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光匆匆,數年過去。
此時的大周,已是萬古未有之皇朝。
普天之下,莫非王土。
率土之濱,莫非王臣。
政通人和,百廢俱興。
百姓人人安居樂業(yè),幼童人人練武習文,再無內城與外城之分,更無城池與荒野之別。
蒸汽機四海推廣,解放生產力,各行各業(yè)迎來技術革新,機械化工農業(yè)已然興起。
同樣的,妖族也迎來了有史以來最為鼎盛的時期。
在大周皇朝的崛起過程中,妖族出力不小,尤其后期一個個遺跡出世,無數圣境乃至圣境以上的妖族紛紛復蘇,加入了大周皇朝,成為單獨的妖族序列之后,更是成為了大周人、鬼、妖三軍之一,乃是中不可忽視的力量。
時至今日,妖族已經獲得了人族的友誼,且獲得了人族平等尊重的對待。
甚至,為了妖族,方林父子登仙后還專門前往了九天之上的天宮,拜訪青帝,請求青帝廢除了這一方天地廢除了“妖仆”制度。
畢竟,青帝才是這方世界的天道,主宰一切,造化一切。
而對于方林父子二人,青帝也是非常給面子,一口答應,且立即施行,將這道規(guī)則改寫。
從此,妖族再也不必淪為仆從,尤其是在違逆本心的情況下,無人可再強行拘拿妖魄,逼迫妖族為奴。
而大周皇朝大力發(fā)展蒸汽機,解放生產力之后,大大促進了農業(yè)與工業(yè),十年過去,糧倉遍地,畜牧發(fā)達,五谷豐登,世人對環(huán)境與資源的利用有了極大提升。
為此,大周皇朝,不管人族還是妖族,再也無需為食物發(fā)愁。
所謂倉廩實而知禮節(jié),衣食足而知榮辱,有了充足的物質之后,在朝廷新設立的妖禮司的大力支持之下,妖族開始開辦學堂。
他們開始思考自己的身份和文化,嘗試在自己的生活中融入人族,在人族的生活中融入自己。
漸漸地,妖族開始理解人族的文化和價值觀,開始有了自己的人族朋友和伙伴,開始懂得珍惜和感恩。
他們的腦子里不再是爭搶與殺戮,也開始有了自己的夢想和追求。
時間繼續(xù)推移,妖族不再局限于妖軍之中,文人群體,出現了越來越多的妖族身影。
科舉中,也開始出現妖族舉人、進士。
他們風度翩翩,出口成章,舉止優(yōu)雅,若非身上散發(fā)著天生的妖氣,且完全無需隱藏,妖族文人與人族文人,幾乎已經沒有區(qū)別。
朝堂之中,也漸漸開始出現了妖族的身影。
他們并不覺得自己乃是異類,在其職謀其政,他們會有朋友,有黨羽,亦有政敵。
他們敢于在朝堂之上據理力爭,敢于諫言,不為妖族,不為人族,只為朝廷。
而人族官員們亦并未對妖族特殊看待,上官維持對下屬該有的威嚴,下官對上官保持該有的尊重,無論種族,只談官職。
妖族官員之中,忠心耿耿、廉潔奉公者,一心為朝廷和百姓著想,不惜犧牲自己的一切。
有貪戀權勢者,利用手中的權力來追求自己的私利,不擇手段。
有道貌岸然者,表面上看起來很有君子之風,但實際上卻心狠手辣,不擇手段。
亦有忠誠正直而又不拘小節(jié)者,忠誠于朝廷和百姓,但也不拘泥于一些小節(jié),能夠根據實際情況靈活應變。
可以說,人族官員有多少種,妖族官員就亦有多少種。
人族官員為了百姓義正嚴詞,妖族官員同樣如此,因為大周皇朝的百姓之中,本就包含了數量龐大的妖族。
妖族與人族并未分隔而居,相反,如今人族與妖族的關系,就好似原本江北人士與江東人士一樣,人與妖之間沒有歧視,誰也不會因為種族而產生隔閡。
這便是方林父子成就仙人之尊后,與老皇帝聯(lián)手共同建造的一個理想國。
也是父子二人與老皇帝徹底開誠布公后,向其描繪了上一世現代地球的社會特征后,三人共同的美好愿景。
所謂理想國之不在于疆土之廣闊,不在于國家之富饒,而在于消除歧視,和平共處。
當然,再理想的國度,也無法消除貧困,無法杜絕犯罪。
因為不管人族還是妖族,只要是開智生靈,就總有欲望,有欲望就會滋生善,也會滋生惡。
可能因為愛情,有人會對某個人或某個妖或感激涕零,或恨之入骨。
可能因為前途,有妖會對某個人或某個妖或感激涕零,或恨之入骨。
可能因為某種因,不管人族還是妖族,相互會結下愛恨情仇的果。
以上種種,無需詳表,無需贅述,現在的大周皇朝,妖族和人族也許無時無刻都在上演著無數愛恨情仇,但,這一切都已經跟人族與妖族的大框架無關。
因為權勢、富有、愛情等出現的歧視、仇恨,仍舊不可避免,但已經沒有人或妖,單單因為人與妖的區(qū)別而去愛、去恨、去歧視。
這一點,沒有人會去干涉。
永遠也不存在沒有痛苦與悲傷的天堂。
人間百態(tài),方是人間。
但此時的人間,是人族和妖族共同的人間。
大周皇朝也是一個人族與妖族所共有的盛世皇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