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獨自一人退回到山洞之中,拿起一只癟癟的、黑不溜秋的陶碗(這是我的杰作,還不完美。)用同樣不中看的一把黑陶勺子(勺子就更不像樣了,不提它那丑陋的模樣也罷。)舀了一晚黍米粥,用一雙竹子削成的簡易筷子(權且這么叫吧。)吃著我的午餐。
朔風拿著一大塊鮮肥的烤豬肉出現在我的面前,遞給我:“妹土,你怎么不吃?”
“這個就很好。”我端著碗對他說。
朔風硬要將那塊半生不熟的烤野豬肉塞給我,對我說:“要多吃些肉,這樣身體才棒。”
我不去接,對他說:“我吃不慣這個。”
朔風凝視著我,嘆了口氣,終于收回了那塊烤肉,說:“妹土,以前你是最愛吃這烤肉的,看來你真的是忘記了很多事情。”
是嗎?以前的我真的象他說的那樣嗎?看來,戀人之間的心心相印應該是有著堅實的生活根基的。
我點了點頭,對他說:“是,我完全記不得以前的事情,我真的不是那個從前你認識的妹土了。”我連忙趁著這個機會淡化他的情感,要智慧的處理感情嘛。一下子就對昔日的生死戀人說,我不喜歡你。對朔風來講,是殘酷的,我不忍這樣去做。自己的心剛剛嘗到了情感的痛苦和折磨,我不忍將這種痛苦一下子加在他的身上。快刀斬亂麻,這刀我真的下不了。
他皺了皺眉頭,伸手扶著我的肩膀,深深地看著我的臉,對我說:“妹土!我不管你還記不記得以前的事情,我不管你是不是還記得我。那么,從現在起,我要讓你重新記得朔風。重新記得你是我的女人。”
這也太霸道了吧?!但是這種霸道卻會迷倒好多女生。哪個女孩面對這樣的男主不會敗下掙來。我,要重新接受他嗎?
朔風站起身來,對我說:“妹土,我這次回來,還要到神農頂那里的姜氏部落去,換些獸皮回東夷蚩尤族的遂人部落,所以我不能在這里多呆。你的蛇傷也基本上好了,我今日下午就和拙斧一起去姜氏部落了。”
哦!看來他要走了,沒說帶我走。我如釋重負,心中懸著的石頭落了地。假裝客氣地問他(很虛偽的。):“你們拿什么東西去換姜氏部落的獸皮?”
“青銅武器。”他指著拙斧對我說,真的呢,我這時才發現高大威猛的拙斧腰間掛滿了青銅短刀。我很奇怪了,我不是還處在原始社會時代嗎?怎么這么快就看到了青銅器?如果照著考古發現推算的話,青銅器應該是在西周才大量出現的啊?怎么我會見到這么多的青銅武器?當然,這個問題,后來我很快就找到了答案。
那么,我到底處在什么時代?西周嗎?他提到了蚩尤部落,既然有蚩尤出現,就絕對不會是西周時代。按照歷史傳說的大致年代推算,蚩尤應該是距今5000年左右的時代,早于堯舜禹的時代。
在糊里糊涂地渡過了這么多天之后,我終于推算出了自己大致生活的年代,距今5000年左右的時代,并不是太蠻荒的遠古時期,還沒有遠古到山頂洞人的時代。我也明白了,雖然我們有唐部落和其他部落的人現在還是穴居一族,但是在我們的身邊,華夏的其他地區已經漸漸地進入了文明的農耕時代,我們這里要相對落后一些而已。(這個道理就象現代社會的地域差異,你們都懂的。)
好啦,我漸漸地明白著我所處的時代和環境了。只要眼前的這個男人不再逼著我跟他走就可以了,我松了一口氣。
不料他卻回頭,微笑著對我說:“妹土,你等著我。等我從神農頂回來,就會帶你離開這里,跟我到東夷集團的遂人部落去。在那里,你不會再住這樣的山洞,會有比這里好得多的生活。”
“不,我不想離開這里,我不想離開清風部落和有唐部落的這些親人。”我囁嚅著,趕快找理由拒絕。
他的臉頓時變得陰沉起來,帶著深深地憎恨說:“親人?!你還相信什么親人嗎?我不會忘記我的親人都給過什么?欺騙,背叛,追殺,這就是我的親人。”
他心中有著深深的仇恨,我能理解,只能無語地看著他,這種仇恨只能靠時間去化解,去淡忘。
見我無語,朔風微笑著將我拉入他的懷中,安慰道:“好了,不說這些了,妹土,只要有你,只要有你就好。我走了,你等著我,我很快就會回來接你。”說完這些,他便走出了山洞。匆匆嚼完烤肉之后,便帶著他那位彪悍威猛的拙斧離開了有唐部落。
他臨別的這么一個擁抱,讓我的脊背都是僵直的,呆呆地立著不敢動彈。眼見著他離開了,我才頹然地坐在了昏暗的山洞中,回想著這個叫做朔風的男人。
他和元唐,有著一樣的英勇和責任感,有著一樣的溫情脈脈,不同只是在于,和元唐相比,他的身上帶著更多的蠻野和戾氣,我的酋長老公元唐更溫和、更紳士、更寂寞一些。
我甚至開始這樣想,如果元唐沒有在他之前出現,我會不會接受這個情深似海的昔日戀人?世上的事情是沒有如果的,在我的心中,元唐是先到的那個人。就是這樣的一個先到,決定了我們三個人未來的所有命運。
夏日的午后,山林中清脆的蟬鳴聲聲傳入洞穴。族人們正在山洞里歇息,我一個人走出了陰涼地洞穴。洞穴還是有洞穴的好處的,至少在這個夏日的午后,我已經感覺到了洞穴的好處,很陰涼,是避暑的好地方。
正午的陽光炙烤著山林,洞外的樹影縮成一個小小的圈兒,這是正午,陽光直射著大地。我望著這樹影發呆,心中又竄出了一個重大的好創意。
我不是一直在為時間苦惱嗎,現在我完全可以利用陽光照射的角度變換,來制作一個簡易的時鐘嘛!就是我們在參觀天臺時所見到的日晷。
日晷,又稱“日規”。是利用太陽投射的影子的原理來測定太陽時的古老天文儀器。由晷針和晷面兩部分構成,晷面上分刻著不同的時刻。
晷針和晷面從哪里得來呢?我的目光四處搜索,真的是天助我也,好像老天爺早已經知道我這個現代人要來這里發明創造一個日晷似的,在那塊燒烤大石頭的旁邊,剛好有一塊平整光滑的圓形平面石塊(不太規則)靜靜地躺在那里。
我走過去,看著那圓形平面的石塊,幾乎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就在這圓形平面的中間(稍稍有些偏。),居然有個天然的小孔。太好了!下面我只需要用木頭制作一根直的晷針就OK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