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眼間,肖諾的女兒和肖強的兒子高考結束,成績不錯,報志愿的時候,一般本科院校都可以加以考慮。
兩個孩子倒沒有太遠的志向,只打算在本市上個最好的大學就可以了。
但小路一定堅持讓兒子報京城學校,說“人往高處走”,水才往低處流呢。
肖強認為有道理,一貫性地給予支持。
結果,肖強的兒子去京城住校讀大學,小路在附近租了一間房子,每周一次幫兒子洗衣、做飯、添置必要物品,同時幫市場進貨。肖強偶爾跟隨,但大部分時間還是在工作崗位上。
后來,小路干脆住到了京城,而肖強去的次數反而越來越少了。
肖諾有些擔心這種兩地分居式的過法兒,勸肖強別怕麻煩,多跑幾次沒關系的。
肖強弱弱地說:“是小路不讓總去。”
小路的說法倒是比較好理解,因為肖強聯系進貨的電器都是上家負責送貨的,只要品牌、規格、價格不變,就不需要每次都去專人選,它不同于時裝的易變性。
但肖諾隱約覺得哪里不對勁兒,卻說不上來。想了想,她問肖強:“小路的爸爸、媽媽為什么從不到這兒來呢?給他們留的房子看都不看。”
“也是小路不讓。”
肖諾不好再問下去了。因為追究起來,不是大柳就是路哥,沒用的話肯定會越來越多。
她只好讓弟弟加強與弟妹的聯系,有事及時溝通。
這時候,已經人手一部手機了,肖強可以通過電話、短信隨時聯系小路,QQ、微博,也可以了解及察看動態,心里還是挺有底的。
不料,忽然有一天,他發現所有的聯系渠道都不通了。
原來,人們以為的大路暢通,只源于一部手機、一臺電腦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