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熙十二年,是孝莊太皇太后六十歲的大壽,不料大壽將至卻突染沉疴。孝順的康熙在病榻前一個夜晚是不眠不休,臉色漸漸憔悴下來。“皇阿奶,你不要離開朕。”康熙紅著眼眶,握著孝莊太皇太后干枯的雙手悲痛不已。
“太醫,太皇太后她怎么樣?”康熙見太醫起身收拾藥箱,連忙上前詢問。“稟圣上,恕老臣無能,實在是束手無策。”“你們這幫庸醫!!朕要你們有何用!!”康熙憤怒的踹翻了太醫的藥箱,一屋子的人連忙下跪:“請皇上息怒。”“息什么怒!!都給朕滾出去!!!滾!!”屋里的下人全部撤下,只剩下康熙一人陪在孝莊太皇太后的身邊。
北北已在御書房等候多時,耐心一向不多的夏北北急不可耐的在御書房門口翹首盼望。突然北北看到從慈寧宮那邊涌來一眾宮女太監,三三兩兩的交頭接耳,行色可疑。北北小跑過去,拉住了一個小宮女問道:“請問這宮里發生了什么事么?”小宮女打量了一下北北,“是夏國師吧?沒事就回府吧,這皇上今天多半是不能來上課了。”“姑娘此話怎講?”“太皇太后染上了沉疴,幾個太醫都看過了,說是沒法子了。皇上生氣,把我們都趕出來了。眼下正在慈寧宮呢。”“謝謝姑娘。”
北北來到慈寧宮門口,四周靜悄悄的,只有李公公幾個人在不遠處守著。“夏國師!”李公公見夏北北要進慈寧宮,連忙上前阻攔。“眼下皇上脾氣正大著呢,國師有什么事,明日再來奏吧。”“謝謝公公提醒,北北只是進去看看皇上。”北北沖李公公的安慰的一笑,就踏進了慈寧宮。
宮內一片狼藉,康熙跪坐在床邊,握著孝莊的手,背影落寞而又孤寂。“皇上?”“你怎么來了?”康熙頭也不回,這個聲音,他一直都記在心里。“臣在御書房等候多時,也不見皇上過來,有些急了,就來找皇上了。”北北走到康熙身邊蹲下,看著孝莊躺在床上不省人事的模樣,嘆了口氣,“皇上也不要太擔心了,太皇太后是有福之人,定能過此難關。”
康熙擦掉了眼眶中浮出的一滴淚,道:“朕自幼就沒有皇阿瑪和額娘的疼愛,是皇阿奶一手把朕撫養長大,教朕讀書,給朕溫暖。朕五歲的時候染上天花,九死一生。也只有皇阿奶,不怕傳染,時常來看望朕。皇阿奶是朕生命中最重要的人,如今皇阿奶危在旦夕,朕怎會不擔憂。”
康熙雖是一代明君,但卻有個十分不幸的童年。北北看著這個身著明黃龍袍,實則內心孤苦無依的男人感到十分心疼。
“皇上,臣或許有辦法,可以救太皇太后。”北北話音未落,就被康熙按住了雙肩。“什么辦法?快告訴朕!!”北北動了動雙肩,康熙趕忙收回了手“抱歉,朕有些沖動了。”
北北若無其事的搖了搖頭,道:“不知道皇上有沒有聽聞過,‘承帝事’請福續壽之說?“康熙煞有介事的思索了一下,搖了搖頭。“這‘承帝事’請福續壽之說,是自上古時代流傳下來的。意思是說皇帝是萬壽萬福之人,可以向天父請福續壽。皇上不妨一試,為太皇太后請福。”
康熙聽聞,眼睛立刻明媚起來,那光芒,是源于希望。“那這福該如何請?”“不難。皇上只需要沐浴齋戒三日,然后寫個福字,加蓋印璽,送予太皇太后就好。”康熙聽了頻頻點頭“朕這就去做!”
北北同康熙一同出了慈寧宮。“李公公,朕要沐浴!”北北看著玄燁帶著李公公急匆匆趕往龍泉宮的背影,心里有一絲愧疚。這請福續壽之說,是北北在書上看到的,沒有自己,康熙也會查閱到。自己只是借花獻佛,讓康熙感激了自己。
可是誰人能不為自己做打算呢,北北只是希望,記恩的康熙,能讓自己跟納蘭容若安安穩穩在一起。不求其它。
孝莊生病這些天,康熙下令舉國上下不能有紅事。于是北北和納蘭容若的婚事也就這么耽擱了下來。不過康熙整日忙著照料孝莊太皇太后,也就沒心思學什么英語,北北每日清閑,倒多了同納蘭容若在一起的時間。
北北坐在納蘭容若對面,拿著剛剛從外面買來的小人書看的津津有味。一直伏案書寫的納蘭容若將筆放在筆格上,抻了個懶腰。“北北。”“嗯?”北北抬起頭的時候,納蘭容若已經握住了她的手。“屋里實在悶得慌,我出去舞劍給你看,好不好?”北北驚訝的看著納蘭容若,“你還會劍術?”
明府花園內,納蘭容若一襲白衣站在樹下,手持一柄銀劍,俊朗脫俗。只見納蘭容若,抬起手便是挽了幾個漂亮的劍花,樹葉紛紛落下,打在納蘭容若的身上,就像是謫仙下凡一般。北北坐在石階上不住的拍手稱好,這場景,真可謂:“觀者如山色沮喪,天地為之久低昂。”
北北拿出白紗絹擦拭納蘭容若額頭上細密的汗珠。“北北。”“嗯?”“夫人?”“嗯!”納蘭容若調笑著把北北拉進懷里。“容若,沒人的時候,可不可以多叫我幾聲?”“夫人夫人夫人夫人!”北北擁緊了納蘭容若道:“夫君,我真的好像快點嫁給你。”“然后生很多個孩子,環繞膝間。”“那可不行,我們還要度蜜月,享受二人時光呢。”“又說傻話了。”容若低下頭,輕吻北北的唇瓣。
就讓時光停在這里吧,還原一切的美好,打碎所有的不安,讓一切都在這里停下,每一個人每一件事物。不用擔心明天,也不用仇恨昨日。沒有淚水,沒有爭執。只有此刻的寧靜,和安詳。
孝莊太皇太后自得了康熙的這個“福”字,百病全消。民間都傳言說這是皇上“請福續壽”帶來的福源。更是把康熙親筆的那個“福”字稱為“天賜鴻福”。可好時不久,康熙十二年十一月份,吳三桂起兵反清,其后耿精忠和尚可喜隨即響應。三藩之亂正式拉開了帷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