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話說,不當家不知柴米貴。楚夕自從開始接觸楚家生意之后,才知道,楚家錦繡外表的背后,早已不為人知的開始衰敗。近兩年朝廷加大了對鹽業的監管,賦稅加重不說,連鹽引的申報也變得異常嚴格,很多鹽商無法開拓更多鹽場,就只能在鹽的價格上下功夫。鹽價也就輪著翻了好幾番。然而,楚家自踏足鹽業的第一代就留下了“商人不傷人”的祖訓,楚老爺自是不愿意與其他鹽商同流合污,故而楚家的鹽總是比別家便宜些,可這就引起了其他鹽商的不滿,所以他們經常聯手起來擠兌楚家,短短幾年,楚家的鹽場就明里暗里被人做了手腳,因此停了好幾塊鹽場,鹽的產量也就慢慢變少了。就連之前的楚夕不得不放棄婚約和方婉兒達成協議的那次也是因為某個鹽商從中作梗。加上楚易風久病纏身,楚家上下理事的人只有楚老爺一個,很多事情都無暇顧及。是以楚家看似風光,實則已經開始走下坡路了。
目前能解決楚家困境的方法只有一個,那就是增加鹽的產量。這就免不了要受到更多的排擠和打擊。除非楚家能夠推陳出新,在鹽本身上面做出改變,不然以現下的飽和市場來看,開辟再多的鹽場都無濟于事。
為著這個,楚夕日思夜想,實驗了好幾種方法都失敗了。
楚老爺自是知道自家的情況,也不想女兒每日操心,所以這些天總是有事沒事拉著女兒巡視鹽場,實則是不想讓她天天悶在家里抓破頭皮操心。這天,楚老爺又好說歹說地把在房間里寫寫畫畫的楚夕拉到了鹽場,沒走多久,就看到主管陳彥興沖沖地從工作間出來,手里拿著一罐焦黑東西。見到迎面走來的楚老爺,陳彥抑制不住內心的激動,高叫道:
“老爺,我成功了!咱們有希望啦!”
一向喜怒不表的臉上竟然有了幾份欣喜,由于剛才在高溫爐里呆久了,臉上一塊黑一塊白地,煞是有喜感。
不待楚夕和楚老爺相問,陳彥已經將他們請到了工作間。
以往由于工作間溫度太高,楚老爺輕易不讓楚夕進去,所以楚夕也是第一回看到這里的全貌。這工作間算是一個大型的煉制房,里面有各式各樣的鍋爐。熊熊火焰在爐下燃燒,把整個房間照得透亮。陳彥安頓好楚夕父女,便開始了他的演示。首先,他拿出幾根竹筒,一端開口后,往里放入一些之前通過日曬晾干的海鹽,然后用黃泥塞住開口,放入了一個鐵窯里。用上好的松木炙烤,沒多久,竹筒就被燒成了灰,而里面的鹽凝結成了柱狀,陳彥將白色的鹽柱取出來搗碎,再塞入新的竹筒,繼續放進鐵窯中煅燒,如此往復了統共八次,等到楚夕已經在炙熱的工作間睡了一覺醒來時,最后一次煅燒才結束。此時的鹽已經由于反復的在竹筒里煅燒,變成了灰白色。正當楚夕以為一切大功告成的時候,陳彥道一聲別急,又將鹽倒入竹筒封住,這次煅燒卻是換了個爐子,雖然還是鐵的,但是似乎堅硬了許多,爐下的火也更加旺,陳彥往里面撒入了松脂,火勢便嗖的一聲竄了上去,仔細辨認,爐火中仿佛有液體在流動。終于,火燒完了,陳彥命人取出最后的結晶,之前灰白的鹽變成了紫色,且堅硬如石。等到將它細細搗碎,就成了一顆顆閃著光芒的紫色鹽粒。楚夕將鹽捧在手里,嘗了嘗,還真的有竹子混著松木的清香。
陳彥在一旁激動地講解到:“之前我試過很多次,終于發現煅燒九次的鹽效果是最好的。這樣的鹽既干凈純正,又有竹子和松木的成分融入其中,顏色也與其他的鹽大有差別。”
說到這里,陳彥頓了頓,語氣也低了幾分:
“只是,如果用這樣的鹽做調味料,估計成本太高,普通的老百姓消費不起。并且與一般產出的鹽無甚差別。”
到此刻,楚夕突然福至心臨,這樣的鹽,不就是現代大家經常使用的竹鹽嗎!她也激動起來,沒想到這個陳彥有如此的頭腦和創新能力,自己前些天光想著怎么提煉鹽的純度,卻忘了從鹽的其他功效入手。回過神,楚夕也興奮了:
“陳主管好想法!這竹鹽不僅沒有了海鹽的腥味,還有了多種礦物質……不,是多種有益身心的東西在里面,不一定鹽要用來做飯呀!我們可以用它來刷牙、洗臉、洗澡……啊不,是沐浴!就當皂角一樣用!”
