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天深夜,司禮監掌印太監韓贊周帶著一筐子禮品,從小門進入一處府宅。
“什么風兒,居然把大總管吹到我這里來了?!蓖蹊I大笑著迎出來,顧左右道:
“快給公公上茶,要最好的?!?/p>
幾名男女仆人紛紛退去,緊著忙活。
韓贊周坐在椅子上,待四下安靜無人時,這才將蓋著筐的紅巾取下,露出了滿滿登登的金條。
王鐸眼睛一下子就看得直了,盯了好一會兒,方才訕笑一聲,轉移視線故作清高。
韓贊周自然注意到了,只不過他只當沒看著,笑道:“眼下朝廷缺一首輔,我看王大人就可以嘛!”
“陛下對王大人,很是器重??!”
這時,一名丫鬟端著兩盞茶過來,待她離開,王鐸方才拿起小呷一口,緩聲說道:
“大總管這深夜里不好好兒在陛下跟前待著伺候,到本官這兒來,怕不是為的這么簡單吧?”
王鐸沒有明面回答關于要他做內閣首輔的事,畢竟他們東林黨扶崇禎太子上位,為的就是要讓黨魁錢謙益出山主政。
要是他無端做了首輔,難以服眾不說,也不是什么好事。
韓贊周叫了屈,嚷嚷道:“哎呦喲,王大人這么說話,可是傷透了咱家的心?!?/p>
“咱家在天子跟前兒伺候,也算近水樓臺,今后全要仰仗您啊!”
王鐸一愣,又抿起一口茶水,心下活絡起來。
這死太監這話說的不假,在皇帝身邊做事,肯定是有些小道消息,雖說他一個字沒提,可王鐸卻聽得明白。
莫非當今皇帝,真有意升自己為首輔?
那可是內閣首輔啊,只要上去了,甭管待半天還是半年,都是要青史上添作一筆的。
這種名節,可不只錢謙益想要。
退一步說,就算清兵打來南京,見勢不妙自己投了,清朝那邊兒,普通臣子和內閣首輔給的職銜俸祿能一樣嗎?
就憑內閣首輔這個名位,順治那個小皇帝也得重用自己才是。
可是這樣一來,自己這個東林大賢,可就要為自己的同黨所不容了,錢謙益那個老東西,只怕不會輕易放棄做首輔的機會。
王鐸在心下思量,韓贊周也不說破,站起身笑道:“今兒話就說到這兒,咱家宮里,哦不,寺里還有事,便不叨擾了?”
韓贊周的冷笑話并未讓王鐸的臉色有些許緩和,他有些失神,隨口應付道:
“來人,送公公出去。”
......
一大早,王鐸就來到南京皇城的內閣簽押房。
雖說皇帝不在宮里住了,六部各院衙門卻都還是要在皇城內辦公,何況今天有一件大事,必須得他這個內閣次輔來定。
“閣老來了!”
甫一進門,王鐸便受到內閣諸多東林同僚的親切招呼,但他卻并沒有往日的高興之情。
受人錢財,替人消災。
這次沒什么災禍,卻也得替人辦事。
但是這錢財還只是開門紅,這件事一旦辦了,今后可就是一個天上一個地下。
這個首輔,要不要當呢?
當今內閣,馬士英死后,阮大鋮也是伏誅,所謂的閹黨都被東林一股腦清除出去。
朱慈烺做了皇帝,對東林的這些動作睜只眼閉只眼,只是暗中引他們與賣國勛貴狗咬狗。
一輪清算,內閣還沒來得及添補閣臣,所以簽押房中便只剩下了寥寥數人。
后來高弘圖死于趙之龍之手,除次輔王鐸及在外督師的兵部尚書兼武英殿大學士史可法外,內閣實際上就只剩下兩名閣臣。
其一,禮部尚書兼東閣大學士姜日廣。
其二,工部尚書兼文淵閣大學士蔡弈琛。
這兩人都是東林黨眾,但不同的是,姜日廣在歷史上南京城破后逃出城去,奮力抗清直至殉國。
雖然能力有限,且和史可法一樣,私心誤事,但其忠心耿耿未做貳臣,還算有功。
蔡弈琛卻截然相反,他也是如王鐸一般當今江南的東林著名大賢,更是六部尚書、內閣輔政的國之重臣。
這位大賢的選擇和王鐸一樣,都是在南京城破時率百官降清。
“閣老,你可來了。”蔡弈琛上前將王鐸迎進來,與他一起坐下,面色焦急道:
“陛下今天一大早發了道諭旨,說是要內閣立刻票擬,撤掉史可法的兵部尚書。”
“你是內閣次輔,現在還沒有首輔,你說,給不給這個票擬?”
“哦,要換誰上來?”王鐸坐到座位上,舒緩口氣,看神情似乎并不意外。
蔡弈琛說道:“要換兵部左侍郎朱大典做兵部尚書,降史可法為浙江巡撫,仍掌江北各鎮兵馬?!?/p>
“朱大典么…此人倒也不是不可…”王鐸眼前一亮。
本以為,韓贊周昨晚上來給自己送了這么大的禮,是要安排一個什么閹黨這種名聲不怎么樣的人上來。
卻不成想,費這么多錢財,撤了東林籍的史可法,卻又換上來一個東林籍的朱大典。
但是這樣倒好辦了。
東林換東林,六部那邊想必不會有多大的壓力,自己給個票擬,皇帝的面子也照顧到了。
一石二鳥,何樂不為?
至于這個首輔會不會給自己,反正錢已經拿到了,事情也已經辦了,就聽天由命吧。
想到這里,王鐸的腦中頓時不再仿徨。
他又想到什么,問道:“陛下是什么意思,史可法連一個兵部尚書的銜都不留嗎?”
“單憑一個浙江巡撫的名義,他能督得動劉良佐和劉澤清這兩個刺頭?”
“這個我們之前就在聊。”蔡弈琛連連搖頭,笑著說道:“不知道這位皇爺打著什么心思,突然就不信任史可法了?!?/p>
“不過我們看,朱大典上來,或許要比史可法強?!?/p>
王鐸一挑眉,不動聲色道:“怎么說?”
蔡弈琛說道:“你還不知道?這史可法雖說是我們東林出身,可卻一點兒不拿自己當是東林的人。”
“去年,他可沒少彈劾我們的人?!?/p>
“至于這個朱大典,也是東林籍出身,可卻是個比較有氣節的人。萬歷四十四年科舉的主考官是金陵書院出身,那一年有不少書院的學生都拿到功名了,但他是自己考的?!?/p>
“也就是說,這個朱大典雖然是東林籍出身,卻并不是我們的人?”王鐸淡淡問道。
蔡弈琛點頭。
“但總比史可法強啊,朱大典起碼不與我們作對,史可法這個人,是常自比魏征的?!?/p>
“看見不平之事,總要勸諫彈劾一番,自表高風亮節,把他撤了,六部那邊都好說?!?/p>
言語之間,蔡弈琛可以說是對當今的史閣部相當不屑。
王鐸頷首,內閣沒問題,六部也沒問題,那這道圣旨也就是能發了,于是他道:
“既然你們都這樣想,本官也不好駁了諸位的面子,諭旨上的內容,就照制票擬吧?!?/p>
“畢竟,我王鐸可還有那個自知之明,比不了那唐時魏征,一心只想當好自己的家?!?/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