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爺子,老爺子!
“我們來看你了!
“老爺子!……”
呼喊聲伴隨搖晃老人身體的手涌出病房,在住院樓走廊回蕩,恨不得穿透整個大樓……
這里是人口密度最高之地之一的醫院,是常常人聲嘈雜恍如清晨農貿水產集散地的醫院。這呼喊聲竟力透大樓,再遠都能聽清。
而躺在病床上的老人,良久沒有反應……
護工有些過意不去:“剛剛吃了藥,病情也還沒怎么好轉,昨天睡得也不太好,才睡著不久,現在睡得沉……”
呼喊聲倔強不停:“爸!我們來看你了!爸!……”手也不停,使勁搖著……
她站在旁邊有點兒震驚和害怕:再不醒,呼喊者會不會抓住老人的雙臂,拉起老人孱弱的身體,前后搖晃?!這是在干什么呀?她暗暗祈求熟睡的老人,趕緊醒過來。不然這個呼喊者怕不會閉上嘴,停止她的噪音,也不會住手,停止她的折騰的……
幸好!
老人,緩緩睜開了眼睛,“唔,喔……”
她松了一口氣……
沒想到,呼喊者更來勁兒了,提高一個八度:“老爺子!好點兒沒?”
她繼續震驚伴隨詫異:剛剛護工不是說了沒怎么好轉嗎?!有必要這么大聲嗎?病人不是該好好休息嗎?干嘛非要叫醒病人,就為問幾句無關痛癢的話?就不能等著老人睡醒了再說話?不是沒睡好,才吃了藥睡下的嗎?什么意思?什么套路?什么呀?……
“爸,我們來看你了!”呼喊者又拉高一個調門兒(讓人擔心她會不會破音),上手晃動老人……
“喔,喔!……”老人有氣無力“好,好!……”
“這個是你的新孫媳婦。”說著,她被一把拉了過來。
于是她立馬知趣地收起震驚和詫異,微笑對著老人,輕聲說:“爺爺好!”
“好!好!坐,坐!……”
她剛想說點兒什么,呼喊者肩膀一撇,她就又知趣地退了回去。
只見,呼喊者儼然老人的代言人,扭過頭對她說“坐著啊!坐著!”然后,回頭繼續扯著嗓子喊:“爸,你好好休息,有什么需要就說,該吃吃,該睡睡……”
她覺得好笑:人家正在該睡睡,非要把人家叫醒!天!見過好幾回了,這人啥時候養成大嗓門說話的習慣了呀。病人雖然病重,但好像還是耳聰目明的,有必要這樣魔音穿腦嗎?剛才自己小聲說話,老人能聽見呀?她又開始詫異了……
“爸,你好好休息啊,我們就走了!”
她:啊?!就~走~了?!費那么大勁兒,把人吵醒,說了不到十分鐘公式話,然后就要走了?!不是說來陪陪病床上的老人,坐坐,聊聊天啥的嗎?結果就聊個十分鐘的?今天還有什么事嗎?沒有啊?那老人又繼續睡?
……
跟著呼喊者志得意滿的高跟鞋聲,走出病房,她靈光乍現,突然全懂了!
為什么平時說話聲音不大的人,現在扯著嗓子吼,而聽者并不耳聾?
為什么在明知老人身體不好,好不容易吃藥睡著的情況下,一定要把人叫醒?
為什么費了半天勁兒叫醒老人,說了不到十分鐘就走了?
總結歸納一句話:人生如戲,全靠演技,演畢收工!
必須表演一個賢惠的媳婦,讓所有人知道作為媳婦,她是多么孝順地來看望老人!
必須表演一個完美的母親,讓所有人知道自己的圓滿——兒子要順利結婚了!
必須表演一個成功的人生,讓所有人羨慕并贊揚她,她配!
所以,才不管別人的情況怎樣,所有人必須配合表演!不能配合,創造條件也要配合!她才是世界的中心,她普照世界!
人怎么可以這么虛榮,這么自我中心?!為了營造自己的優秀和幸福,全然不顧他人,把自己當成他人,不管他人愿不愿意,為他人代言?!
皮亞杰提出的自我中心思維是兒童認知的特點。因為兒童的心智和認知能力發展有限,才會僅依靠其自身的視角來感知世界、不能意識到他人可能具有不同視角和觀點,因而分不清自己和他人的界限,總想控制他人,讓所有人都以自己為中心。
這呼喊者,還真不辜負“巨嬰”之名!
其實,好像,不止呼喊者,她遽然發現,自己有時可能也會以自我為中心,畢竟自己也是一個什么好處都想得的人不是?不過,還好,自己知道底線在哪兒。
對,底線,太重要了!
這種東西,現在有點兒若有若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