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已經分手了。”閔靜緩緩說道。
這在秦奮的意料之中。
如果沒有分手的話,閔靜她男朋友大概率會陪她一起來,而且許叔一次都沒提到。
這說明他們很可能是一年前左右分手的,也就是那個時候閔靜做出了來這里支教的決定。
不過閔靜說這話的時候語氣很平靜,應該是一年的支教生活讓她已經差不多忘了分手的事情。
現在肯定是無所謂了。
愛情就是這樣。
小的時候總覺得會白頭偕老永遠在一起,大了之后才發現各種各樣的事情都跳出來了。
然后有時愛情就變得身不由己。
有時愛情就變得無足輕重。
相比而言,親情才是最重要的。
不管過得好不好,有沒有煩心事,任何時候,百善孝為先。
因為親情只有一次機會。
“我也是。”秦奮輕聲說道,“當時知道我爸媽借錢貸款買了房子后,我就一門心思想著賺錢,然后有一天她直接和我說分手,我想也沒想就答應了,那個時候我沒有精力去想其他的事情,現在想想,好像當時她應該是有什么事情,可能是我忽略了?!?/p>
“哦。”
閔靜點了點頭。
她感覺得到秦奮是一個和她一樣很愛他爸媽的人。
想了想,閔靜還是緩緩開口,主動說了一下自己的故事。
來到這之后,閔靜就變得很樂意和小孩子講故事,分享快樂,快樂雙倍,分享痛苦,痛苦減半。
閔靜說,高三發生那件事的時候,她記得自己當時心里第一時間根本就沒有想過男朋友這個人。
下意識的就把他忘記了。
當時心里只剩下媽媽,還有爸爸。
后來他帶著那篇文章來開導自己的時候,她才想起自己還有一個男朋友,事后非常感動。
并一度認為他就是以后會和自己白頭偕老的那個人。
兩人上了同一所大學。
可上了大學,不,是高考完她就發現,兩個人似乎回不到從前了。
雙方都能感覺得到。
曾經的她是一個活潑、開朗、喜歡熱鬧的女生。
但那件事后,她的身上更多的是平淡。
他雖然很努力的讓自己靠近她,他很想去守護這個讓人心疼的女孩子。
但他發現他做不到。
他本來也是一個陽光大男孩。
他努力嘗試為她改變。
但無濟于事。
就這樣久而久之,兩個人都發現了這個問題。
直到大一快結束的時候,本該美好的大學生活,被她過得看上去并不是那么美好。
她癡迷于參加學校一個又一個的支教活動。
他跟著她一起。
一次兩次三次,從不落下。
過程中,他也收獲了支教的意義和感動。
但他心里是有抱負的,有理想的。
他想自己去奮斗出一番事業,再來更大力的投入到支教行業中。
靠著他們這種支教,并不能對貧困人民產生特別大的幫助。
但她不這么認為。
成為一個事業有成的大老板,也不一定就能對貧困人民有多大的幫助。
因為她爸就是這樣一個人。
每天投入到工作上,沒有多少時間陪伴家庭。
她覺得她媽媽的事情,她爸爸是肯定有責任的。
但她也沒有怪她爸爸。
只是她不想自己以后成為她爸爸這樣的人。
事業做得再大又能怎樣?
能力越大,責任越大,管理一個越大的公司,付出的精力就越多,相對而言在其他的事情上擁有的時間就越少。
她不想自己的生活是那樣的。
忙碌于金錢和利益。
世界上從不缺少有錢人和大把大把做慈善的有錢人。
多她一個不多,少她一個不少。
但缺少親自做慈善的人。
她想做這樣一個人。
不能幫助很多人,但能花費三五年甚至更多的時間,對幾十個孩子產生真正的幫助。
讓他們得到該有的教育,汲取該有的知識,培養好的性格和學習能力,長大后走出大山,找到好工作,回過頭來,再來幫助其他需要幫助的人。
也許這樣,一個幫十個,十個幫一百個,一百個幫一千個......
多年以后,再沒有人需要幫助了。
這是她的崇高目標。
但他覺得這不可能。
兩人之間頭一次發生了分歧。
她覺得她的想法是對的。
他覺得他的才是對的。
兩人互不相讓。
這并不是分手的理由。
可接下來,他沒再陪她一起支教。
長時間后,分手也就成了必然。
是她主動提出來的。
......
閔靜說完,秦奮也不知該說什么。
愛情就是這樣吧。
充滿了不確定性。
就算真正相愛的兩個人,也有可能不在一起。
甚至都可能不是因為外在條件。
而是一些看似無關緊要的東西。
就像閔靜這樣,兩個人明明都喜歡對方,但理念產生了一點分歧,就分手了。
不過秦奮現在想得更多的是,閔靜和她男朋友的理念到底誰是對的。
是自己變得強大,然后拿更多的資源來做慈善好,還是從小做起,腳踏實地的去做慈善,幫助一小批人,再引導這一小批人幫助其他更多的人。
前者,如果變強大了后,初心不改,真想好好做慈善的話,那確實能幫助很大一批人,而且對他們的幫助肯定是非常有力的。
但世界上每個國家有錢人都不少,該有的窮人也一樣多。
富豪不可能直接把自己的錢全都分給窮人,先不說他有沒有這樣的決心,但即便有也不行,那世界就亂了。
所以第一條路,不是最好。
而第二條路。
看似很美好。
但秦奮明白閔靜她男朋友覺得不可能的原因。
人性是自私多變的。
就包括此刻他眼前這些看上去天真可愛的楊家村孩子們。
在閔靜不遺余力的教導下,日后大概率能有所成就。
但肯定不是每個人都做到像閔靜現在這樣。
山里貧窮的生活過慣了,努力多年,好不容易到了大城市,見到了這個世界的繁華,過上了以往想都想不到的生活,還能回來常駐?
大部分“人”應該都是不會的。
或許所有人都會去做慈善,但也就是捐錢,或者偶爾支教,能做到像閔靜這樣的人。
萬里挑一。
可能都夸張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