大理寺,一朝法令定罪之根本,若想名正言順奪位,須得站住這塊地方。若是有個不吃軟不吃硬的刺兒頭硌在中間,的確是討厭的很啊。
幸而自已不過是個翰林院修撰而已,想來不會礙著什么人的路吧?杜書彥自我安慰般的想著,那個人所為應該真的是出自本心,而不是挖了個大坑等著自個兒跳下去……吧?人心隔肚皮,何況西北軍又是邊關要塞,若有失,萬死難辭其咎。
想著這些,杜書彥不由心里一陣發寒,正在陰郁之際,已到了鴻臚寺門口,得了通報進門,趙學思正埋首于案頭,左右各兩撂高高文書,將他夾在當中。
“趙大人真是日理萬機。”杜書彥笑著踏進門來。
趙學思忙起身相迎:“杜大人真是稀客,怎么今兒有空?”
杜書彥一眼便瞧見了案上第一本便是平夏使者覲見請求書,笑道:“聽說趙大人藏了一副洛神小軸,特來借看。”
“我當是什么要緊的事,杜大人想看,打發人來說一聲,我自遣人送到府上,哪里勞動杜大人親自來一趟。”
杜書彥笑道:“都是愛書畫之人,自要拿出誠意來。先前還以為那小軸是賀司長所收,不想去五門司只看到平夏商人揪著小廝要賠償,沒看到洛神意態。”
“平夏商人?”
“正是,說律王府的小廝弄壞了東西,要賠呢。”
“然后呢?”
“然后就到律王府里去私了了。”
趙學思微微皺眉,復又笑道:“看我真糊涂了,讓杜大人站了這么久連杯茶也沒給。”說罷喚人倒茶。又入內室取了洛神圖出來,遞予杜書彥:“就是這幅。”
杜書彥將畫軸展開,驚道:“這是前朝畫圣手筆啊。”復又細看看,笑道:“這一筆卻是不像,與墻上掛著的蘭草圖倒有些相似。”趙學思點頭笑道:“杜大人眼光厲害,這畫是我畫的,畫圣精妙之處便是這衣帶,可嘆我資質愚鈍,總也學不像,讓杜大人見笑了。”
“哪里哪里,這畫已足可亂真。”
見他愛不釋手的樣子,趙學思心中很是高興:“既然杜大人如此喜愛,便送予杜大人了。”
“這怎么成?”
“怎么不成?若是名畫我還不敢送了,免得人說我巴結杜大人,有損杜大人清譽。”
“那恭敬不如從命了。”
兩人閑話一番,杜書彥便起身告辭。趙學思拿起案頭那份平夏使者覲見請求書,眉頭緊鎖,平夏使者此番來見,正是因為之前兩國邊境局勢緊張,封閉關口,禁絕商旅,所來目的正是希望打開兩國互通貿易通道,既然使者還沒見著圣上,這平夏商人,又是哪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