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5日:寶貝們的智力水平在提高:現在,他們能熟練地區分出紅、綠、黃、藍的顏色;可以大致指出身體的主要部位;可以自己玩好一會兒了;只要眼前有兩個以上的玩具或用具,他們就可以變換出花樣來;他們的模仿能力也挺強,大人做動作就照學。樂樂還是對擦地有特別的興趣,當然也免不了拿著帶圓盤的墩布當獨輪車的轱轆轉著玩兒。
11月17日:昨天晚上我和丈夫去看寶貝們。進門后,倆孩子高叫著跑過來往我懷里撲。歡歡跑得快,占了懷抱;樂樂便一把抓住我的肩膀,腿還往身上邁。
姥爺過來和他們玩兒了好一陣子,寶貝們很是興奮。
以往我們出門時,他倆都是拽著我的手往回拉上一、兩次才放我們走。但昨天,他們也拉著姥爺的手往回拽,又玩兒了一會兒才放手。
我們趁他們不注意時趕緊往回走,他們很快追到門口。
到了電梯間,還傳來兩個孩子大叫的聲音。
回到家給女兒打電話時,又聽到寶貝們哇哇的哭鬧聲。
女兒說,每到晚上孩子們就只粘她一個人,只有我們過去才能給她一點兒寬松時間。
以前晚上都是我值夜班,一直哄到他們困了為止。現在環境改變,他們可能得適應一陣子吧。
11月19日:寶貝們第一次笑著和我揮手再見。
由于連續下雨,我們隔了一天去看孩子們。昨晚我們進門,他們還是一如既往地跑來往我身上撲。但我們出門時他們都沒哭,揚手再見還露出了笑容。
雖然感覺不像以前親密了,但我心里很暢快。因為關上門之后,孩子們就可以繼續笑著玩兒了。我希望他們的每一刻都在歡笑中度過。
11月21日:周六,女兒帶寶貝們到我家住了一夜。
姥爺很高興。他帶寶貝們看書、玩兒玩具。爺兒仨還在床上玩兒了好一陣兒。他們分別躺在姥爺兩側,聽他講書。他們現在不光看畫,也喜歡聽里面的內容,還會跟著思考簡單的問題了。
周日,我們將寶貝們送到早教中心。這是姥爺第一次來送孩子們上學,一路上抱抱這個,逗逗那個,高興勁兒如同中了大獎一般。
我和女兒悄悄議論,說他雖然沒對自己得女兒感到失望,但內心里還是喜歡孩子多一些好,特別是有了男孩子,讓他的父愛在樂樂身上得到了充分的發揮。當然,有了隔輩親,他對歡歡也是更加喜愛。
回來后,丈夫和我說:女兒小的時候自己正年輕,總是為學歷、為事業、為家庭奔忙,都沒怎么注意孩子就長大了。現在終于可以用平靜的心態看著孩子慢慢長大了。
11月24日:孩子們學了讓玩具回家的游戲。
媽媽買了兩套蠟筆,寶貝們歡喜地撕開了軟包裝皮并扔到地上。
玩兒了一陣兒后,媽媽問:“咱們讓玩具回家好不好?”寶貝們馬上痛快地將筆裝好。關上盒蓋后發現了地上的包裝皮。他們一張張撿起來,再打開蠟筆盒,一支支包好才安心地重新放回去。
11月30日:寶貝們第一次露出憂郁的眼神。
前幾天,因為天氣實在太冷,爺爺奶奶就沒帶孩子們過我這邊來。
周六,女兒帶寶貝們過來住了一夜。當我們送他們到小區門口時,他們雖然聽話地揮手再見,但特別勉強,兩人的眼神也很憂郁。周日,因為事情繁多,我們沒能去看寶貝們。
昨天,女兒告訴我,這兩天孩子們的情緒很不好,網上管這種現象叫“分離焦慮癥”。這讓我心中很是不安。
昨天吃過晚飯,我和姥爺帶寶貝們去市內最大的超市玩兒了一個多小時,又坐了公共汽車,他倆高興極了。
女兒說,孩子們昨晚九點多睡著,一直睡到今天早晨七點多,睡得很踏實。今天,他們的情緒很好,眼神也恢復了往日的靈活,連聲音都放開一些了。
最近我聽了一個講座。老師說:人的一生實際上是對童年的反射。
這說明兒童期是人的一生中最重要的時期。我暗下決心:只要有條件,我會盡量將寶貝們帶好,給他們制造一個溫馨的環境,讓他們有一個活躍、富有創造力的發展空間。
12月2日:寶貝們來我家住了兩天,情緒高漲。
昨天我上街回來,孩子們好像困了,無精打采地看著我走來走去。我拿會搖晃的水果架當搖籃,讓他們過來和我一起玩兒。我任他們將桔子從茶幾上搖到地下,再撿起來當球扔。玩兒了一會兒他們逐漸精神了,又高高興興地拉我玩兒了一陣子球和積木。
玩兒水的時候他們是最快樂的。我把水燒溫,讓他們在盆里玩兒,再分別遞給他們能往水里放的東西。物品堆出尖時他們用力往下按,水的浮力又往上頂出來,讓他們很興奮。水快涼了,我拿來幾本書轉移他們的注意力,他們馬上同意出來,穿好衣服后圍繞到我身邊。
他們現在很喜歡象聲詞。昨天我們看《飛飛魚在哪里》的書,上面有一句“阿嘎—乓”,每念一次他們都哈哈大笑。想聽的時候他們就左翻右找,將那頁找到,然后把我的手指放到上面。我就像點讀筆一樣,他們指到哪兒或是把我的手指放到哪兒,我就把內容念出來。每到這個時候,我們都玩兒得很開心。
12月5日:女兒接到單位安排學習的通知。今天早晨和孩子們說時,他們立刻哭了起來,之后便是不放媽媽走。
他們這么小就懂得什么叫分離了嗎?我還有些疑問。可是,當我出去送姥爺出門旅游的時候,他們真的放聲大哭,眼淚一串串流不停。我只好返過來哄他們。歡歡還比較聽話,馬上就不哭了,并且跟著我一起哄樂樂。
把樂樂逗笑了,我再悄悄開門,結果又聽他們哭著找我。就這樣往返了三次,我只好不去采購了,翻翻家中還有什么食材就湊合吃吧。
孩子們的依戀讓我溫暖,可是哭喊著追的聲音總讓我心疼。
12月7日:寶貝們有了恐懼感。
以往帶倆孩子打預防針,他們總是傻傻地看著大孩子們哭,等針扎到自己肉里才覺得疼。剛哭兩聲針頭拔出去就好。可今天,他們進屋就哭了。脫衣袖時小胳膊來回躲。緊把著打完針后按棉球都不讓。看來,他們建立了恐懼感。真是隨著長大煩惱增多呀!
回來的路上,我們到批發市場買了可拆卸的玩具吊車才把他們哄好。
一邊走,我和女兒一邊為他們講接種疫苗的意義,希望他們下一次不要哭、也不要躲。他倆答應得挺好,誰知能不能做到呢?
還好,女兒培訓的事推遲了,要不,我們真為寶貝們擔心,從出生到現在,他們還從未在夜里離開過媽媽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