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說明,方士和道士不同,史記·秦始皇記:“方士欲煉以求奇藥!”
簡單的說,就是煉丹煉藥來企圖長生不老的人,而道士之稱始于漢代,晉代后,方士之稱漸不通行,而道士之稱大著。
道教一詞道見于老子想而注,基本上公認,道教的產生由太平經和老子想而注二書看成道教活動和道教實體出現的標志
一個宗教要形成,必有相應的組織(教團),以及信眾,而三國時左慈、甘始、葛玄并無教團,實際上并非是道士,還是古老的方士
東漢,二大教團形成,就是張角和張修。
太平道設“方”為教區,全國共設三十六方,各方設渠帥總領其事。
而天師道設“治”為教區,設二十四治,用道籍取代朝廷的戶籍,用道米稅取代了官府稅收,道民稱鬼卒,道官稱鬼吏,治首稱祭酒。
各位請注意,這教區制度,和天主教伊斯蘭教根本無異,也就是說,是道教一開始,是一神教政教合一模型
太平道的宗旨是奪取天下,蒼天已死,黃天當立,這大家都不知道,就不多說,這導致統治者對道教有著嚴重猜忌,嚴酷防范
天師道是不是清靜無為呢?
它的組織體系,是奉老子唯一神,建立天庭,有二個宗旨,一就是伐山破廟,二就是革天之命
伐山破廟的意思就是消滅異教徒的廟宇,砍殺異教徒的神靈,甚至祖先都在鎮壓之列,《正一法文經章官品》第三卷有“收葬送冢墓鬼”、“冢墓之鬼”兩節,大家可以觀之
并且本文所說的道士受箓,更是“黃赤內箓”有內容,并非是我虛構
革天之命是當時提出,“滅六天故氣,立上清之天”,要討伐“五帝”、“皇天上帝”,其矛頭直指周代祭祀開始的“皇天(昊天)上帝”
因此本書里伐天,并非我虛構,是真實地球上出現的事,更明確的說,道教自一開始,就是武裝到牙齒的戰斗組織,和“清靜”沒有絲毫關系
教團的毀滅和方士的再現
黃巾起義后,太平道全滅,統治者對道教這種武裝到牙齒的宗教非常猜忌,張魯雖識大勢投降曹操,官拜鎮南將軍,封閬中侯,但曹操何許人也,立刻將天師教連根拔起
“太祖拔漢中民數萬戶以實長安及三輔”
張魯和大批漢中教民北遷到三輔,而張魯第二年就“病”死,天師這稱號就基本泯沒,雖記載上第四代張天師為張盛,但自張盛后,到宋朝,總七百年,沒有聽說過張天師出現,里面含義大家可以想想
因此天師教的祭酒紛紛南逃到吳國,道教的十大洞天,三十六洞天,基本上都在吳國范圍內。
也許一開始,天師教的教團在失去了教主張家還有凝聚力,但隨著時間的推移,特別是魏晉的統一,使對天師教的極大戒心以及打擊普及到全國,天師道組織渙散,不斷萎縮
因此各個流派,就再也忍不住了,開始獨立
現在的許多道教思想,很大程度來源于上清派,包括現在熟悉的原始天尊
上清派的祖師魏華存,本是天師道的祭酒,舉兵叛主,造神原始天尊,貶低老君,得以自立,有段時間,甚至認為天師道是“三張偽法,當以革除”
認為依上清法修行得道、即可升入“上清”,比天師道的“太清”更高
這道出了很多知名道士,王遠知、潘師正、司馬承禎、吳筠和李含光等等……通過他們的活動,上清(茅山宗)逐成為在當時具有最高地位的道派
面對上清派自立,張天師消失在歷史上,天師道一蹶不振的格局,北方寇謙之,稱受命老君,繼承道權,建立北天師教,其主要內容是取消二十四治教區,廢除教團管理體制,一度成為國教而發展壯大,但從根本上說,這就是取消了“體制”,使天師道從一個天主教性質的教團,變成了完全依附在皇權上的散沙,生殺予奪盡在皇權一念之間,因此很快就消亡
而葛洪的丹鼎道派,更是影響很大,基本上使道教從有組織有力量的體制,變成了一師一徒的體制,因此自廢武功,得到統治者的支持,躋身社會上層,而現在許多同學的觀念,清靜無為,師徒單傳,都是這時開始,至于廢除了道教的體制,這是道功還是道賊,是進步還是退步,就各憑大家意見了,我要說明的是,所謂的清靜無為都是滾滾人頭逼出來,并非道教一開始就這樣
南北朝基本上失去了組織后,道教就每況愈下,歷史上雖有一些皇帝扶持,但總體上說,道教越來越分散,越來越弱小,統治者非常樂意看到上百種流派的形成
并且宋朝有個重要的轉變,就是原本分裂甚至仇恨的各個道教在生存的壓力下,漸漸合流,形成了三清體制,并且玉皇大帝在這時出現了,這是和宋朝統治者的交易,宋朝支持道教,道教立宋朝統治者的祖先趙玄郎為玉皇大帝
玉皇大帝總共只受到朝廷二次冊封,都是宋朝
第一個宋真宗上尊號:“太上開天執符御歷含真體道玉皇大天帝”
其次是宋徽宗,又上:“昊天金闕無上至尊自然妙有彌羅至真玉皇上帝!”
這昊天就自周代開始祭祀到清朝的華夏至高神,因此觸犯忌諱,北宋滅亡,這且不多說,大家只要知道玉皇大帝和昊天是完全二回事就行
元以后逐步形成全真派和正一派兩大流派,道教走向衰落,到了清代,皇室尊崇佛教,對道教采取嚴厲打擊方針,道教更加衰落,乾隆年間,禁止天師道派人傳教,停止朝覲,道光年間取消正一真人稱號,終止了朝廷和正一道的關系
而本朝,道教進一步衰敗,道士受箓非常嚴格,比和尚更嚴格十倍,現在據說全世界真的道教徒(不是見廟就拜的那種),現在只有26萬,已基本上退出了歷史舞臺,這里就不多說了
大家只要明白一件事,就是許多人心目里的道士觀念,都不是正統道士,都是后世經過滾滾人頭,不得不“清靜”的道士,其可以分成有體制的道士,和基本上沒有體制的道士二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