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繼宗剛走不久,給工地送糧食的商人就來了。
在俞民的授意下,吳耀宗就把牛繼宗和柳芳來這里推銷被拒絕的事情說了。
糧商第二天回去,就在朋友圈兒里,把這事兒說了。
這個消息很快傳播開來。
原本還打算來推銷的人,聽說鎮國公世子和理國公世子都被拒絕。神道工程的物料,都得宮里點頭,終于泄了氣。
從此之后,那些躍躍欲試的人,都打消了這個念頭。
俞民頂住了這一波壓力,終于不用再被這些人騷擾。
俞民曾經考慮過采用招標的方式,但是他不知道太祖時代是否用過招標方式,為了不暴露自己,還是放棄了,采用了強硬抵制的辦法。
封閉式管理的好處,是顯而易見的。
工地上秩序好,各種物料不丟失,管理方便,安全性也好。跟外界來人、附近村民、陵寢工地上的其他施工隊,也沒有糾紛。
整個隊伍穩定下來之后,俞民推出了兩項活動。
一是進行隊列訓練,養成紀律性和令行禁止的習慣,培養互相配合的團隊精神。
訓練首先在吳耀宗的護院隊進行,之后打算在所有的工匠和力工當中進行。
第二項活動,是有獎學習文化活動。學習的內容,就是識字和算術,其實就跟一般的私塾課程差不多,不是俞民掌握的那些現代內容。
教師是現成的,就是從流民營來的儒戶馮云。
學習時間,是每天晚上收工之后一個半時辰。
獎勵辦法也很簡單,能說,能寫、能念100個字,能算100以內的加法,就獎勵一兩銀子。此后隨著識字字數增加和減法、乘法、除法的學習,不斷增加獎勵。
俞民的目的,是要把這些人培養成自己的核心班底,將來承擔重任。沒有文化,是難以承擔起這個使命的。
不過,現在的公開理由,是將來還有不少工程要做,需要更多有文化的管理人員,將來要從這些人當中選拔人才。
能夠免費學習文化,又有獎勵,俞民本來以為一推行,所有人的都會積極參加。
但是事實證明,他還是想得天真了。竟然有三分之二的人不愿意參加學習。
理由千奇百怪,有的說我就是個力工,識字沒用。有的說我也不做生意,算賬干什么?有的說,便是學了,也考不上舉人、進士,當不了官兒,學了沒用。
還有的人說,有那功夫,還不如在一塊吹牛,是浪費時間。
無奈之下,俞民還是采取簡單粗暴的做法,誰不參加學習就開除。
學習成績跟工錢和伙食掛鉤,達不到要求成績的,就扣工錢,降低伙食標準。人家吃肉,你只能看著,自己沒份兒。
涉及到自身的眼前利益,這一招兒的效果立竿見影,眾人乖乖去學習。
這件事情也讓俞民意識到,給這些人吃飽、吃好、穿暖,發工錢,還是遠遠不夠的。
目前的環境,不適合象在葉培林那里那樣,可進行謀反教育。他只能先通過隊列訓練,培養他們的團隊精神和服從命令的習慣。
于此同時,俞民也開始了對陳潤家的諜報訓練。
俞民自己也不是情報人員出身,但是當年在船上無聊的時候,看了大量情報、間諜、密碼、間諜史的書籍和網上資料,當個業余間諜專家,起碼紙上談兵,完全沒有問題。
把那些東西搬出來,在這個時代,就是最高級的間諜技術。
陳潤家對這些內容非常感興趣,甚至可以說是狂熱也不為過。
郭恒也是作為間諜培養的,將來面向海外。不過這次到了神京時候,俞民就讓他去了遼東,配合李紫峰工作,只能等他回來再說了。
開工半個月之后,秦業和賈政來了。
兩人本來答應俞民,開工三天之后就來。
但兩人都是老手,知道剛開工的時候各路勢力都會聚集到工地上要求供貨。
萬一遇到了熟人,求到他們頭上,幫還是不幫?不如這段時間過了再說。
聽說牛繼宗和柳芳也在俞民這里碰釘子,沒人再來要求送貨之后,兩人放心來了。
剛到回龍峪溝口,就看見了山上的“千年大計”幾個字。
“這個俞民,竟然還真的這么干了。存周,你說到時候皇上和太上皇若是見了如此情景,會作何感想?”
“千秋大計,寓意是沒有什么問題的。不管是皇上還是太上皇,都不會不高興吧。或許一高興,賞給俞民一個官兒做,也未可知呢。”
“那就暫且留著?”
“留著,大不了,完工的時候太上皇來,事先稟告一下。若是不喜歡,除掉就是。若是喜歡了,也是咱們的彩頭不是?”
“哈哈哈,不錯,那就暫且留著,或許將來也算是西陵一景呢。”
到了西陵,各種大標語就多了起來。
什么功在當代,利在千秋。精益求精,品質為本。高高興興上班,平平安安回家。一共十幾條。
“這個俞民,花樣還不少啊。這么多年,還是頭一次見到這種場面。”
“是啊,想不到他在這里竟然鼓搗出這么大動靜來。若不是親眼所見,都不敢相信。”
“呵呵,那個就是他的什么封閉式工地吧。四角上還有望樓,簡直成了個城堡啊。”
“看來這望樓還不是擺設,他們來了,應該是看見咱們了。”
果然,工地大門打開,俞民、丁文燦、陳潤家小跑著走來。
見禮之后,寒暄幾句,就帶著秦業和賈政一行人進去。
一進大門,兩人就覺得眼前一亮。
這個工地跟別的確實不同,而且是很大的不同。
首先是干凈。
道路和兩邊空地上,沒有各種垃圾,沒有臟水泡子,沒有亂草和各種雜物。
第二是整齊。
各種物料分類擺放,堆得基本上的整齊。這跟別的工地上雜亂無章的情形,迥然不同。
“俞民,這些物料擺放如此整齊,是因為我倆今天來,才這樣的么?其實你不必如此,我們看重的不是這些。”
沒等俞民回答,丁文燦就搶著說話。
“絕非為應付兩位上官,從進貨的第一天便是如此。開始的時候,下官也有所不解,認為不必如此費周章。”
“那為何又要如此?俞民,你來說。”
“其一,擺放整齊,看著順眼,總比雜亂無章要好。住進了工地,這里就是家,沒人喜歡自己家里一片混亂。”
“其二,便于清點數量。橫多少,豎多少,寬多少,一眼就能看出來。用了多少,剩下多少,心中有數。若是不夠,就趕緊進貨。”
“巡邏的人到了這里,能很快清點出來數目,及時發現是否丟失。”
“此外,物料都在固定位置擺放,取用也方便,來了就拿,不用到處去找。”
秦業和賈政對了一下眼神兒。
此子果然有點兒名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