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天,清晨的陽光透過雕花的窗欞,柔和地灑進房間。文青林在第一縷陽光的輕撫下早早起身,他整了整衣衫,正準備熟悉一下王府的環境,卻被英王的侍從匆匆傳喚至書房。
當文青林懷著緊張與期待的心情踏入書房時,只見英王正端坐在那張寬大的書桌后,手中輕輕拿著一本泛黃的古籍,神色嚴肅而專注。書房里彌漫著淡淡的墨香,那是歲月沉淀下來的書卷氣息。四周高大的書架上擺滿了琳瑯滿目的書籍,從古老的經史子集到當代的名家著作,應有盡有。
英王緩緩抬起頭,目光如炬地看了一眼文青林,開門見山地說道:“聽聞你在學問上頗有造詣,今日便來考考你,看看是否名副其實。”說罷,英王便開始就經史子集、詩詞歌賦、治國方略等諸多方面向文青林發問。
文青林起初心中不禁有些緊張,他感覺自己的喉嚨發緊,手心也微微出汗。但他深吸一口氣,努力讓自己鎮定下來。他回想起自己多年來寒窗苦讀的積累和思考,以及現代人獨特的見解,有條不紊地回答著英王的問題。他引經據典,從《論語》中的智慧之言到《史記》中的風云變幻,言辭清晰,觀點獨到,時而還能舉一反三,提出自己對于經典的新見解。
英王邊聽邊微微點頭,眼中偶爾流露出一絲不易察覺的贊賞之意,但他并未過多地表露情緒,依舊神情嚴肅,繼續拋出一個又一個更加深入和復雜的問題。這些問題猶如一道道難題,考驗著文青林的知識儲備和思維深度。
隨著問答的進行,文青林漸入佳境,他原本緊繃的神經逐漸放松,思維也越發敏捷。他的回答不僅邏輯嚴密,而且充滿了創新的想法。對于一些在學界頗有爭議的話題,他也能不卑不亢地與英王展開討論,闡述自己的觀點,同時也能以謙遜的態度虛心傾聽英王的看法。
時間在不知不覺中悄然流逝,窗外的陽光逐漸變得強烈而熾熱。透過窗戶,可以看到院子里的花朵在微風中輕輕搖曳,而書房里的氣氛卻始終緊張而熱烈,仿佛一場沒有硝煙的智慧之戰正在上演。
英王在考校完文青林的學問后,對他的才華和見識深深贊賞,當下便下定決心要全力相助。
英王回到書房,立即召集了自己最為信任的心腹謀士,眾人圍坐在一起,開始秘密商議如何替文青林抹除所有可能暴露他行蹤的痕跡。英王目光堅定,聲音低沉而有力:“務必做到天衣無縫,不能讓丞相的人有絲毫察覺。”謀士們紛紛點頭,開始制定詳細的計劃。
他們派出了最精銳的人手,篡改了沿途的官方記錄,消除了文青林曾經出現過的所有痕跡。那些知曉文青林行蹤的路人,也在英王的安排下被巧妙地封口或轉移。甚至連文青林曾經住宿過的客棧賬本,都被替換成了毫無破綻的假賬。
而另一邊,丞相派出的殺手們依舊在馬不停蹄地四處搜尋文青林的下落。他們個個面容冷峻,眼神中透露出兇狠與急切。沿著之前好不容易掌握的些許線索一路追查,不放過任何一個細微的蛛絲馬跡。
然而,當他們追到一個小鎮時,卻發現所有的線索在某個節點突然中斷。之前還能追尋到的若隱若現的蹤跡,此刻就像被一把利刃斬斷,消失得無影無蹤。殺手們在小鎮的街頭巷尾來回穿梭,不放過任何一個可能的角落。他們盤問著每一個路人,眼神充滿了威脅,但得到的卻都是茫然的搖頭和一無所知的回答。
殺手們面面相覷,滿心的困惑與惱怒。其中一人狠狠地踢翻了路邊的一個水桶,水灑了一地:“這小子到底躲到哪里去了!”他們又在附近的城鎮和村落展開了更為嚴密的搜索,翻遍了每一間廢棄的房屋,查探了每一處偏僻的山洞,但始終一無所獲。
此時的丞相在府中焦急地等待著消息,他在書房里來回踱步,臉色陰沉得可怕。當得知殺手們失去了文青林的蹤跡時,憤怒地將手中的茶杯摔得粉碎,瓷器的碎片飛濺一地。他大聲怒罵手下無能,嚇得前來匯報的小廝跪在地上瑟瑟發抖,不敢抬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