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知南京方面的新皇帝居然如此刺頭,多爾袞也十分意外,他不禁在想,難不成,這個新皇帝看出來自己的意圖了?
看著趴在自己跟前的何拱薇、陳萬春兩人,多爾袞蹙緊了眉頭,這兩個人,居然會有命活著回來。
這次派他們,就是出去送人頭的。
一個是發詔書壯大聲勢,讓南京自亂陣腳,一個就是誘使南明砍了這兩個人。
這是范文程獻上的一招毒計,不得不說,還得是漢人最了解漢人。
要是朱慈烺真的和歷史上弘光一樣把這兩個人砍了,就等同于將更多心中搖擺不定的墻頭草們徹底推向韃清。
這些墻頭草,對大明不忠心,雖然降清了,對韃清也還是一樣,收攏一下人心,讓他們心里有個數。
真到了關鍵時刻,就算在后頭跳出來喊上那么一句,也能給江南分擔許多清軍的壓力。
現在犯愁的換成多爾袞了。
朱慈烺沒殺,這兩個人,他是更不能殺。
現在大清才剛入主中原,宮里走的奴才,在外統兵搶地盤的武將,地方上官府坐堂的文吏,全都是這種貳臣。
把他們兩個砍了,勢必人人自危。
多爾袞心中清楚得很,八旗子弟人數一共才幾萬?
單靠八旗子弟,根本不可能奪得大明的天下,還得靠這些忠心耿耿的阿哈們出去拋頭顱、灑熱血。
但是話又說回來了,誰知道在南京,那個假的朱慈烺與他們說了些什么?
要是派他們回來當細作傳遞軍情呢,明知道有這個可能,難道還要繼續用嗎?
那就只有用老辦法了,不殺,也不用。
簡單說,就是把那些不信任的漢人文武調離統兵或者有實權的位置,放在地方上做個閑散人員。
就算日后叛變了,無兵無權他們也掀不起什么風浪,這也是多爾袞一向使用的辦法。
想到這里,多爾袞的臉上露出微笑,念道:“何拱薇、陳萬春,你們近前來。”
兩人對視一眼,還以為是要得到什么賞賜,紛紛上前,諂媚說道:“攝政王殿下吩咐,奴才們赴湯蹈火。”
“你們這次傳詔于大清有功,本王說到做到。”多爾袞笑道:
“你們的事情,本王做主了,就授你二人三等阿思哈尼哈番的爵位,各回州府,解了兵權,享福去吧。”
由于入關以后投降的漢奸簡直太多,有點封不過來,所以順治初年,特意設置了一些專門封這些“功臣”的勛爵。
阿思哈尼哈番就是其中之一,在女真旗人中對標梅勒章京,三等阿思哈尼哈番也就相當于三等男爵。
沒什么實權,因為封的太多,多半也沒人當回事兒。
一些降順有功的漢奸們,基本都會被授予這個稱號的勛爵,然后被解除職務,回州府養老。
兩人自然明白多爾袞這么做的意圖是什么,心下不滿,卻也不敢拒絕,甚至不敢在面容上表露出分毫。
“奴才遵旨,謝攝政王殿下恩典!”
看著兩人一前一后出去,多爾袞臉上的笑容凝固,淡淡問道:“范先生,這個朱慈烺究竟有什么自信,居然敢對大清如此強硬。”
“哼,就連他的兵部尚書史可法,對本王也不敢有半點的忤逆!”
范文程搖頭,說道:“不一樣,那史可法一心想要聯合我大清平定流寇,是緩兵之計。”
“這個假的朱慈烺嘛就…”
范文程說著,竟然不斷搖頭。
“攝政王恕罪,奴才也不知曉,他這個葫蘆里賣的是什么藥。”
“稀奇,這天下事,還有先生看不明白的?”多爾袞有些意外,隨后嘆道:
“我大清的兵力捉襟見肘,不然哪有這假皇帝的一天活路!”
何拱薇與陳萬春自攝政王府走出來,轉過街道,方才換了一副十分不屑的表情。
何拱薇說道:“陳兄,這清狗明顯是不信任我們兄弟兩個,我看留在大清,也沒有什么出頭之日了。”
“這樣下去,只怕到了地方上,也要被旗人掣肘,與其坐以待斃,不如拼上一次,搏個出身。”
陳萬春眼珠在眼眶中來回亂轉,心下更是慌亂,口中說道:
“在南京時,聽那紹武皇帝的意思像是要收回山東?若真是如此,我們兄弟二人可以密約內應。”
“一方的飯吃不得,去另一方就是!近來聽說南京朝廷正招攬降將降臣回去效力,紹武皇帝于南京已與我二人摒棄前嫌,何不試試?”
“陳兄所言,甚合我所想。”何拱薇打定主意,顧盼左右說道:“這里不是多說話的地方,我們深夜在翠香樓尋個雅間,再從長計議。”
陳萬春道:“好,一言為定!”
......
多爾袞不會猜到,其實朱慈烺不是看出來了,而是在穿越過來前本來就知道現在到底是什么情況。
1645年五月初,李自成剛死,清軍的全部主力還都集中在西北和大順、大西死磕。
剿滅李自成后,只調了多鐸一路回來。
這一路回來是干什么的?
不是來打南京的,是來納降的。
因為去年韃清只顧著和李自成死磕,根本沒工夫去管山東和河南那邊的情況,就是象征性發了個詔書。
這就是朱慈烺的機會,一個打敗清軍建立威望,告訴世人自己與前任不同的機會。
這也是歷史上南明的第二次機會,第一次機會已經讓弘光丟失了,就是在去年大順與清軍西北大戰的時候。
那個時候勝負未分,完全可以出兵收復山東、河南,也算是策應了大順的反攻。
多鐸所部的清軍,按照歷史這次只是前往山東受降,精銳的女真八旗不會超過兩萬。
第一次機會已經錯過了,這第二次朕不會放過!
說干就干,朱慈烺叫來黃得功,集結了勤王軍的部下,親自帶隊前往南京各門去換防。
南京城防軍現在還是由趙之龍統管,但是名義上,還有一個從都察院左都御史上降職下來的巡城御史李沾在管。
這一次,朱慈烺就是要聯合文臣的力量,反打一次趙之龍。
自從上次的事兒后,李沾算是和趙之龍杠上了,但是他只有嘴皮子,罵肯定是罵不死人的。
接到朱慈烺的口諭以后,李沾十分痛快的就過來了。
一群人嗚嗚泱泱的就奔著南京外城而去,一路上許多百姓還以為官軍又要炸營,避之唯恐不及。
看見是打著靖南候黃得功的旗號,這才逐漸穩定下來。
城防軍的一名千總正靠在城墻邊兒上和部下閑聊,遠遠見到一大群人過來,為首的身上還穿著皇帝常服。
這一下子,就意識到大事不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