單清歡雖然有系統護衛安全,但是能不惹麻煩還是想繞行的。沒事找事,豈不是壽星公吃砒霜嫌命長。
單飛拉著單清歡躲到一棵大樹的背后,如此氣氛便顯得有些緊張了。四周貌似又陷入了詭異的安靜。
突然有樹枝折斷的聲音,接著又是一聲人的呻吟……
單飛莫名地松了口氣,可以確定了……還好不是刺客。
這個地方是最近才入手的,如果在這里遇襲只能說自己真的是沒有實力護她周全,要把小丫頭害死了……還好,還好,只是虛驚一場。
帶著單清歡向著最后發出呻吟的方向走過去,發現是一個不到二十歲的姑娘,從現場看可能是自殺未遂。上吊的樹旁還放著一個沉睡的嬰兒……
單清歡要上前檢查,被單飛制止了。在她耳邊提醒道:“男女有別。”單清歡這才意識到,自己此時的裝扮確實不合適……這要是冒然地扶了,會不會要害人家再去吊一次?魯莽了。
單飛發了信號,待東風、北斗過來就沒管了,繼續去挖他們的紅薯、土豆。
幸好沒出人命,不然在莊子上的行程,即使和這個女子素不相識,也終歸會被影響心情。死都不怕,還有什么事是解決不了的呢?土豆都挖回來了,單清歡也沒想通。
在河邊,單飛親手將阿默他們宰殺好的魚給單清歡烤好。在炭火里埋土豆的單清歡接過他烤好的魚,先在鼻前嗅了嗅,評價道:“你有什么不會的嗎?這個魚聞著味道,烤得就不差。”
“慢點兒吃,小心魚刺。不會的,還可以學,技多不壓身。”單飛笑著看向她,感覺不吃都飽了。
單清歡吃了兩條魚,一個土豆。單飛吃了三條魚,三個土豆。
兩個人不多時就都吃飽了。這時東風一身女裝過來稟報道:“王爺、姑娘,林中的那女子身份已經確認了。是被都城李家二公子強迫,未婚生子。女子父母對李家心存畏懼,又嫌她有辱門庭。讓她遠離家門,自生自滅。”
“李家二公子?這么囂張,憑的什么?再說,不還有母憑子貴什么的嗎,李家連個孩子都養不起嗎?就任憑自己的孩子流落在外?”單清歡好奇了,不都說盜亦有道的嗎,沒個規則嗎。
“李家二公子,是都城里有名的紈绔,青樓常客。李家世代經商,到李父這一代,李父嫡親妹妹是兵部一官員的妾室,這個二公子也是李父寵妾之子。從小就沒按規矩養……”東風只能避開一些詞匯,拐著彎地回復,就怕哪個用詞不夠謹慎挑戰了王爺對單清歡的維護。
單清歡并沒注意到東風的緊張,還義憤填膺地道:“不走正道唄。百善孝為先,萬惡淫為源。單飛,看到沒?這個青樓怎么也是繞不開的。還有這個自殺的,也不知道是誰教的?讓她有樣學樣。”
也不奇怪,上一世信息發達的時候,這種有樣學樣更悲催——因為,網絡使信息覆蓋面更廣更迅速。瀏覽了一條這樣的信息后,會有更多類似的相關信息會被推送給你。讓你信任的東西,有了更多的佐證……造孽。
書中有云:
人們在不確定時,更容易根據他人的行為來判斷自己該怎么做——相似性,更傾向于仿效相似的人,而不是跟其他的不相同的人。我們在觀察與我們相似的人的行為時,社會認同原理能發揮出最大的影響力。這類人的行為讓我們意識到自己該怎么樣做才正確。不僅是兒童模仿,成年人也有同樣的行為傾向。
據統計:每當自殺上了頭條新聞,飛機——不管是私人小飛機、企業的噴氣式飛機,還是商業航班,會以驚人的速度掉下天空。
研究顯示,每當自殺新聞炒得熱火朝天,死于商業客機墜毀事故的人數便會激增10倍。不僅因墜機而死的人增多,發生致命車禍的人也急劇增多。
