俞民買了些禮物,就到了唐虎家。
說是唐虎家,其實是大舅家。唐虎跟父母住在一起,沒有分家。禮物是給舅舅、舅媽和兩個表妹的。
俞民到的時候,唐虎還沒有回來。舅舅這邊跟俞民說話,另一邊就叫準備飯菜。
申時末,唐虎從衙門里回來。吃飯中,就談起了薛家的事情。
唐虎的說法,跟俞民原來的預料差不多,基本上就是《紅樓夢》故事的版本。
甄士隱的女兒英蓮被拐子賣給了小鄉紳馮淵,準備三天后迎娶過門。但是拐子為了賺錢,又賣給了薛蟠。
雙方爭執不下,就打了起來,結果馮淵回家,幾天之后死了。
“今日知府大人已經升堂,案子了結了。”
俞民大感意外。
“這么快就結案,結果如何?”
“本就不是什么復雜的案子,無非是拐子貨賣兩家,馮家不過多要幾個錢罷了,背后的人滿足了,誰還能說些什么?”
“背后的人?誰?”
“無非是什么薛家,賈家而已。”
“被賣的女子英蓮呢?”
俞民想到英蓮到香菱的一生遭遇,希望她能有個好的結局。
“馮淵已經死了,薛家花錢買的,自然歸了薛家。”
原來還是沒有逃脫為奴的命運。
“既然是被拐子拐去的,就證明英蓮不是奴婢。拐子都已經伏法,難道英蓮不該恢復自由身么?那賈雨村如此斷案,豈不是糊涂?”
“我說表弟啊,你走南闖北的,也是有見識的。但在這事兒上,就有些不識人間煙火。”
“薛家那是公平買賣,也不犯法。這么斷,也不為錯。再說了,那英蓮的父親甄費已經出家為僧,不見了蹤影,她的母親已經離世。家中沒了人,便是恢復了自由身,她一個孤苦伶仃的女子,有誰可以依靠?八成還是賣身,墮入煙花柳巷之中。”
“如此說來,還不如投身薛家,給那薛蟠做妾。若是生了兒子,母憑子貴,豈不是最好的結果?況且那英蓮,自己也愿意去薛家的。
俞民不禁苦笑,原來還是自己想的太簡單,習慣于用前世的觀點看問題。
時代不同,這個社會有自己的價值取向和運行邏輯。
前世看似不合理的事情,在這里可能都是理想的、有利的選擇。
“表哥,這個賈雨村的來歷,我倒是有所耳聞。他曾經受過英蓮父親甄費的恩惠。如此對待恩人子女,未免有些無情。”
“哈哈哈,我就說你迂腐了吧?你說的是賈雨村當初進京趕考時,被困葫蘆廟,那甄費給了他五十兩銀子,資助他進京趕考的事情吧?”
“表哥是如何知道此事的?”
“自然是府臺大人自己說的。”
“如此落魄之事,他竟然好意思四處張揚?”
“這是光彩的事情,為何不四處張揚?連皇上都喜歡大肆宣揚這類事情,以此顯示朝廷廣取人才。便是寒門子弟,只要好好讀書,都能有飛黃騰達之日呢。”
俞民恍然大悟。
這一點,倒是古今一個道理。
他的前世,新聞中也經常有山溝里飛出金鳳凰,農家子弟考上什么123大學,567大學,或者到國外名校留學之類的故事。
賈雨村和前世那些農家子弟的經歷,其實是同一個模板的勵志故事。
皇帝和朝廷喜歡這樣的故事,以此顯示他們的公平。
“再說了,那甄費給了賈雨村50兩銀子,2套衣裳,也算不上什么恩情。賈雨村那時候就已經是舉人,相貌堂堂,中了進士自然前途無量。便是不中進士,三次會試之后,也可參加大比,做官是早晚的事情。”
“再說那甄費,給賈雨村出錢,也未必沒有藏了私心。在一個舉人身上花點錢,總是不會吃虧的。”
叫唐虎這么一說,俞民又弄明白了不少事情。
他不得不承認,表哥說的有道理。
象他自己這樣的一個秀才,就已經有了一些特權。
見官不跪,本人免稅,不用服徭役、兵役等等。
可以開設私塾,收取學費。給人代寫書信、對聯、婚約、契約、訴狀,給蒙童、秀才考試作保等等,都可以收錢。
幫著縣、鄉、里辦什么差事,也是要給錢的。
便是不做什么生意,不種地,僅僅憑著這些,一個秀才養活一家五六口,溫飽沒有問題。
至于舉人,就已經是比較牛的存在了。
秀才有的,舉人都有。秀才沒有的,舉人也有。
秀才去見縣太爺,要事先通稟,人家不愿意見你,你也干瞪眼睛。
愿意見你,是給你面子。但是你得走側門,從東配房前面過去,沒資格走正門。
舉人見縣太爺,不用通稟,不管對方愿意不愿意,都可以直接從正門長驅直入,縣太爺必須見。
舉人更大的好處,是可以接受投獻。《范進中舉》中的故事,就是當今舉人的真實寫照。
只要中了舉人,就有人送錢,送宅子,送地,送女人。
因為舉人前途看好,這些都是投資。將來舉人當官兒,可以得到更大的回報。
所以,唐虎的意思是,賈雨村即使一時沒錢,但是身價在那擺著呢。甄士隱送給賈雨村50兩銀子,算不上什么恩惠,甚至還是一種投資。既然是一種交易,當然也算不上什么恩情。
俞民現在徹底明白,這個社會的邏輯,跟自己的前世,那是真的不一樣。
用當今的標準來看,賈雨村發達之后,娶了甄費家的丫鬟嬌杏,幾乎差不多是王子和灰姑娘的故事。給甄士隱的妻子錢財,已經是格外報答甄士隱當年的幫助,很有情義了。
賈雨村知道英蓮的身份,卻不搭救她,其實是在幫助英蓮。
英蓮悲劇的兇手,是那個拐子。拐子受到了懲處,賈雨村已經給英蓮報仇了。
從這個思路出發,賈雨村也不知道英蓮今后的命運會那么凄慘,起碼他現在給英蓮安排的是一條看起來最好的路。
總的說來,賈雨村絲毫沒有對不起甄士隱的地方。
邏輯是如此清晰,看起來無懈可擊。
可是俞民總是覺得,哪里有不對勁兒的地方。
“便是賈雨村沒什么錯,那也太便宜了薛家。”
“哈哈哈,我說表弟啊,你就是不識廬山真面目。你怎么就知道薛家占了便宜?恰恰相反,這一回,薛家吃了大虧。”
薛家還吃虧了?怎么可能?
“表哥,你給我說明白,薛家哪里吃虧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