翌日,魏叔璣一起床,稍微鍛煉了一下,就去找裴氏了。一路上,她都在考慮做些什么好吃的東西。昨晚她可答應了幾個外甥,今日要給他們做些他們從沒見過的吃食。只是這會兒都是年終了,本來初唐有的食材和調料就遠不如后世豐富,現在能動用的資源就更少了。唉,以前覺得大棚蔬菜的滋味不夠地道,但是現在過了這么多連蔬菜都很少見的日子,還是會無比想念大棚蔬菜。
還是不想了,再想就更有怨念了。
對了,就做餃子吧。好吃不過餃子,還有什么面食能比得上餃子啊。初唐是以小麥面食為主,但多是餅類,也做饅頭、燒餅、馓子和餛飩,平時府上的廚娘經常做餛飩和饅頭,大哥魏叔玉他們出門的時候經常帶些燒餅回來給她。餃子府上卻是不常做,畢竟府里只有一個廚娘,她不大會做餃子。
魏叔璣總覺得上次吃到的餃子的味道怪怪的,她沒看到廚娘具體是怎么做的,但總覺得主要是和面以及陷的問題。這時代不管是什么面食,里面的餡料的味道都很雜,人們喜歡把各種東西混雜在一起,魏叔璣總覺得吃不慣。
她現在無比慶幸,前世在家的時候,自己外婆包的餃子那個味道好的很,為了自己的口腹之欲,她特地去跟外婆學了包餃子的好手藝。那時,她還曾自嘲,如果找不到工作,就去擺個小攤,賣賣餃子,說不定能做成一個大品牌呢。
貌似上次在書房里面看雜書的時候,就好像看到了餃子的由來。
餃子起源于東漢時期,為醫圣張仲景首創。當時的餃子是與藥用,張仲景用面皮包上一些藥物用來治病,避免病人因為苦味而影響吃藥。
三國時期,餃子已經成為一種食品,被稱為“月牙餛飩”。魏張揖所著的《廣雅》一書中,就提到這種食品。據三國魏人張揖著的《廣雅》記載那時已有形如月牙稱為“餛飩”的食品,和后世的餃子形狀基本類似。
到南北朝時,餛飩“形如偃月,天下通食”。據推測,那時的餃子煮熟以后,不是撈出來單獨吃,而是和湯一起盛在碗里混著吃,所以當時的人們把餃子叫“餛飩”。這種吃法在中國的一些地區仍然流行,如河南、陜西等地的人吃餃子,要在湯里放些香菜、蔥花、蝦皮、韭菜等小料。
想著,魏叔璣終于能輕松點了。要是能把水餃弄出來,大年初一吃餃子的習慣也就能順利的出現了。如果幾個外甥對餃子不感興趣的話,她可以試著做做雞蛋糕,只是她吃是吃過,讓她做的話,還需要多試驗試驗。
到了裴氏的院子里,大姐魏叔珍一家都還沒到,有丫鬟來報,說大姐夫已經去吏部了,大姐在幫著幾個孩子穿衣洗漱,估計還有一會兒功夫才能到。
干等著也不是個事,再說她向來是沒有什么耐性等人的,魏叔璣和裴氏說了下,就徑自去廚房了。
看著廚房里有的食材,魏叔璣有點頭疼了,貌似大姐一家再加上自家的,能有十幾口人,那就得做至少一百個餃子,就她和廚娘兩個人,得包到什么時候啊。更別說現在餡料都還沒準備、面也沒和呢。
“小娘子,您怎么了?”春桃見自家小娘子進了廚房,啥事都不干,就先發呆了,有點奇怪。大著膽子拉了拉魏叔璣的袖子。
魏叔璣這才回過神來。轉念一想,和面調陷她可以指使廚娘做,包餃子可以讓府里的其他仆婦來幫忙啊,還有大姐帶來的那好幾個媽媽呢。咱又不是讓他們干其他的事,就包包餃子啊,人多力量大,多做些的話,賞些給下人也能博個善名啊。
想到就做,魏叔璣立馬樂呵呵的讓春桃去找裴氏了。她則轉頭去讓廚娘去剁肉餡和其他能找到的蔬菜了。
春桃找到裴氏的時候,魏叔珍一家也在,待聽到了魏叔璣想讓大家一起去包餃子,一樂,笑著對裴氏道:“娘,小妹又搗鼓出什么玩意啦?她昨晚不是說要給仁兒他們準備些好吃的東西嗎?就準備了餃子啊?在蜀州,餃子可是上不了臺面的吃食呢。”
裴氏也不知道魏叔璣的想法,“咱們還是去廚房看看吧,說不定你小妹又有什么好點子呢。”魏叔珍點點頭,“好啊,奴倒要看看璣兒想干什么。”說著就讓幾個奶娘帶著孩子們先去,她則挽著裴氏往廚房走去。
一行人于是就轉到廚房。還好這鄭國公府的廚房別的不說,面積就很大,不然的話,一下子進去十來個人還真轉不開。
一進去,早就候在那邊,看著廚娘忙了半天也沒忙出啥成果的魏叔璣顧不上跟裴氏和魏叔珍說話,徑自分配起任務了。拉了四個身材健壯些的仆婦過去剁肉餡,再讓其他的仆婦去洗菜擇菜,一時間,廚房里是人頭攢動。
魏叔璣看的有點傻眼,好像娘親他們來的太早了,這會兒過來了也沒什么事做啊。還好,人多力量大,不一會兒,就弄出來一些肉餡和蔬菜了。魏叔璣再讓人把白菜、芹菜、韭菜分別剁碎了,然后找了三個大盆分別裝好,再把剁好的肉餡放進去,加入鹽、油和雞蛋攪拌均勻了。
說著,還找了兩個身高力大、善做面食的仆婦去和面。等面和好了,魏叔璣又讓人去做了好幾根搟面杖。親自示范了幾次之后,看她們都能搟出來厚薄相差無幾的餃子皮了,就拉著裴氏和魏叔珍她們包起餃子了。
裴氏和魏叔珍她們都看的有趣,也不管什么主仆之別,都笑著加入了包餃子的行列中。就連薛志仁看著有趣,也跑來湊趣,但都是幫倒忙的多,沒包幾個餃子反而把自己弄的一身的面粉,讓魏叔珍看的直皺眉,好好的數落他半晌。
說說笑笑,十來個人一起努力,不到中午,就包出來幾百個餃子。不過也把廚房弄的一塌糊涂。
待嘗過自己親手包的餃子,裴氏她們就覺得高興了,一個個埋頭苦吃了起來。雖然包餃子有點不舒服,但自己親自參與其中,怎么的也好過其他吧。更何況,經過魏叔璣的指導后,這餃子味道確實和平常的不一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