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論上“親臉頰”事件到此為止了。
哪想到過了兩天,自帶天然腮紅的李成敏忽然道:“我就……和你好了看看嘛。”
其實那時的張子文對小姐姐真沒多少感覺,校花衛箐也不放在眼睛里。關鍵是心思不在這些上面。
當時是考慮到說“一不二”的義氣文名聲,且畢竟是張子文惹的事。
最終,稀里糊涂做了她的名譽男友。
后面。
張子文總拿李成敏不當干部,甚至說好一起去玩的,也放她幾次鴿子。
詭異的是,李成敏永遠都自帶腮紅,看不出高興還是不高興,不溫不火。
大抵是被放鴿子沒意見,但不放鴿子更高興的節奏。
有次,怕被老媽用刑而不敢回家,張子文在外面跑路打野期間,都來找李成敏借錢吃早餐。
小姐姐從攢錢罐里摳摳搜搜,接濟了一百多元。
這數字對于這年代的學生是巨款。
導致那幾天張子文很感動,有生第一次體會到有女人照顧的幸福感。
卻轉身就被內鬼出賣!
再次于學校門口找她借錢時被老媽捉走了。
后面陸昆蘭爆料:當初幫你選的班長真出色,就是她來通知說知道你在哪的。
破天荒的。
那次老媽沒打張子文,只說“以后有話好說,別不回家,我不打你了”。
關于被李成敏出賣的問題……當然是原諒她了。
并通過薅老爸羊毛,很快把她的錢還了,還多送了個音樂盒給她。
再后來,進學校的頻率越來越少,就此像是漸漸沒了相互消息。
李成敏伸手在他眼前晃一下:“你在想什么,眼神好奇怪。”
張子文回神后瞎掰:“我在想,小耗子這事目前又沒人打架,沒人受傷,也就你在干激動,別管了。等他被打哭,我在去找黃天賜談談。”
“你你……”
這番話,險些聽得李成敏昏倒:“他都被打哭了,去談了還有什么用?”
“有啊,必須他被打哭,我才知道黃天賜做了這事啊?”
張子文就是不被她“妖言惑眾”,就是不為美女班長出頭。
其實當年啊,幫了小耗子那么多次,張子文自己也不知道是為了什么。
要說關系好呢,完全談不上,真的是離開校園就老死不相往來的那種,街上見到了都懶得打招呼。
也許就因為小耗子和李成敏一個廠的子弟吧,都住在內燃機廠的生活區,所以李成敏總是護著他。
也許還因為,張子文基因里就有抹不去的俠義陋習。
管他呢,不重要了。
這次重新來過,張子文選擇不幫。
不但不想幫,甚至真的有點好奇的想看他被打哭到底什么模樣……
放學后人走空了。
張子文卻繼續留在教室里,看著老舊的雙人課桌回憶過去。
不久,提著個摩托頭盔的老爸走進教室來。
和狠人老媽不同的在于,老爸是個逗逼的溫順男,相對于這時代的一般家庭,他還算是有點錢。
這年景像他一樣不喝酒、不跳舞,不打麻的模范男,其實很難的了。
不過很快,他會用一輩子積蓄,在股市里折騰得萬念俱灰,頭發越來越白。
“她捶你了沒有?”
思考間,老爸很關心的問。還摸摸張子文的腦殼。
張子文搖搖頭:“沒讓她得逞,我跑了。”
老爸嘆口氣道:“她知道我能找到你,所以讓我來說一聲,這次她真的不打你,讓你不要亂跑了。”
“老爸你簡直是個騙子,上次你就這樣把我騙回去的,然后也被她捶了。”張子文道。
老爸有些尷尬:“那是……我也被她騙了,但這次她真的不打你了,她也覺得你長大了,到了最逆反時候,不能再揍你了。”
見兒子不說話,老爸再次催促道:“走吧,跟我回去。”
張子文道:“行行,我會回去的,你不用管,一會兒我自己坐公交回去。我不喜歡坐摩托。”
老爸也就不說了,轉身后的身影有兩份落寞,明顯有什么心事的,他只是在極力維持著慣有的模樣。
張子文又叫住:“爸,你不對頭。最近到底怎么了?”
老爸欲言又止。
張子文追問:“說吧說吧,你再慫也是我爸,我又不笑你,說的你還有其他人可以說話似的?”
老爸嘆息一聲:“加工廠我脫手了,以后就只上上班、炒炒股了。”
其實老爸這人除了慫點,逗逼點,從知青時候就很積極先進。
返鄉后,他成為了時代吃香的工人階級,律屬行政科,在食堂工作。
那年代一切講求自力更生,哪怕工廠的食堂也要嘗試自己養殖,不能老去外面買,物資太緊缺了。
別人老把雞養死,于是指派了很有文人氣質的老爸去養雞。
為此老爸專門去圖書館借了全部相關書籍,又經過朋友的介紹,去了國營三農場找人取經。
把雞養好之后,領導把老爸調離了崗位。但養殖技術卻已經存在于腦中,任何領導也拿不走。
知青時就精通了木工手藝的老爸,開始借助養雞心得,自己設計并制造孵化箱,孵化小雞后,邊工作邊抽空去市場上賣。
那是老爸第一次發現:市場如此饑渴,是東西就能賣掉。
而且太來錢了,當時二十多塊的工資,但孵化一個小雞能賺一塊多。
一個月就能掙普通工人一年收入。
不論什么時代,只要先進的人,是一定有人崇拜有人跟隨的。
后來,廠里其他一些想改善生活的人來找老爸拜師學藝,想一起養雞掙錢。
但孵化箱卻稀缺。
于是老爸很鬼的,自己不養了,教他們養的同時,制作孵化箱賣給他們。
這樣一來附加值再次提升,一月等于工人干兩年。
既然有人跟,就逐漸小有了名氣。
于是周邊廠礦村子越來越多人加入進來,搞養殖。
但老爸累死也供應不了那么設備購買需求。
于是又找些學徒來,管理著他們制造更多的孵化箱。
自己造和別人造是兩回事,走了些彎路。后面不得已,又去研究木工工藝中的“模具”環節。
模具是為了讓功力太低的學徒,也能在一些重復勞動中達到等效師父的水準。
這就是流水線初形。
是沒念完初中的老爸的創業之路。
這些,僅僅只是城市的一個縮影,全省的滄海一粟。
而當時整個中國大地草根林立,各行各業的奮進青年們也都這樣齊頭并進、你追我趕、逐漸遍地開花。
這就是改開。
是中國制造崛起的部分縮影。有過血淚也有過輝煌。
當時來說老爸就是全廠最受羨慕的人,廠長有事也都會來和老爸聊聊。
不過93之后,老爸就慢慢成了個笑話,頭發白的越來越快,越來越不自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