致命事故激增的現象,僅僅局限于自殺事件廣為報道的地區。報道自殺事件的地區,曝光力度越大,其后發生的致命事故增幅也越大。因此,自殺是引發致命事故的原因,對自殺事件的宣傳,導致了更多的車禍和墜機事故。
觸目驚心的事實:要是新聞報道的是一個人自殺的消息,之后增加的也大多是一個人出事的事故;要是新聞報道的是一個人自殺并導致多人死亡的消息,之后增加的往往就是導致多人死亡的車禍或墜機事故。
一本小說,《少年維特的煩惱》,轟動一時。故事的主人公,以自殺告終。讓歌德名聲大噪,同時也在歐洲引發了一陣自殺浪潮,為此好幾個國家把它列入禁書名列。
有統計數據顯示,每當自殺事件上了頭版,其后兩個月里自殺的平均人數就會比通常情況下多58個。從某種角度上來說,每條自殺新聞會殺掉58個本來能夠活下去的人。這個數據還不包括隱蔽的被誤認為是其他事故的數據。
不得不提到一個倫理問題,新聞頭條、新聞報道、信息特寫、虛構的電影、小說……不管自殺,或者其他暴力事件描述的信息是出現在哪里,都會引發仿效。
單清歡前世讀大學的時候,課堂上老師就曾發過牢騷,抱怨媒體新聞報道信息不負責任,比如報道商販違法,竟然把違法的操作具體流程事無巨細地寫出來,讓不違法的商販通過這一次新聞報道,全都學會了……引得課堂上的同學一頓轟笑。老師最后還提點自己的學生,要知道什么能做,什么不能做。
一些內心飽受折磨的人讀了別人自殺的報道,就會仿效這種做法,了斷自己。這是社會認同原理的一個病態例證:這些人根據其他陷入困境的人如何行動,決定自己該怎么做。
令人痛心的傾向:報道自殺的消息,促使一部分跟自殺者類似的人走上了絕路——因為他們獲知這些消息會覺得發現自殺的念頭更加站得住腳。在這個過程中,許多無辜者白白地死掉了。
所以在自殺事件上頭條新聞之后的一段時間里改變出行方式,能提高我們的生存率。
避免,人絕對不應該完全信任類似社會認同這種自動導航裝置,哪怕沒有壞分子故意往里面添加錯誤信息,有時候它自己也會發生故障。就像女司機跟著導航把車開進了魚塘,不僅僅是個段子。科技不可全信,我們大腦的某些在其他方面很高效的默認自動模式,有時也不可靠。我們需要不定時地檢查這臺機器的可靠性,用該環境下的其他證據——客觀事實、先前的經驗、我們自己的判斷,與之進行對比,確保它沒有出亂子。
幸好,以上預防措施并不需要花費很多精力,也不需要用太多的時間,只要抽空迅速打量一下自己的周圍就行了。從虛擬的空間中抽離出來,看看觸手可及的現實生活。一根筋地依賴社會證據,有可能導致極為可怕的后果。
就像這個姑娘,要四處瞅瞅,比如那些為非作歹的人還逍遙自在著呢,別只盯著其他被迫害的懦弱的姑娘行嗎。像李二公子這種人,一次次都沒有讓其付出代價,只能助長他的氣焰。單清歡好想仗劍走天涯,為民除害啊……
前世有一句出現頻率特別高的個性簽名,西醫醫生很常用,英文的,很多人可能已經猜到了,就是一個人的墓志銘:“ToCureSometimes,ToRelieveOften,ToComfortAlways.”翻譯過來就是:“有時去治愈,經常去幫助,總是去安慰。”對陌生人何嘗不是呢?人艱不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