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了另一個房間,這是楊老太睡覺的屋子,陳設規格在楊家中最高。雖然是農家,并無多少錢財,但楊家卻是十分講究這個的。
沈幽蘭眼睛小心打量著,這些細節,她上一世竟然完全沒有注意到。
楊老太在梳妝鏡前坐下,蒼老的手從懷中摸出兩把鑰匙,先用一把鑰匙打開一個柜子,從柜子里取出一方木盒,然后又用另一把鑰匙打開了木盒上的鎖。
沈幽蘭靜靜的站在后邊,看著盒子里擺放的東西,眼睛不禁微微睜大。
只見,里邊滿是金銀珠翠,爍爍光華,與這陳舊甚至略顯破敗的農屋格格不入。
而這些,她清楚的記得。她知道這些東西意味著什么。
記得上一世,楊老太一直想把這個盒子給自己,而她卻愛答不理,整天游神思凡。楊老太對她說,這是楊家祖傳的,婆婆傳媳婦,一代一代傳下來的,不僅值錢,還很寶貴。她卻不以為然,直接懟回去:既然這么值錢,給大嫂三嫂好了,她不稀罕!
氣得楊老太差點背過氣去。
后來,一直惦記著這筆家財的三嫂牛氏,便耍心眼使起了離間計,說什么楊老太從來沒有想真心把那東西給她,因為在楊老太眼里,她就是個風流成性的蕩婦,不忠于楊叔寶,不忠于楊家,如果給了她,便是臟了那滿盒子的寶貝。
上一世的沈幽蘭,雖然的確跟陳宵仁有私情,但自以為還是品行端正的女人,再加上,她嫁的楊叔寶又是個傻子,楊老太怎有臉拿腔拿調?不忍被婆母敗壞清白,于是,她便在牛氏的煽動下,跑到楊老太那里大鬧特鬧了一場。
這一回,直接把楊老太活活氣死了。
然后,她自己的悲劇結局也開始上演了……
今日重新過一回,她必不能再讓悲劇重演。
……
沈幽蘭這邊心緒萬千,楊老太的心里,也不平靜。
這盒子珠翠,并不是什么楊家的傳家寶,而是夫人生前用過的東西。
確切的說,是楊叔寶親生母親留給兒子的遺物。
夫人過世后,她就一直將寶物保存在自己身邊。如今,少爺終于長大成人,娶了妻子,按理說,應該把它們交出來了。
交給身后站著的這個人,少奶奶。
說到“少奶奶”這個稱呼,楊老太心里可真是一千一萬個不甘愿。這個沈幽蘭,別說她外面風言風語名聲不好,就光這小門小戶的出身,就讓她十分看不上。
少爺那可是何等的尊貴,按照常理,收房的姨娘都不會是尋常人,何況是正配的嫡室夫人?
也不知道自家少爺是看上了沈幽蘭哪一點,非要把她娶過門,即使付出一筆高價彩禮也在所不惜。
她是仆,少爺是主,她也只能按規矩辦事。但是,心里的疼惜卻不是規矩能掩蓋的。她跟少爺,名為主仆,但多年相處下來,卻與母子無異。甚至,比尋常富貴人家的親生母子之間更多了許多人情味。
少爺是吃她的奶長大的,她把少爺看得比自己親生兒子還親。
至于這位少奶奶,只要不是太過分,她就忍著吧。
看著沈幽蘭略顯緊張的面龐,她招了招手,“你過來。”
沈幽蘭聽言,向前走了半步,兩只手拿著手絹,看起來有點拘謹。
楊老太看著紅木盒子里金光閃耀的各色珠寶,微微嘆了一口氣。這是夫人死前對她最重要的囑托之一。如今少爺正式成婚,她就是再不舍這遺物,也得交出去了。
不過,正式過手給沈幽蘭之前,她覺得十分有必要囑托一番。
或者說,警告一番。
“這些東西,是我們家祖傳,婆婆傳兒媳,一代一代傳遞下來的,價值萬貫。”她一邊說,一邊拿眼觀察著沈幽蘭的神色,“但是,就是再值錢,也不能賣掉。就算自己也餓死了,也不能打祖傳寶貝的主意。”
叮囑完了,見沈幽蘭依舊默不作聲,便兩手托著那紅木盒子,說:“今天就正式交給你了。”
誰知,她前邊剛開口,后邊沈幽蘭便急忙退后了兩步,“母親,幽蘭怎敢?”
“給你,你便拿著就是了。”楊老太只以為她在故意推讓。
卻怎料沈幽蘭深深屈膝,道:“兒媳惶恐,剛剛進門,無功無德,怎么敢貪戀傳家寶?母親,您還是收回去吧,兒媳萬萬擔當不起。”
楊老太心里微微驚訝。沈家嫁女要了高于尋常人家幾倍的彩禮,再加上沈幽蘭素來名聲不怎么樣,她只以為這沈家的女兒,一定也跟長輩一樣,是個貪財的主兒,卻沒想到,她竟是如此謙恭。
“我說你擔當的起就擔當的起!”楊老太提高了聲調,“快拿著,別磨磨唧唧,我們楊家可喜歡大大方方,扭扭捏捏的像什么樣子!”
沈幽蘭低眉頷首,又是屈膝行禮,“母親錯怪了,并非兒媳扭捏,也并非兒媳磨嘰,實在是……”她想了想,選了一一種比較合適的措辭,“母親能看重兒媳,將家傳寶貝傳于兒媳,兒媳心里不勝感激。可我才剛剛進門,夫君又是行五,上邊又大哥大嫂三哥三嫂,兒媳若貿然接了這家傳寶,豈不招人非議?”
其實內心里,她是有疑惑的。前世和今生,楊老太都直接越過了大嫂和三嫂,直接把寶貝給她。這一次就算了,好在她自進門以來表現良好,而上一次呢,這楊老太是腦子糊涂了還是怎么著,為何就偏要把祖傳寶貝給她這么一個頂撞婆母、不敬夫君的女人呢?
她想不通,但是,她十分想要這寶貝。因為代表著獲得了婆母的首肯,以后她在楊家的地位會穩固的多。
不過,理智告訴她,現在還不是時候。
楊老太見她如此知情達理,臉上不禁三分動容,語氣也便緩和了許多,“你大嫂三嫂都不知道有這么個東西,放心吧。”
沈幽蘭依舊沒有接,“沒有不透風的墻,母親,您還是別為難兒媳了。兒媳認為凡事皆有命數,是兒媳的,便早晚都是兒媳的,不是兒媳的,也強求不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