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看的言情小说推荐_女生小说在线阅读 – 潇湘书院

首頁大明:從荊襄開始制霸朝堂

第61章:小洪山論道

翌日,延賓館。

館中正堂擺著四個蒲團,其中陳獻章坐在上首的蒲團上,下首三個蒲團并列,分別坐著張昭與李氏兄弟。

陳獻章的目光在張昭等三人身上掃視一遍,不由滿意的捋須頷首,他應約從廣東北上京師,中途在湖廣停留,不想竟遇到三個好苗子。

“今日的講學,你們可安排妥當了。”陳獻章笑著問道。

“請白沙先生放心,我們與書院都交接好了,講學的場地設(shè)在書院的講堂,此次前來的客人都有專門地方供他們休息飲茶?!睆堈崖氏然卮鸬?。

陳獻章聞言滿意的頷首,隨即捋須沉吟不語,似乎再下一個頗為艱難的決定,張昭與李氏兄弟不由對視一眼面面相覷,又趕緊坐好,目不斜視。

陳獻章放下捋須的手,神情鄭重道“這幾日,你們有空便前來聽我講學,我發(fā)現(xiàn)你們都是可造之材,便起了收徒之心,現(xiàn)在我問你們,你們可愿意拜在我的門下,修習我的學問。”

李承芳與李承箕聞言大喜,趕緊俯身下拜道“我們這幾日聆聽先生的教誨,方知自己學問的淺薄,如今先生既然愿意將我們收入門墻,我們自然是愿意的。”

陳獻章見狀滿意頷首,隨即看向依舊遲疑不決的張昭,片刻后徐徐說道“我一直強調(diào)’為學須從靜中養(yǎng)出個端倪來’。素來以“自然為宗”所以對于仕途不太熱心,很早便返鄉(xiāng)居家講學。”

張昭聞言欲言又止。

陳獻章擺手制止了張昭,笑著繼續(xù)道“承芳與承箕兩人有隱士之風,倒是能安貧守道,專心治學的性子,而你張昭卻不同。你雖年少,我卻看出你是個有抱負的人,將來必定在宦海中沉浮,讓你安心治學恐怕是有些難為你了?!?/p>

張昭聞言恭敬道“這幾日我也受益良多,很遺憾日后不能在先生門下受教?!?/p>

陳獻章聞言釋然道“聞道無先后,既然我們不能為師徒,以后便可為求道之友?!?/p>

張昭無言以對,只是再次俯身行禮。

而一旁的李氏兄弟則是目光復雜的看著張昭,他們雖然遺憾不能與張昭一同入門求學,卻也理解各人的追求不同。

陳獻章繼續(xù)說道“今日我會講’道’和’道與物’的關(guān)系,至于最后’靜坐’法門我想讓你們之中的一人試著講一講,你們?nèi)酥姓l愿意一試?”

張昭聞言不由心中一動,這的確是個十分好的機會,他可以將“陽明心學”宣之于眾,可是他畢竟不是陳獻章的弟子,李氏兄弟沒開口,他不好越俎代庖。

李承芳與李承箕雖然有些心動,但他們畢竟還年輕,要他們在高官名流面前講學,他們依舊有些膽怯。

相反張昭雖然年歲最小,但是他前世在學校便是辯論隊的王牌,早就習慣了在眾人面前表達自己的觀點,心中絲毫也不怵。

陳獻章將三人的神情看著眼中,不由笑道“既如此,那就張昭你來講吧!”

張昭聞言心中一喜,趕緊拱手道“多謝白沙先生給我機會。”

陳獻章聞言失笑道“你如今十六歲中解元,讓人驚嘆,今天講學之后,你在士林中的聲望必將大漲,雖然你沒有入我門下,但我成人之美的氣量還是有的。”

張昭聞言趕緊笑道“先生雅量,我自愧不如?!?/p>

陳獻章聞言笑而不語,然后從蒲團上起身,笑道“時辰也快到了,我們便去講堂吧!莫要他人久等。”

“是”

張昭與李氏兄弟,連忙起身應道。

.........

