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寧作為重要邊地之一,雄兵數萬,寧王朱權雖然是大寧的藩王,節制大寧沿邊兵馬。
但是在這么一個,削藩,燕王朱棣起兵的重要時間點,他早已失去了一個藩王應該有的權利。
此時朝廷派使者去往大寧,明面上是巡查邊防,實則是借機敲打寧王。
其實在姚予初看來,寧王朱權的態度在建文帝朱允炆眼里根本不重要。
這番敲打,朱允炆是為了告訴朱權,你別惹事,別和你四哥朱棣學,他是反賊,你不是,朕不希望你是,朕也不相信你會與他為伍。
此舉不過是為了讓朱權安分點,讓他別在朝廷調大寧兵馬是插手,安分做好你的逍遙王爺。
就像姚予初之前所考慮的,大寧在北平的大后方,大寧的兵馬可經過松亭關直接插在北平的屁股上。
所以朱棣起兵之時,姚予初也曾說要向寧王朱權借兵,這借兵自然是把朱權拉到了朱棣的戰船上。
不過大寧已經有了梁小龍,此刻的朱棣也在等他的消息,才好做下一步打算。
所以重擔又落在了姚予初身上,后方不明,大寧的這把刀要是真插在了北平的屁股上,那奉天靖難就會徹底成為笑話。
在這時,就需要姚予初徹底掃清北平周圍,這樣他們就能緩過來一口氣,安心對付大寧。
此次出擊居庸關,燕軍留下了必要的守城兵馬,幾乎全軍出動,姚予初的虎賁近衛也跟在大軍后方。
丘福與朱能一聲令下,大軍壓境,炮轟居庸關,燕軍攻城勢猛,先要在氣勢上壓倒敵人。
攻城是一個極其復雜而殘酷的過程,守城方以射手和肉搏兵在城墻內預備,隨時準備出擊。
而城中兵馬列陣,隨時準備為城破做準備。
燕軍喊殺聲震天,炮聲在耳邊轟鳴不停,拋石機也在奮力的將偌大的石塊拋向城內。
大軍后方,姚予初笑道:“老許,按耐不住了?”
老許嘿嘿笑道:“軍師,俺老許這輩子就會個打仗,這場面,確實有點手癢癢了。”
小虎還在拿著他那本江湖演義看,有時候姚予初也不得不佩服他,他心思單純,時常能做到心無旁騖,不為外物所動。
說到底,就是沒心沒肺,什么事都不放在心上,這樣也好,每天高高興興的,也是一種幸事。
小虎突然合上書,一手扒拉著姚予初肩膀,緩緩起身,一手指向遠方。
身上的虎賁近衛特制的鎧甲明光锃亮,風吹向他,頭發隨風舞動,目光炯炯。
只見他緩緩開口,“習武二十載,今朝入江湖!”
“手握君王劍,縱馬取敵首。”
言語中萬般豪情,一時間,竟有了些江湖大俠的風采。
............,姚予初不用想也知道,這貨一定是看到了書中的高潮情節。
這詩八成也是現學現用。
姚予初目光凝視居庸關的方向,道:“虎賁近衛聽令,城破之時,隨二位出擊。”
身后的800虎賁近衛齊聲道:“領命!”
老許的兵器和尋常士卒不同,他拿的是一把斬馬刀,對騎兵的殺傷力是致命的。
明軍中這種兵器裝配的很少,因為能它揮舞起來很費勁,很大一部分人都無法駕馭。
小虎也將時常拿著的神機槍背在了身后,手中拿的是一把明軍標配的雁翎刀。
攻城已近尾聲,居庸關的城門在一波又一波的沖擊下,搖搖欲墜。
最終,堅持不住,轟然倒塌,丘福首當其沖,燕軍如游龍入海,涌入居庸關。
800虎賁近衛跟隨老許,小虎沖入戰場,向城門奔去。
城門快要倒塌之時,姚予初特地交代了老許兩件事,讓他轉告丘福與朱能。
一、得饒人處且饒人,投降的士卒想留下的,讓他們留下,不想留下的,讓他們自行離去。
此舉是為了讓他們將燕軍的軍威,燕軍的仁明傳揚出去。
二、一切事了后,我們要幫著百姓修繕房屋,對這次攻城給他們造成的損失進行一些補償。
此舉自然也是為了民心,要讓他們慢慢的把對皇帝的感情轉移到燕王身上,這也是為了日后燕王一統江山做準備。
民心所向,則勢如破竹。
剛一入城,老許就和小虎分開了,現在他才明白,小虎這小子是一根筋。
讓他干什么事就干什么事,此時,他的眼里只剩下殺敵,一入城,就向敵陣奔去。
只見,小虎馬蹄所過之處,敵人紛紛倒地,如入無人之境。
老許一邊殺敵,一邊尋找著丘福與朱能二人,不多時,斬馬刀上已布滿鮮血。
終于,他在人群中看見了丘福與朱能。
老許有點緊張,自己從前只是個末等小官,如今也能和他們說上話了。
“丘....丘.....,朱..........”
丘福不耐煩道:“你個悶葫蘆,倒是結巴個屁,軍師有什么話?”
老許鎮定下來,對丘福與朱能說了,剛剛姚予初所交代他的兩件事。
丘福與朱能對了一眼,當即吩咐了下去。
投降的士卒大多留了下來,只有很少數的一部分人離開了,燕軍沒有為難他們,還關切的問他們有沒有去往別處的銀子。
之所以大多數人留了下來,是因為他們走了,要是被朝廷逮著了。
這就是逃兵,是要殺頭的,不如繼續留在軍營。
這一切,姚予初當然也想到了。
戰火的痕跡逐漸被抹平,燕軍的士卒此刻當起了泥瓦匠,為百姓修繕房屋。
還發放了一部分軍糧給困難百姓。
此日過后,居庸關內,百姓紛紛贊賞燕王仁愛,賢明,統率兵馬也是軍紀嚴明。
更有許多人想要加入燕軍,要跟著燕王為朝廷除去禍害。
有許多財主還貼心的送上了銀子和糧食,說是要為燕王清君側助一份力,燕王此舉乃是利國利民。
如今,再下一城,燕軍的軍馬擴充也是極為迅速,此時,已經由原來的幾千兵馬擴充到了達數萬人。
戰事大捷,燕王府中,朱棣激動萬分,居庸關中的事已經有人匯報給他了。
戰事一起,不光是為了殺敵,還有很重要的軍心,民心。
朱棣連連贊嘆,軍師姚予初不僅神機妙算,還考慮的如此周全。
“得你師徒二人,本王之幸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