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既深,四野忽寂。
斜月大殿,卻仍有燭火未熄。
殿中一僧一道,相對坐著。
悟凈和尚將修行一事,化繁為簡,揉得很碎,然后深入淺出地給小道士講解了一番。
清風卻仍舊聽得似懂非懂,總感覺好像明白了什么,仔細搜尋,卻又了無蹤跡。
“好了,今日我便講到這里。”悟凈和尚察覺天色不早了,便說道:“我傳你兩句口訣,你回去揣摸一二。”
清風點了點頭,說道:“是修行的法訣么?”
悟凈和尚笑著說道:“不錯。你好好記下,若有所悟,明日再傳你兩句。”
清風奇怪地問道:“為什么不一次性全傳給我呢?”
“貪多嚼不爛。”悟凈和尚緩聲解釋道:“你年紀尚幼,心性未尚,最易三心二意。若是傳多了,難保你會舍難就易、朝三暮四。”
“好吧。”清風皺了皺鼻頭,頗有些不憤,只是也別無他法。
悟凈和尚拍了拍小道士的頭,說道:“你不必急躁。來日方長,總有你得償所愿的時候。”
“多謝悟凈師兄,我省得的。”小道士應道。
悟凈和尚說道。“你且聽好,‘氣感天地,云聚靈臺。神游物外,根生方寸。
說是兩句,其實……還真是兩句,連多一句的解釋都沒有。
清風將這兩句記熟在心,卻是疑惑不解,問道:“這兩句什么意思?”
悟凈和尚笑了一聲,說道:“你自行參悟吧。”
清風又問道:“你師兄傳我的這法訣叫什么名字?”
“這是大品天仙訣?”悟凈和尚說道。
清風念了一遍這個名字,臉露訝色,說道:“這個仙訣很厲害嗎?”
悟凈和尚笑問道:“你可知道五仙?”
“五鮮?”清風一愣,說道:“可是蔥姜蒜韭菘?”
“裝蒜。”悟凈和尚難得的敲了小道士一記,說道:“我說的五仙,乃是神仙的仙。”
“哦。”清風一臉尷尬地笑了起來,說道:“好似聽師父說起過,但是沒記住。”
“周天之內有五仙,分別是天、地、神、人、鬼。”悟凈和尚見清風是真個不知,便解釋道:“這五仙,其實也可以看成是修行的五個階段。鬼者,非是指地獄中的那些蠢物。乃是指人之魂魄,魂魄合一,便有法力,稱之為鬼。只是鬼的法力,渙散無比,難有大用。若修得鬼仙,便不同了。鬼仙者,陰中超脫,雖神象不明,難返蓬瀛,但終有一口仙氣,脫離塵根。”
“人仙,便是慕仙之士,不悟大道,參求一法,苦心孤詣,閉關求索。五行之氣,雜形混一,初具意象,壽長且康。”
“地仙,乃天地之半,神仙之才。承大地之法,借后土之根。雖止于小成,卻心念廣大,神通廣大。”
“神仙,乃是地仙厭居于世,登天注薄。陰盡陽純,身外化身。絕塵棄欲,超凡入圣。”
“天仙,命承天道,自成氣象。跳出三界外,不在五行中。壽與天齊,功德無量。”
“五仙之外,別有妖仙、圣魔、尸解之類,惜乎不是主流,如今甚少再提及。但凡修真,未能脫卻這五個等級。”
“這么說來,難道我要先做鬼,然后才能修仙?”清風悚然一驚,頗有些害怕。
“這倒不必。”悟凈和尚說道:“仙有五等,但并不是所有人都須按著這個層次逐一修上來。看各人的資質,還有他修習的法訣。”
“哦。那師兄傳的這個大品天仙訣,修成之后便是天仙么?”清風問道。
悟凈和尚點了點頭,說道:“不錯。”
“那太好了。”清風笑著問道:“那要學多少年才能成仙呢?”
“三年無漏可成仙體。”悟凈和尚滿眼笑意地看著小道士。
“咦?只要三年就可以了,那太好了。”清風眼睛亮起一抹喜色,興奮得叫起來道。
悟凈和尚靜靜地看著這小道士歡喜雀躍,上下竄走,等他安靜下來,才淡淡地說道:“無漏。”
“嗯?無漏,什么意思?”清風樂了一陣子,看悟凈和尚的臉色不對,便知道可能自己誤會什么了。
“漏,即煩惱。無漏,便是無有煩惱,即是根塵識俱滅,貪瞋癡全無,即是心神空明,內外剔透。”
“啊!那好難啊。”清風果然知道不會有三年成仙的好事情。
悟凈和尚笑著擺了擺手,說道:“只要你能做到無漏,三年成仙自然不是什么難事。”
“算了,我還是一步一步慢慢來吧。”清風知他自己心性跳脫,有時候心思飄亂,很難安靜下來。
悟凈和尚輕嘆了一聲,然后說道:“今日便到此為止吧。且去安睡吧。”說罷便離了大殿,徑自走了。
清風自己一個人呆在殿中,感覺有些害怕,便也回了自己的竹屋。
稍事洗漱,清風便換了便衣,躺在床上,腦海里卻是在想著,那兩句仙訣究竟是什么意思。
氣感天地?難道是要自己去感應天地間的氣息?
不管了,先試試再說。
清風忽的盤坐起來,閉目,寧神,斂緒,收心。
靜靜地,去感知周圍的事物。
初時,渾無效果,只覺得心煩意亂。
漸漸的,呼吸平緩,意念也由紛亂變得寧靜。
什么也不想,什么也不念,腦海內空空一片,卻又似乎有什么東西,正在緩緩的滋生著。
清風感覺自己的眼睛,似乎在往身體內探去。
人明明無法看到自己的身體內部的,但清風偏偏就看到了。像是有第一只眼睛,清風看到了自己的五臟六腑,看到了自己的經脈血管,看到了自己的……最后視線回歸到了腦內。
腦海之中,卻像是有另一個世界。
那是一個純白的世界,看久了,忽然便有了變化。
接著,清風看到了天、看到了地、看到了云雨雷電,看到了風花雪月。
漸漸的,清風看到了另一個自己。
那是一個小道士,小小的身子,盤坐在虛空里,閉目沉想。
漸漸的,一抹色澤在小道士的底下,如潑墨似的泅開,緩緩鋪染。
是一張竹榻。
然后是一間竹屋。
接著是一座院落。
一個寺院,一處山頂,一座山……
整個世界,在清風的腦海內,一點一點的鋪開,像是有只無形的手在推動這一切。
清風雙從竹屋里出來,驀然間,無端一陣風來,卻像是萬根利箭,將他貫穿。
坐在竹榻上的小道士,渾身一抖,悚然驚覺,大汗淋淳,一雙眼睛驚恐萬狀地看著四周,仿若惡夢乍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