講堂位于清風書院的中心位置,是書院的教學重地和舉行重大活動的場所。

其面南三開間,外有環(huán)廊,中間的天井隔出一塊空地,天井前栽著兩株桂花樹。

此時空地上擺著三豎列的蒲團,都是此次前來聽陳獻章講學之人。

而在蒲團東西兩側(cè)則擺著兩列圈椅,這些圈椅上坐著的無不是武昌府的高官名流之輩。

坐于蒲團之人與端坐圈椅之輩可謂涇渭分明,一目了然。

“白沙先生到?!饼S夫一聲吆喝,讓整個講堂徹底安靜下來。

眾人便見陳獻章踱步進入講堂,其人身后還跟隨著三個少年郎。

“你這學生果真不凡呀!到哪都能得人贊賞?!眳氰∫姀堈咽歉惈I章一起來的,不由對坐在他身旁的林瀚笑道。

“撫臺大人不也對我那學生多有贊譽嘛!”林瀚捋須笑道“陳白沙的慧眼自然是能識人的。”

湖廣巡撫吳琛聞言不由訕笑一聲,便端正身體,開始聆聽陳獻章講學了。

陳獻章先向眾人拱手一禮,隨即端坐蒲團之上,徐徐說道“天地萬物到底是由什么構(gòu)成的了?”

“我認為是由’道’與’氣’構(gòu)成。天地萬物既是’氣’衍生的物質(zhì)實體,又蘊含著自身的道’。”

“那么’氣’衍生的物與道又是什么關(guān)系呢?”

“我認為’道通于物’,”凡物必有形,而道貫通于物之中,物中有道,道寓于物,道物不可分離。

“那么外在的道既然可以寓于物,便也可以寓于人,人的“心得而存之”,則心便是道的寓所。”

“而’心得而存之’便需要’虛明靜一’,這便是我一再強調(diào)的’為學須從靜中養(yǎng)出個端倪來’?!?/p>

陳獻章說到此處,便指了指張昭笑著對眾人道“這幾日我發(fā)現(xiàn)一個好苗子,關(guān)于這’靜坐’的法門便讓解元郎給諸位講解一番?!?/p>

眾人聞言紛紛變色,他們好奇的看著張昭,實在想不到,這個少年郎是何等精彩艷艷,使得陳獻章在今天的場合讓他上臺講學。

張昭將眾人打量質(zhì)疑好奇的目光看在眼中,但他心中卻沒有多少波瀾,因為他知道,對于陳獻章的“靜坐”法門他早已爛熟于心了,更何況,他的腦海中還裝著“陽明心學”他自然有恃無恐。

張昭向眾人施了一禮,這才笑道“我才學有限,得了白沙先生鼓勵方才有勇氣上臺一試,若要不周之處,還望諸位體諒?!?/p>

眾人聞言紛紛發(fā)出善意的笑聲,無論結(jié)果如何,張昭如此謙虛,還是讓眾人稍微釋懷。

張昭施禮完畢,便端坐在蒲團之上,收斂笑意,鄭重開口道“儒、道、佛三家在修心養(yǎng)性上都把靜坐作為修養(yǎng)心性的基本方法。”

“但是關(guān)于’靜’三家又各有不同?!?/p>

“佛門的靜坐是禪宗重要的修行方式,也叫坐禪。在靜坐的過程中,人們要收斂身心,調(diào)整身體的坐姿,調(diào)和氣息,調(diào)心,自能逐步證入涅架不二的境地,即達到無我、無人、無眾生、無壽者的狀態(tài)。”

“道家的創(chuàng)始人老子,提出了’致虛極,守靜篤’的主張。讓心拋棄一切私心雜念,消除外界的紛擾和自我私欲的誘惑,保持清靜無為的狀態(tài),達到空明澄澈的境界,讓心永遠處于虛靜的狀態(tài)。”

“而我儒家的’靜’又是如何的呢?”張昭環(huán)顧場中眾人問道。

片刻后,坐在蒲團上的一個青年書生,遲疑開口道“《大學》中所說:’靜而后能安,安而后能慮,慮而后能得‘?!?/p>

張昭十分滿意此人的捧哏,于是笑著對他頷首,隨即繼續(xù)說道“而在白沙先生看來,這’靜坐’可分為’洗心’’靜思’‘自得’三個階段,最后把’靜坐’作為涵養(yǎng)的門戶,以’虛明靜一’為主線,由’虛’而’靜’,因’靜’而能’無欲’,從而達到心理合一,也就是自得了?!?/p>

