俞民總結了一下,制作一塊臨清磚,大概需要經過選土、挖土、運土、碎土、澄泥、熟泥、制坯、晾坯、驗坯、裝窯、焙燒、洇窯、出窯、檢驗等十幾道工序。
這些臨清磚通過運河運到神京,又要花費巨大的人力物力。到了工地上,經過工匠之手,成為建筑的一部分,又要經過很多道工序。
每一塊磚,其實都是民脂民膏。
太祖時代,也曾經大興土木。不過那個時候,建設的都是民房、河道等民生工程和公共工程。
北方和西北的游牧民族,不是被打死,就是歸化,要不就是遠遠逃跑。也不用修長城、城堡、邊墻等防御工事,節省了大量經費。
到了太宗時代,韃靼等游牧民族去而重返,朝廷又修建大量的防御工事,花費了無數的人力、物力、財力。
如果把這些人力、物力、財力用于建設一支強大的軍隊,完全可以象太祖時代一樣,打得那些游牧民族屁滾尿流。他們哪有機會像現在這樣,都能逼近神京幾百里的地方。
但是從朝中文官到邊鎮將領、地方官員,偏偏不這樣做,就是喜歡修建各種防御工程而不是強軍。
原因也很簡單,就是因為可以從這些工程中,上上下下都中飽私囊。
太祖時代不修什么皇家宮殿園林,原來韃靼留下的宮殿王府之類的建筑,或者成為朝廷的辦公機構所在,或者成了學校、工廠,更沒有什么親王府、郡王府、駙馬府。也沒有什么敕造榮國府、寧國府之類的公候府邸,各地城市也不建設城墻。
太祖一走,皇宮、園林、王公貴族紛紛起造府邸,花的都是朝廷的錢,各地也紛紛建設城墻。
結果府邸遍地,城墻越建越高,那些大人物個人安全了,整個國家的安全環境越來越差。
外面敵人環伺,內部動亂不斷,百姓生存環境越來越差,幾乎談不上安全感。
現在,太上皇還活著,龍精虎猛的,就大肆修建陵寢。用不了幾年,當今皇上也會修建陵寢。
皇家子嗣繁衍越來越多,親王府、郡王府也越建越多,都需要大量金錢和人力物力。每年都征發大量的工匠、勞力服徭役,建設這類工程。
神州人很聰明,很勤勞,有大量技術精湛的工匠,可惜很多都浪費在統治者奢侈生活的工程上。
這個混蛋的皇朝,必須被推翻。讓他們也嘗嘗徭役、充軍、流放的滋味。
俞民造反的決心,又堅定了幾分。
又走了幾家窯場,工藝基本上都一樣,規模大小有所不同而已。在王哲的建議下,俞民最后選定胡金斗的那家大城窯場作為供貨場。
這家規模比較大,也比較正規,有工部營繕分司背書,質量上有保障。自己直接進貨,將來用自己的船運輸,成本會大大降低。相比于京城人那些人供貨,會節省大量銀子。
除了磚,其他的如石料、木料等主要材料,俞民都打算自己采購原材料。
離開大城窯場,到營繕分司呆了一會兒,跟王哲喝茶聊天。
說起了自己的家世,王哲竟然知道爺爺俞明路這個人。
俞明路作為造船專家,當年在神州非常有名。聽王哲話里話外的意思,俞明路是繼承了太祖時代的造船技術。
王哲說俞明路是造船世家出身,這說明俞明路的父親,也就是俞民的曾祖父,就是太祖時代的造船專家。
從這個角度分析,俞家可能受惠于太祖時代的科技成果。這似乎可以解釋俞家保留《太祖實錄》這本禁書的原因。
王哲這人比較健談,跟俞民聊得開心,就主動帶著俞民到臨清城里游覽,幫他找熟人的船南下。
俞民自然樂意,兩人就在城里轉悠起來。
走了一會兒,就到了運河邊上的鈔關。
鈔關其實是碼頭的一部分,船到了臨清,河面上橫著一條粗大鐵索,船過不去。只有完稅之后的船,憑著完稅證明,才能繼續前行。
所以,船到了這里,都要首先交稅。根據貨物不同,船料大小,交的稅也不同。
沒等靠近鈔關的衙房,就有人過來搭訕。
“這位爺,帶貨么?價錢好商量。”
一個牙郎模樣的人,沖著王哲問道。
帶貨,這是什么意思?難道這個時代也有類似網紅的人?
王哲揮揮手。
“去去去,在臨清城混,竟然不認得本官。就這眼力見兒,還混個什么?本官既不北上,也不南下。還有,做點兒正經生意,別干這種投機取巧的事兒,謀取不義之財。”
“不帶貨就算了,說這么多作甚?哼,頂多是個七品,其實也帶不了什么。”
牙郎嘟嘟囔囔走了。
王哲朝俞民拱拱手。
“抱歉,讓遠山笑話了。待今后有時機,一定奏上一本,糾正這種惡習。”
“王兄,這個什么帶貨,有何名堂?”
“你竟然不知道?金陵那里沒有么?”
“慚愧,這兩年都在海外,我家生意一向循規蹈矩,還真的不知道這其中有何玄機?!?/p>
“這就難怪了。其實也是這幾年興起的陋習,根子還在免稅上?!?/p>
原來太祖之后,朝廷出了新規。
太監、勛貴、官員、有功名的讀書人,在運河上航行,過鈔關不用交稅,享受特權。
于是有人就從中發現了商機。
這些人或者自己攜帶大量貨物,販賣牟利。或者給其他商人帶貨,利用不用交稅的特權,幫助商人逃稅。省下的稅錢就由他們和商人瓜分。
特權任務人物和商人得利,朝廷稅收流失,就是這種帶貨的盈利模式。
有了利益驅使,自然也就出現了中介人,來給雙方牽線搭橋。
一個舉人進京參加會試,身上都不用自己帶錢。有的是商人找到他,請他乘坐自己的船,就說船是自己的或者自己租的,船上的貨物也是舉人的。
一路上白坐船,供吃供喝,甚至還能得到一筆錢。雙方各取所需,兩全其美。
剛才那個牙狼看王哲穿著官服,以為他要乘船,所以上來拉業務。
“竟然還有如此牟利方法,難道衙門不管么?”
“唉,如今朝政……。事不關己,高高掛起,誰愿意管這些得罪人的事情。沒準兒都想著,自己也有機會,從中牟利呢?!?/p>
也是,如果堵上這個漏洞,那些勛貴、官員、士子們,也就失去了一條生財之道。如果不是憂國憂民的正直人士,沒人愿意出頭,斷人財路,得罪很多人。
在城里轉悠了半天,到了申時,已經是飯時,俞民就請王哲吃飯。
吃完飯,送走了王哲,俞民就打算回客棧。
剛走了不遠,就見七八個人迎面過來。
對面的人看見俞民,明顯愣了一下,但很快反應過來。
“哎喲,真是巧了,這不是俞賢弟么?!?/p>
“原來是璉二哥,你怎么會在這里?”
來者竟然是賈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