在楚老爺和陳彥不解的目光下,楚夕讓人打了一盆水,將竹鹽放進水里,很快竹鹽便在水中融化,只有些許的沉淀在盆底,楚夕讓大家都就著盆里的水洗洗手,洗完手后,手中不僅有淡淡的香味,還有點滑滑的感覺。水干之后,手上也不會很干,反而有點潤潤的,很舒服。
楚夕解釋道:
“這就像很多小姐喜歡用花瓣泡水一樣,花瓣融進水里,會讓皮膚變得更加嫩滑,而且有香味。竹鹽也是這個道理。并且,竹鹽的顆粒能夠摩擦皮膚,像是按摩一樣,去掉皮膚上黏著的我們看不到的臟東西。”
雖然并不是很明了楚夕說的一些詞語,但是聽起來好像很有道理的樣子,楚老爺和陳彥頻頻點頭。于是,在陳彥的發明和楚夕的再創造之下,東持國有史以來最偉大的發明——竹鹽誕生了。
經過了反復的討論,楚夕將竹鹽的目標消費群體鎖定在了女性身上,而竹鹽的用途,則是從沐浴、漱口入手,功效則以保持口氣清新、使皮膚嫩滑,排除毒素為主。
一時間,錦州城內“愛她,就送她楚記竹鹽”“楚記竹鹽,你的美麗好幫手”“愛楚記,愛美麗”等廣告語如雨后春筍般出現了。竹鹽成了錦州城內月度最紅新詞,無人不知無人不曉,不管是大戶人家還是達官貴人,小姐夫人們都奔相走告,競相……觀望。
對,你沒看錯,是觀望。
楚夕唯一漏掉的是古代的百姓對新事物的接受程度,尤其是那些閨閣小姐們。她們是有錢,但是對于相對保守和生活單調的她們來說,要往自己嘴里和身上抹這雖然是紫色但是在她們看來是黑漆嘛烏的東西,誰也不想第一個站出來,萬一那東西沒有效果呢,萬一弄臟了自己的芊芊玉手呢……反正不怕一萬,就怕萬一。
于是,新鮮出爐的竹鹽,就這樣……滯銷了。
楚夕再一次郁悶了,于是,她決定去找一些愿意身先士卒的人。她又一次很快地鎖定了目標人群——青樓。
沒錯,不是紅樓,不是藍樓,是青樓。也就是傳說中穿越人士必去的圣地之一—煙花之地。
在楚夕看來,青樓是所有八卦和消息的源頭,而青樓女子的話,比廣告商的話還管用。如果青樓女子用了都說好,那些個享受她們絲滑肌膚的官人們自然也會拿著去討好自己的老婆,老婆用了好,自然會給閨女用,一傳十十傳百,百步穿楊步步驚心什么的,自然財源滾滾來了。楚夕提出這個想法之后,陳彥問,如果閨閣小姐覺得青樓女子所用之物她們不屑使用怎么辦?
楚夕想了想,道:“胭脂水粉青樓女子一直在用,而閨閣小姐們不也用得很歡么?只要我們將竹鹽稍微有所劃分,我們多研發一些香味,或者不同的顏色,自然會分得出不同的消費人群。”
于是,竹鹽又一次被推陳出新,出現了專供刷牙使用的漱口鹽和專供沐浴用的各種香型的浴鹽。就這樣,楚夕揣著浴鹽開始了她的青樓之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