“善”待張昭講完,陳獻章首先撫掌而笑,心中對于沒有將張昭收在門下十分的遺憾。

隨著陳獻章的一聲“善”,眾人紛紛醒悟過來,都口稱“善”,看著端坐蒲團上的張昭十分的驚奇,心中對這個少年郎生出敬佩之意。

待場中再次安靜下來時,眾人發(fā)現(xiàn)張昭沒有下臺,依舊端坐蒲團之上,不由疑惑的看著他。

張昭今日上臺,自然不僅僅要宣揚陳獻章的學問,他要借著“陽明心學”一舉奠定他未來在心學上的泰山北斗的宗師地位。

張昭沒有理會眾人的疑惑,反而對陳獻章拱手一禮,誠懇道“學生認為白沙先生的學問較開國之初的理學有很大的進步,但還沒有完全脫離理學的枷鎖,學生對此有所領(lǐng)悟,想在此與諸位賢達探討,還望先生成全?!?/p>

陳獻章看著張昭,神情復雜,他在心中暗想道“我還是小瞧你了,我以為你只是熱衷仕途,沒想到你還要在’立功’之外再’立言’,這是要成圣的節(jié)奏呀!”

“胡鬧,你才多大,就敢說對圣賢之道有所領(lǐng)悟。還不快快向白沙先生道歉。”端坐圈椅之上的林瀚起身故作怒意道。

陳獻章見狀不由失笑道“林翰林,你無需如此,我不會苛責你的學生的,每個人都可闡述自己的圣學之道,我又豈會因為張昭年少就輕視他了。”

林瀚聞言訕笑一聲,向陳獻章拱手一禮,便重新坐下。

張昭見狀心中十分感激林瀚對自己的維護,也更加欽佩陳獻章的胸懷。

張昭平復心緒,再次面對眾人道“道,便在心中;心,便在人的軀體中。既然如此,那么只要反諸自身便能得道,何必求之外物?”

張昭環(huán)視場中眾人道“我認為’心’才是是宇宙的本體,’心即理’也。此心無私欲之弊,即是’天理’?!?/p>

“沒有私欲之’心’,就等同于作為宇宙本體的’理’,宇宙間的一切,無不由’理’而生,也就由心而生,故說’心者,天地萬物之主也’?!?/p>

在其余人還在苦苦思量張昭的話之時,陳獻章不由撫掌而笑,連連道“妙”。隨即皺眉問道“既然’心即理’那你又如何認知這個’心’了?!?/p>

張昭脫口而出道“認知與涵養(yǎng)的對象是在自己心中的道德本性,那么須進一步解決人在認知之后如何見諸行動,即’知’與’行的關(guān)系。”

陳獻章聞言上前幾步,焦急問道“那么’知’與’行’又是什么關(guān)系呢?”

張昭徐徐回答道“知是行的主意,行是知的功夫;知是行之始,行是知之成即要’知行合一’?!?/p>

待張昭說完,陳獻章腦海中恍若有一聲驚雷炸響,讓他醍醐灌頂,他神情激動的上前握住張昭的手,笑道“莫非是圣人在世乎?”

張昭見狀,一臉尷尬,心中暗道“我這是裝過頭了嗎?”

陳獻章沒有理會張昭的尷尬,繼續(xù)問道“此學問可有名嗎?”

張昭神情鄭重道“我稱之為心學?!?/p>

場中眾人聞言不由隨之低聲重復“心學”二字。他們知道就在他們面前剛剛發(fā)生了一件石破天驚的事情。

張昭舉目四望,看到的是一張張驚愕,敬畏的臉龐,他知道今日之后,他將聲名遠播,因為他定義了明代心學。

這也是之前他沒有選擇拜在陳獻章門下的原因,因為既然都能夠開山立派,做一教之主了,又何必去做個二代長老了。

也的確如此,后來的史官將今日張昭的講學命名為“小洪山論道”,而之后的張氏心學便開始廣為流傳,影響深遠。

八百楚 · 作家說

上起點讀書支持我,看最新更新 下載App
推薦
舉報
主站蜘蛛池模板: 望谟县| 双柏县| 老河口市| 七台河市| 扶沟县| 鱼台县| 双牌县| 灵山县| 余干县| 林州市| 漳平市| 万荣县| 黔南| 兰州市| 贵南县| 崇州市| 五河县| 通州市| 吴江市| 白河县| 乐清市| 女性| 韶关市| 镶黄旗| 阜宁县| 华坪县| 类乌齐县| 建水县| 大庆市| 丘北县| 山东| 禹城市| 安徽省| 安宁市| 乌海市| 商丘市| 长宁县| 定边县| 镇安县| 璧山县| 邵东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