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啟驚訝的看向鄧濤,雖然鄧濤不過年紀輕輕,看起來就沒有什么工作經驗,但在聽過剛才鄧濤所講的那幾個鏡頭之后,下意識吳啟心中對于鄧超來指導在場的武打鏡頭,莫名也有了幾絲信任感。
真是不知道這孩子究竟有什么樣的本事?
下一刻他忍不住點點頭,“行,小鄧,今天還是要靠你幫忙了。”
在一眾南藝學生羨慕驚訝敬佩的目光中,鄧濤站在了吳啟的身邊,和他一起向馬術指導門方向走去,而被落在后面的何以剛則是一臉羨慕,見吳啟完全已經沉浸在對于鏡頭的的追求中,根本沒心思理會他,何以剛只得將諾基亞手機中已經播了一半的號碼全部刪掉。
而在這時因為突然需要改拍社計劃,所以幾乎全組的三四十人全都圍攏在鄧濤身邊,聽著鄧濤和馬術指導在那講戲。
很快南藝學生們便震驚地發現自己這個平時沉默寡言的同學鄧濤在講起武打戲時,居然頭頭是道,張口便拋出了許多他們聽起來便十分專業,但其實不太理解是什么意思的術語。
武行的許多術語其實都是從香江那邊傳過來的,許多東西都是英文的粵語發音音譯,放在武行以外的人中還真的有許多人聽不懂。
但對于馬術指導這些常年混跡在武行圈里的人來說,這種交流卻是比起和外行之間要快速許多。
很快兩個馬術指導便在心里認定了鄧濤就是這場戲的武指開始,仔細聆聽他的話來。
這讓一眾連他們話都聽不太懂的南藝學生,不禁對鄧濤更加敬佩,這場面實在太出風頭了。
而在一旁的吳啟也是瞪大了眼睛,他原本只是想讓鄧濤來幫忙敘述一下他的動作設計,可這會兒卻見鄧濤指揮的游刃有余,甚至鄧濤嘴里拋出的一系列武行的術語卻是許多連他聽也聽不懂的。
鄧濤一邊講,對面的馬術助理一邊不斷點頭,看起來絕對是有效溝通了。
在和馬術指導們溝通好之后,鄧濤又去指導那些穿著農民衣服的群演該怎么演戲。這也是一個非常專業的活。
武打場面往往需要群演,可武打場面又是一個十分專業的場面,往往是劇情的最激烈的段落,如果群演的演技太差,在鏡頭面前表現出來的爛演技很容易讓觀眾原本被調動到高處的情緒突然出戲,期待感也瞬間破滅。
所以如何處理群演在武術設計中也是一項頗為重要的能力體現。
這一點其實吳啟他們這些沒怎么拍過武戲的人都沒意識到,但鄧濤卻盡力在闡述著自己的要求很快讓那些群演也聽懂了,鄧濤覺得最后拍出來的效果應該會相當不錯。
鄧濤和群演講了一些安排之后又和攝影師溝通,全程大概只用了20多分鐘,然后吳啟驚訝地發現就這么20分鐘之內第一個鏡頭的所有設計和溝通,居然已經被鄧濤完成了,而他作為一個導演站在一旁,居然什么事都不要做。
然后吳啟在監視器后面喊了一聲“開拍”,攝像機運轉,不到5分鐘,第一條鏡頭便完美的拍完,鏡頭中幾個騎士從后面沖擊下來,兩三個農民打扮的群演被騎槍捅倒,一遍過。
從監視器效果看來整個畫面既流暢又富有節奏,一方面既從最好的角度展示了騎士的沖擊感,另一方面卻剛好避開了群演的面部表情,只讓他們用夸張的肢體動作展現出被刺殺時的緊張與絕望,卻不會讓他們露出沒有演技的臉,使得觀眾出戲。
吳啟這時才意識到鄧濤做了多么出色的工作。
“吳導,怎么樣?這鏡頭能過嗎?”半天,吳啟沒有喊cut,鄧濤只能到一旁小聲詢問,這是吳啟才愣愣抬起頭。
“這條過!”這是吳啟的臉上,卻不只是高興的神情,反而還有一絲看怪物的表情。
他一臉驚訝的看向鄧濤吳啟,這么漂亮的鏡頭,而且想到剛才鄧濤的詳細溝通下,這個鏡頭從開始溝通到拍完用時不過半小時而已,而像這樣的鏡頭,哪怕是找專業的武術指導,來沒一兩個小時大概也是磨不完的。
不光拍的好,溝通能力還強,整個拍攝過程如水一般的順暢沒有出任何紕漏,而這全程幾乎都是鄧濤一個人在把握,自己在旁邊只不過是做個背景板而已。
你跟我說這只是個衡店的群演?
接下來一天的戲,鄧濤發揮了最大的能力,然后他也發現自己在武打技能點提升之后拍攝起武戲來簡直是游刃有余,甚至到了自己都感到吃驚的程度。
而在一旁和鄧濤合作的吳啟則更加驚訝了,鄧濤展現出來的能力絕對不止是天賦,而是專業性,沒錯,就是專業!
無論是從武打設計的風格還是和馬術指導以及群演的溝通,以至與在場的燈光、錄音、鏡頭調度等工作人員之間協調鄧濤全都表現得游刃有余,十分有專業風格。
甚至鄧濤自己還穿上群演的衣服披掛上陣表演了一段被在鏡頭前捅死的場面,期間他展現出來的身手絕對超出在場所有人的水平。
因為鄧濤所有的工作都做的恰到好處,恰如其分,最終他的存在不光是為這幾場武戲提供了鏡頭設計,更是相當于整個場面上的潤滑劑一般。一整天的工作拍攝下來,吳啟只感覺十分自在。
他作為導演只需要思考自己導演的事情就行了,而所有與武打動作相關的內容幾乎全由鄧濤一手操辦,同時鄧濤的工作效率還高得不得了,這是讓鄧濤自己也驚訝的事情。
鄧濤發覺自己之似乎對自己都有些小看了,自己現在表現在系統界面中的能力是武打能力,這只是演員能力的屬性之一,而在之前武術練習過程中,因為自己曾經無數次的回想自己在洪家班和王景科等人共事的經歷,書讀百遍能力和快速學習天賦同時發動,使得他等于是一遍遍回到了當時的場景,身臨其境的去體悟王景科等人的工作同時不斷學習著,所以當真正開始指導武打場面之后,鄧濤發現自己簡直是模仿著王景科的路子在做的。
在一番實踐體會之后,鄧濤甚至感覺自己似乎真的可以出去當個武指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