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86又是中秋團圓時
大豆曬干后進場碾軋,黃豆收了四百斤。
這天大水在鎮(zhèn)上買了四個大缸,雇了大車拉了回來,連運費花了一兩銀子。大缸直接放到西廂房里,將來裝谷子高粱的,就不用袋子了,袋子容易受潮。
土坯已經(jīng)干透,大水就把豬圈雞圈狗窩廁所壘了起來,雞圈還是蓋三個,并且通過排糞口,糞便全排到墻外,即便于積肥而且院里又干凈。花了兩天時候干完了,當天就把雞豬全挪到到院里了,并且把老虎也放進院子里,撒開狗,這回看哪個賊再敢來!
又下了一夜半天的綿綿小雨,花兒中午才去送的毛豆,回來說,高大娘的東屋塌得更厲害了,大娘害怕得不得了,真要是塌了房,備不住會出人命的。
大水也只有連連嘆氣,也為自己和花慶幸,說:“回來你住進如意屋,就安心地呼呼大睡吧。”
“為什么只有我住呢,大水哥也要住啊,我們分睡在東屋西屋。”
大水挺為難,說起來,他怎么會不想住進新宅院呢,可是,大水和花兒都大了,即使住在東屋西屋,讓不明就里的人怎么說啊,更何況這世上就有長嘴爛舌的人,沒有的都會說成有的,何況兩個人住在一個屋檐下呢。
花兒也知道大水哥這樣是為了她的清白,心里對他的情意就更濃了。
其實花兒心里早有打算,現(xiàn)在終于把主意跟大水哥說了出來,那就是讓高大娘娘兩個也住進如意屋,跟花兒住在一起,大水哥住在另一個屋里,這樣有了外人也住進來,別人也就說不出什么了。而且,高大娘自己也沒財力修補自己的房子,住進磚瓦房里,也就沒有安全問題了。
大水聽了,果然是好事兒!沒想到花兒這么聰明,自己怎么就想不到呢,又把花兒夸獎了一番。花兒笑著嗔了他一眼。
第二天就是八月十五中秋節(jié)了,花兒一大早送了毛豆,買了幾塊月餅,買了點芝麻,順路去了高大娘家,高大娘大過節(jié)的,也是愁容未了,實在太擔心這個房子了。
花兒放下兩塊月餅,跟高大娘說:“大娘,您還記得我說地有大事求您嗎?”
“唉,孩子,你那是寬慰大娘我時說的話,你現(xiàn)在有房有豬的,哪兒還求得到大娘我啊。”高大娘嘆著氣說。
“大娘,我是真有事兒求您。”
于是,花兒把大水哥商量好的,請高大娘和小翠住進新屋的話說給了高大娘聽,高大娘聽了后,驚得都說不出話來了。
這可不是人家花兒求她啊,這是她高大娘求別人都求不來的。跟花兒住一起是避免了別人對花兒的口舌,可是比起自己住進人家的新房里,這恩情不是一個等級的啊。
高大娘左思右想,心里犯難,花兒又勸了半天,高大娘最終答應了。
將來把這個小院圈起來,如果有了錢,再修繕。并且花兒說了,住進新屋后,仍是各自做各自的飯,一個用東灶,一個用西灶。
事情定下來以后,花兒也是很輕松,回到家跟大水說了,大水也挺高興。
“大水哥,去年的今天,我們在干什么活啊?”
“我想想啊,我們?nèi)ネ诹艘吧剿帲 ?/p>
“對呀,大水哥。可惡,你去年還一直瞞著我,直到中秋節(jié)我才知道崗上還有野山藥當糧食。你還……”花兒啪地打了大水哥一下子,“你還騙我說糧食會跑!”花兒想想有趣的往事,撲地一聲笑了。
團圓坡的名字,就是那天起的。花兒想起去年此時,對冬糧的擔心,又想到大水哥一直蒙他的往事,又捶了大水哥一拳,然后又笑著抱住了大水哥的胳膊。
花兒早想好了,今年,仍是中秋節(jié)去挖野山藥,再體會一下那時的滋味。日子好過了,但她對往事是那么的留戀與回味。
于是兩個人又去了團圓坡,邊挖野山藥,邊說著往事,說著說著花兒又像去年一樣淌眼淚了,不過這次眼淚更幸福。
挖了四百斤野山藥,存到了吉祥院的西廂房里。兄妹屋里的糧食、蔬菜、肉蛋,也要陸續(xù)地放進西廂房了,房子已經(jīng)干得差不多了。以后兄妹屋只是存放豬草野菜之類的了。
晚上,大水去院里喂豬喂雞,三只狗在院里院外跑,去年中秋吃的是黑面的糖餅,這回花兒炒了芝麻,用搟面杖碾成末兒,又把花生餅打碎,和著蜂蜜,做成了糖餅的餡,家里發(fā)好了白面,用火堿把面弄好,蒸了一個大大的圓圓的糖餅,熟了之后,面宣宣騰騰的,切成角。開了后門,從這里能看到荷花灣的一個角落,兩個人如同去年一樣,看著荷花灣里的荷葉娉婷,天上月光皎皎,于是度過了又一個難忘的中秋。
每到中秋元宵這樣月圓的節(jié)日,花兒是必然拿出那一文銅錢,摸一摸,看一看,然后許個愿的。這一次,花兒的感情更強烈了,許下與往年同樣的愿望,可是心卻急跳個不停,臉上又是向往,又是希冀,又是幽怨,又是歡喜……
今年,荊條蒲棒割了一次,蘆葦割了四次,這些蘆葦早已經(jīng)曬干,大水和花兒現(xiàn)在除了送毛豆、喂豬,暫時也有些空閑了,就把這些蘆葦剝了,準備織席,織席他們兩個人都不會,但高大娘織得好,手頭的葦子夠的話,她一天能織一領(lǐng),東西屋需要兩個席子,高大娘自己家的已經(jīng)破得不堪了。
于是大水買了個搠子來破葦子,把圓圓葦桿破成三片或四片,這活也是技術(shù),大水開始做不好,而且還總被劃了手,血呼呼地流,慢慢地才熟悉了。坐在板凳上,腿上的葦子就像白色的游魚一樣活潑地跳著。
然后就是在場上用碌軸把劈好的葦子軋熟,變得象皮子一樣,剩下的就是高大娘在炕上織席了,花兒也學著織,速度跟高大娘根本沒得比。
一邊織,大水一邊劈葦片軋葦條,眼看供應不上了,高大娘再來這邊幫忙,三天功夫,兩床葦席全扦了邊織好了。
田螺河邊的蘆葦,這回是真的派到了好用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