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部作品的故事長河即將開啟,在登船啟程前,先邀你聆聽一段特別的“前奏”。以下這篇小文,看似獨立成章,實則是整個故事不可或缺的拼圖。崔全勇,這位在繁華都市底層掙扎的小人物,他的泳池邊經歷將如何成為整部作品的伏筆?懷著這份好奇,讓我們一同走進這段插曲。
(一)
昨夜,愧疚如洶涌潮水,將我徹底淹沒。小崔收拾行李離開時,那聲沉重又無奈的嘆息,像一把銳利的鉤子,一下下狠狠勾扯著我的良心。我和小崔一樣,都是從底層摸爬滾打“熬”過來的救生員,如今我卻間接成了斷送他在這里工作機會的人,在這繁華都市的冰冷角落里,我親手掐滅了他的希望之光。
(二)
凱賓斯基酒店的穹頂,人造星光終年灑落,宛如白晝。當夜幕吞噬城市,外面世界被黑暗與寒冷籠罩,這里卻始終恒溫25℃。泳池泛著如夢似幻的蒂芙尼藍微光,像一片深邃幽海。躺椅上的埃及棉毛巾,永遠精準折疊成45度角,盡顯奢華精致。這座用錢堆砌的“諾亞方舟”里,我和小崔不過是在甲板縫隙間艱難求生的螻蟻,渺小而無助。
(三)
崔全勇的名字,依舊醒目地寫在更衣室值班表上。這個來自甘肅定西的小伙子,寫名字時總會把“勇”字寫得特別大,透著一股不服輸的勁兒。他那粗糙的手掌,三道繭痕清晰可見。一道是故鄉麥田里握麥鐮留下的,兩道是長期接觸泳池消毒劑侵蝕出來的。記得他第一次領到挺括的制服,興奮地躲在消防通道給母親打電話:“媽,我穿上西裝啦,跟電視里的人一模一樣……”那眼神里滿是對未來的憧憬。
我深知自己作為過來人,有責任帶帶這個年輕有沖勁的小伙子,就像當初有人帶著我一樣。
(四)
那個改變小崔命運的午后,泳池水紋將陽光切割成破碎的光斑,恰似他即將破碎的生活。小崔接到妻子電話,瞬間,他黝黑的脖頸血色盡失。他們四歲的兒子被縣城小學拒收,要交兩萬八的“借讀費”,這可是他七個月的工資。他對著電話用方言近乎嘶吼:“就是把血抽干,也要給娃湊齊這錢!”
此時,那位俄羅斯的安德烈先生走進泳池區域。他有著獨特的游泳習慣,每次都是先下水暢游,游夠了以后才把帽子拿下來,然后在水里悠然地走兩圈。
(五)
我看到安德烈先生進來,想提醒小崔注意,可他正焦急地講電話,根本沒心思聽。我想著他平時就有點犟,估計這會兒也聽不進去,就猶豫了一下。
小崔講電話聲音越來越大,我實在忍不住提醒他小點聲,這客人愛投訴。結果他誤以為我在說客人沒戴帽子,不耐煩地揮手大聲說:“別管他,別沒事找事!”
安德烈先生在水里走著,聽到這話,以為小崔是在對他的行為表示不滿。他向來注重在酒店的體驗,覺得自己受到了不禮貌的對待,臉上露出了驚訝與不悅。出于維護自身權益的想法,他掏出手機拍了小崔的照片,打算向酒店反映情況,然而這一切其實只是一場誤會。
(六)
疫情沖擊下,酒店行業如漏氣的救生圈般搖搖欲墜。管理層把考勤表變成嚴苛的“十字架”,一點錯處就得有人“獻祭”。小崔擅自關頂燈時,我看到張經理眼鏡后閃過的寒光。張經理剛被總部通報去年虧損2300萬,急需“殺雞儆猴”,小崔不幸成了那只“雞”。
其實之前我就提醒過小崔,經理要求嚴格,做事要守規矩,別提前關燈,可他總自以為是,沒把我的話放心上。就因為對班有時提前關燈,他也跟著學,我也怪自己多嘴提了對班的事,影響了他。
(七)
最后一次見小崔在員工通道,他神情落寞,卻仍堅持把制服疊得方方正正,一如培訓手冊所要求。保安老李偷偷塞給他一卷打包袋,這個被欠薪三個月的老員工嘟囔著:“俺們這些老家伙爛就爛了,你們年輕人……”話未說完,便消散在風中。
小崔沒說什么,默默接過打包袋收拾好行李,他知道該走了,在生活面前,抱怨無用。他的眼神里有無奈,更多的是對未來的迷茫。
(八)
現在每次擦拭更衣室鏡子,我總會恍惚看到小崔的倒影。聽說他去送外賣了,又有人說在工地見過他。這座城市每天接納又拋棄無數像崔全勇這樣的人,他們的夢想如泡沫般,輕易被現實戳破。
尾聲
今晚月光如水,灑在泳池上,泳池像面巨大的水銀鏡子。我蹲在小崔曾值守的角落,發現地磚縫里嵌著半粒黃土,或許是小崔從家鄉帶來的,這是他在這里最后的痕跡。不遠處,新來的農村少年因皮鞋擦不出鏡面效果被領班訓斥。我望著這一幕,心中滿是悲涼,低聲念叨:“小崔啊,你的遭遇太悲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