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滎才剛剛在學校論壇里知道寧得世代的事情,沒想到對方就已經來到了自己的學校。
不過既然對方都已經來了,還是送錢來的,萬滎當然也不會拒絕這個見面的機會。
雖然萬滎考過駕照后就沒有再摸過方向盤,但對于一輛送到手的跑車,萬滎還是有些期待的。
所以在與龍應強通過電話后,萬滎便迅速合上自己的筆記本電腦,朝著龍應強所在的校長辦公室方向趕了過去。
而從萬滎自己宿舍到校長辦公室的路上,或許是因為論壇上那個通告的原因,一些認識不認識的同學都向他行起了注目禮,很顯然是他那論文的事情已經在學校內部傳開了。
不過好在對于萬滎來說,他倒是早有準備,畢竟自己機械廠在弄的那個外骨骼裝甲遲早有上市的那一天,到時候光是那個外骨骼帶來的轟動,只會比這一次的論文帶來更大的關注度。
屆時不只是龍燈城輕化工內部,就是整個夏國都會投來關注的目光。
“萬滎,你來了。”
當萬滎頂著一路的注目禮來到龍應強辦公室的時候,才發現辦公室這次并沒有關門,而且龍應強本人就站在大門的旁邊。
“進來吧。”
“對了,這就是寧得世代的技術副總楊進,是我的老同學了,這次就是專門為了你過來的。”
萬滎剛進屋,龍應強就趕忙向已經等在屋內的一位身著黑色西裝,戴著眼鏡,看著有些儒雅的中年人便離開了沙發,站起身對萬滎笑了一笑。
“這就是你們輕化工大學的天之驕子了吧,果然儀表非凡啊。”
被龍應強叫做楊進的寧得世代副總一開口,就是一句客套。作為一個商人,楊進說話的語氣和內容顯然和龍應強這個搞研究的有些差別的。
“楊總謬贊了。”萬滎雖然很少遇到這種場面,但沒吃過豬肉總看過豬跑,他應付兩句還是沒有任何問題了。
“說正事吧,都先坐下,你們就別在這客套了。”
三人中還是龍應強比較直接,直接擺手讓楊進和萬滎兩人都坐了下去。
“這事也別讓楊總說了,就讓我來幫他說吧。”
或許是龍應強不想再看兩人在自己面前繞來繞去的說話,所以他直接拿過了話語權,并且準備將楊進的話一并說了。
而對于龍應強的主動,身為他老朋友的楊進卻并沒有拒絕,畢竟他也了解龍應強的性格,也知道這位老同學做事十分的直接。
或許也正是因為性格的差異,才讓這兩位曾經的同學走向了完全不同的道路。
“楊進的意思是,讓你擔任寧得世代的特別顧問,負責新型電池開發的技術支持。”
龍應強的話言簡意賅,將剛才楊進對他講的一通話都濃縮在可以個一段里。
或許是因為龍應強這話也太過直接了一些,所以旁邊的楊進也趕忙解釋道:“擔任特別顧問不會影響你的學習,我們并不需要萬滎同學坐班,你只需要在我們新型電池的開發上提出一些建議,解決一些問題就可以了。”
“當然,我們也知道開發一個完全全新的電池是很復雜和艱辛的,所以我們有強制定下新型電池的開發周期,而如果在萬滎同學畢業時還沒有開發完畢,我們也很愿意萬滎同學直接來到我們寧得世代直接用指導。”
楊進這話已經非常明顯,他就是為了招攬萬滎而來的,前面所說的特別顧問之類的東西,都是為了給萬滎一個好印象,好在萬滎畢業的時候能對其進行招攬。
“而萬滎同學作為特別顧問當然也不是義務勞動,我們寧得世代將會給你每月12萬的薪酬,項目有突破的時候也會有特別獎金。”
“如果項目最終以萬滎同學的理論為藍本作為突破的,所申請的專利也為萬滎同學所有,不過我們公司需要擁有其10年的獨家使用權。”
每月十二萬,對于一個技術顧問,還是不會前往公司的技術顧問來說,已經是非常豐厚的了。
要知道一半的技術顧問都在一萬二到兩萬五之間,萬滎這個還沒畢業的輕化工大學學生就一舉拿到了十二萬一月,可以說是還沒畢業就已經超出了絕大多數的人。
更重要的是,萬滎還能憑借自己的理論基礎獲得其中產出的專利。雖然專利的使用權歸寧得世代所有,反正管理費的收取絕對比當顧問的沒有十二萬強不知多少倍。
“只是作為顧問?”
如果只是作為顧問的話,萬滎覺得也不是不可以,畢竟這也不需要自己前往寧得世代,只有對方在遇到一些問題的時候才回來找自己。
而且作為一個顧問,也不是必須得解決問題,他只需要提出一些建議就行了。
其實萬滎也不是沒有想過自己開發新型電池,但萬氏機械廠現在還太小,萬滎又正缺少資金來開發。畢竟這玩意兒可不比機械制造,萬氏機械廠一時半會兒可弄沒有能力將它給制造出來。
萬滎也知道貪多嚼不爛的道理,他現在能研究的項目很多,之后的光刻機課題更是有著無數的分支科技。
如果想要掌握其中的每一個生產線,每一個技術環節,制造其中的每一個零件,那對萬滎和萬氏機械廠來說也是絕對不可能的事情,這樣做只會吃力不討好,而不會加快光刻機的研發和制造速度。
所以即便到時候突破了一些課題,萬滎也準備和寧得世代的合作一樣,只拿下專利,而研發和制造則交給夏國內的其他公司。
所以寧得世代既然如此慷慨,萬滎也就不準備拒絕了,“我倒是可以接受,不過我還是得提前聲明一下,我不會直接前往寧得,只會在你們需要的時候提供一些建議。”
“當然,這也是我的意思。”對于萬滎這話,楊進并沒有半點拒絕的意思。
畢竟萬滎的重要性對于寧得世代來說實在太過重要,他們要想再新能源賽道上繼續取得領先,并且將后面的追趕者甩在腦后的話,就必須得拉攏像萬滎這樣的電池領域的科研人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