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講的是在打贏北京保衛戰,迎回英宗后,皇帝朱祁鈺退位,開始新人生的故事。
這里簡要從朱祁鈺、朱祁鎮、群臣三方面探討一下。
首先,就朱祁鈺來說,作為大明藩王制度培養下成長起來的二十歲的臨危受命的皇帝,雖然當上之后做的越來越順手,但不能否定的是,在即位之初,他完全可以說是有些慌亂。
當然,諸位可以說,朱祁鈺是雄主,在登基之前韜光養晦,(確實有資料顯示),但是:
第一,朱祁鈺作風轉變基本上在景泰改元之后;
第二,朱祁鈺怎么知道他會登基所以在淺邸韜光養晦?
第三,現在的主角被調包了,而且失去了原身的所有記憶。
我們所有人都沒有穿越的經歷,自然,當面臨穿越這一既成事實時,所有人的選擇也會不同。主角既然什么都不知道,也沒有那個能力,他應付不了朱祁鎮和孫太后兩方,更不會醫治自己的身體(當然,大家也可以說景泰常年健康,偏就是奪門前出事)
在這樣的條件下,選擇退位,并不是什么令人驚訝的選擇。
其次,從朱祁鎮來說,他發動奪門的目的是什么?顯然是皇位。他上位后清算親景帝派核心朝臣的原因是什么?疑似謀立外藩。在剛被迎回來的時候,朱祁鎮使國家蒙受大辱,如果在這時朱祁鈺主動退位,朱祁鎮復位,他的第一要務是什么?無疑是使他的復位合情合理,不滑天下之大稽。在這種情況下,朱祁鈺一旦意外出事,朝臣乃至普通民眾都會跟他過不去。
當然,皇帝獨尊,他可以干掉所有反對者,但何必呢?
這時他回來不久就復了位,不能拿七年之后再去套。朱祁鎮是極端貪生怕死,自己生命高于國家利益,但這并不代表他就是個傻子。
最后,從朝臣方面來講,當時包括于謙,誰不知道迎回朱祁鎮后二帝的矛盾不可調和?但在儒家倫理的影響下,皇帝被俘,臣子甚至應該死事。就拿朱祁鎮回來之后來說,地方實力派——都察院副都御史巡撫山西朱鑒曾經致信內閣首輔陳循,談及應該正朱祁鎮之位。由此一事可以推出當時朝臣持此意者不在少數。
綜之,在本書中,朱祁鈺退位是主角自己的選擇,同時這一行為也符合了多方心愿。
注意,這里沒有八年的景泰朝,奪門三杰的重要人物石亨此時跟于謙還沒有不死不休。
(語無倫次還請大家諒解)
希望各位看得開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