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諾住的宿舍里,有一個家在本市的同學小路。
小路性格爽朗、活潑大方。她絲毫沒有瞧不起外地特別是農村人的陋習,而是努力盡地主之誼,常從家里帶些食物過來,為每月要吃百分之七十粗糧的同學做些墊補。她還說非常喜歡和肖諾在一起,有一次甚至把她帶到家里玩了一會兒。肖強和父母過來時,她帶領著找到環城公交車,并且做了一路導游。
通過自己的觀察、體驗以及和同學交流,肖諾大致明白了城市與鄉村的區別。第一是戶口:農村戶口的有宅基地和自留地,可以在所屬生產隊勞動,再得到應分份額的糧食和錢,工分不足以分糧的則需要補足差額;城市戶口的以街道為基本單位,留城的可以做臨時工,有機會的還可以通過招工成為正式工。每個人都可以按月從糧站領到定量的糧食或糧票,還可以從副食品店領到按小票供應的食品,另外還有布票、油票、肉票、糖票等等。第二是住房:在這方面肖諾感覺村里還是比較優越的。像她家那樣的獨門獨院,在市里還真少見呢;而小路家住在一個大雜院的小房子中,有一份擁擠和雜亂。第三是交通:市里的路很多都鋪上了水泥,還有公交車定時往返。上班的人群大多都騎自行車;而村子里的路,晴天是沙,雨天是泥,雨大了就是水坑連成條,冬天更是冰凌片片。平時別說馬車、驢車不多,就是自行車也不是家家都有的。第四是廁所:城里的廁所雖然大多也是長條坑,但有專人打理,比較干凈;農村的則是一家一戶自挖的,通常在坑的后面連著豬圈。如廁時有一頭豬在后面不停地吧唧嘴實在讓人很不舒服。第五是學習環境:市里有圖書館、閱覽室,書店,都比縣城好得多,更別提村里了……
讓肖諾感覺對比最大的,還是市供銷社的大場面:進了大門,好像進了一個大市場,里面有各種各樣人們需要的物品,包括吃的、喝的、穿的、用的。那些花花綠綠的布匹讓她眼花繚亂;從未見過的毛線專柜更是特別誘人。往里走,還有農村需要的中小型農具以及化肥、農藥等等。
轉到最后,肖諾買了晴綸線、丙綸線和一副毛線針,從學著織手套開始,先后為爸爸、媽媽和肖強織起防護以及保暖的手套、襪子、背心、毛衣、毛褲,讓全體家庭成員享受到她的溫情。
此時,肖父已經從修理廠退休,本想馬上給兒子蓋房的,眼看孩子有了志向,便一門心思讓肖強安靜復習、等待考試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