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南方,可以走水路,也可以走陸路。
水路走大運河乘船,從文明門上船。
文明門是貨物集散之地,從這里可以一直乘船到金陵。用時比較短,也比較舒服,價錢也低一些。
陸路用時長,路面顛簸,價錢比較貴,不少地方不太平。除了土匪、響馬,也有劫道、打悶棍的。在安全性上不如走水路。
正常情況下,俞民應(yīng)該選擇走水路。但是船上空間小,除了船就是水面。萬一賈家起了謀害之心,不利于逃生。
陸路就沒有這個弊端,即使有人想半路動手,俞民憑著自己的奔跑技能和從小跟爺爺學(xué)的三招本事,保命綽綽有余。
所以俞民選擇了走陸路。
曉行夜宿,每天卯時出發(fā),帶點吃的中午補充一下,繼續(xù)趕路。酉時投宿吃飯、喂馬、睡覺。第二天繼續(xù)趕路。
饒是俞民年輕、體力好,天天顛簸趕路,都覺的有點兒疲乏。路上三天遇到大雨,道路泥濘,只能等雨過天晴之后,繼續(xù)趕路。
出了京城,行經(jīng)順天府,進了河間府。經(jīng)過12天旅行,到了吳橋的桑園。
這里即將出河間府,再往前走,就是山東的德州。
俞民選擇的這條路線,基本上就是沿著南運河的走向。
如此選擇,是因為距離運河比較近,隨時可以比較快地轉(zhuǎn)道運河。
越往南走,情況越來越不堪,
道路上時常能見到饑民,伸手乞討。
破衣爛衫,有背著孩子的,有用筐挑著孩子家當?shù)摹?/p>
時而還有大群的流民,眼神兒兇狠,恨不得搶了東西,殺了人。
單獨車輛和行人經(jīng)過這些地方,基本上都被搶個干凈。來往的行人、車馬,都是一路上臨時組團兒趕路。有的地方還得官兵和衙役護送。
來往運送貨物的,都由鏢局押送,才敢趕路。
“這一路上,怎么這么多土地撂荒?”
俞民一路走來,經(jīng)常見到道路兩邊成片的土地撂荒,頗為惋惜。
一邊是土地兼并嚴重,很多農(nóng)民失去了土地,成為流民。另一邊是大量的土地撂荒,沒人耕種。
“這有什么好奇怪的,一是沒有水,靠天吃飯,天一旱,就顆粒無收。白搭了工夫不說,連種子都搭了進去。”
“二是賦稅太多,打了糧食都不夠交丁銀、賦稅,還印子錢的。為了躲債,就只好全家逃了。”
林二憤憤說道。
“逃了之后,又去哪里?”
“還能去哪里?老實的,賣兒賣女。膽子大點兒的,就去吃大戶。不讓吃的,就去搶。總不能等著餓死吧。”
“命好的,就賣身為奴。若是遇上榮國府和寧國府那樣的好人家,就是前世的造化。吃穿不愁,過的都是神仙一樣的日子。”
難怪賈府的奴才們都不愿意離開,晴雯那樣奴才還那樣豪橫,原來過的真是好日子。也有理由在外面的人面前,充滿著優(yōu)越感。
“那些亡命之徒,干脆就聚集起來。一呼百應(yīng),攻進衙門,殺了官吏,搶了府庫,搶了糧倉。要不就殺了大戶人家,搶了財寶,搶了糧食。”
“上個月,河間府就出了一起流民作亂,官府給壓了下去。聽說山東那邊更多,爺?shù)搅松綎|,可要小心了。”
因為山東亂,林二和俞民約定,只把他送到吳橋縣,林二就回去。
“無妨,我就一個人,也沒什么拖累。便是遇上什么事情,也好脫身。”
“這個……。”
“怎么了?”
“哦,沒事兒,總之小心一些就是。”
開始幾天,林二的情緒一直比較高,話也多,經(jīng)常給俞民講一些賈府和京城各大家的事情。
但是最近三天,話越來越少,有的時候還走神兒,似乎有什么心事的樣子。俞民問他也不說,只是遮掩過去。
后面?zhèn)鱽硪魂囘汉嚷暎R蹄聲響,幾匹馬飛馳而過。
林二本來揮舞著鞭子,此時突然在空中停住,身體也似乎僵住。過了幾分鐘,三匹馬走遠了,林二才長長地吁了口氣。
“怎么了,林二,有什么不對么?”
“哦,沒有,沒有。”
呵呵,俞民冷笑幾聲。
“林二,剛才騎馬過去的幾個人,你認識么?”
“啊?哦,不不不,不認識。爺,我可是頭一回走這么遠,怎么能認識這些人呢。”
呵呵,這幾個人,已經(jīng)連著三次出現(xiàn)在我附近。
還有一伙兒三個人,也是連續(xù)三次出現(xiàn)。
騎馬的速度,比馬車快得多,如果他們正常趕路,早就把我落下了至少兩三天的路程。
現(xiàn)在還在這里,顯然是故意放慢速度。
在靜海的時候,這伙兒人第一次出現(xiàn)。滄州第二次出現(xiàn),今天已經(jīng)是第三次。
我當年在船上無聊的時候,可是經(jīng)常研究間諜書籍的。
間諜常識告訴我,在三個陌生地方見到同一個人,那就基本上可以確定,這個人是跟蹤你的。
八千兩銀子,即使對于賈府這樣的人家,都不是個小數(shù)。何況他們還有殺我滅口的動機呢。
林二就住寧榮街,認識賈府的一些奴才,是很正常的事情。
這些人之所以一直沒有下手,可能是因為一直沒有找到合適的機會。
俞民一直跟林二在一起,他們可能認識林二,不能決定是否連林二也一起殺了。
二是白天趕路的時候,一直都是至少十幾臺馬車一起走,今天更是有二十多臺馬車在一起。
晚上直接到客棧投宿,那里人多,俞民不單獨外出,他們也沒有機會。
當然,距離金陵還有很長后的路。等林二回去之后,俞民單獨行動的時候,總是能找到機會的。
俞民現(xiàn)在還不能最后確定的是,林二到底是否參與了他們的行動。
當然,如果林二真的參與,他也不會手軟。
“哦,不用著急,我的意思是,如果認識,就不妨打個招呼。遠在他鄉(xiāng),或許也是個照應(yīng)。若是不認識,自然不用理會。”
“不認識,不認識,真的不認識。”
“不認識就好,好好趕車。快到吳橋縣城了,今天是最后一晚,明天你就回去。咱哥倆有緣,好好喝幾盅,吃點兒好的。”
“這可不敢當,這一路上,盡占你的便宜了。”
“花不了幾個錢,無妨。”
一個多時辰后,到了吳橋縣城外面。外面就有客棧,可以在這里住。但如今不太平,寧愿多花幾個錢,也都在城里住。
到了一家仙客來客棧,就在這里投宿。
俞民去訂客房、酒菜、澡水,林二安置車馬,定明天的馬草,叫伙計喂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