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首好的軍歌,不僅能感染士兵,激勵士氣,演化為戰無不勝之軍魂
更能將作戰要訣,步兵操典以潛移默化的方式,深深烙印于士兵的心目之中
從而鍛造出一支紀律嚴明,愛國愛民的強軍。
自這首改良版的《勸兵歌》誕生起
心動的李業,
已然打算將其作為自身的晉升之資,順帶讓自身出現在旅帥楊開山的視野之中
實話實說
對于李業而言,
伍長這個職位太小了,只管理四個戰卒的它,不過是個稍微大一點兒的兵頭罷了
他,需要更寬廣的舞臺!
尤其是,自從被系統綁縛于天義軍陣營始
在軍中努力地爬,便是他唯一的人生目標。
至于眼下嘛
他就要在自己這個伍里,栽下這梧桐樹,
引得那鳳凰來。
想到這里,
李業望著自己那四位其貌不揚,瘦骨嶙峋的伍卒也笑開了花
沒想到這四人真的是自己的
“精兵強將”!
……
蠻歷377年,九月十八日午時
一首節奏優美,旋律動聽且膾炙人口的歌曲,突然在第八營的營地里唱了起來
由于歌曲太過動聽,以致于被瘋狂地傳唱
先是于李業的一伍,而后擴展到哨,最后整個營都在瘋狂漫延
這般動靜,自然驚動了“與兵同練”的營尉陳玉成
年紀不大卻老成的他,在歌聲剛起之時便欲阻止這等喧囂
不過,在其聽到歌聲的內容之后,卻再也邁不動步了,反而,自顧自地全身心沉浸于歌聲中,愈聽愈喜,任其傳頌
直至,五百眾一同歌鳴造成的巨大動靜,驚動了旅帥楊開山等一眾六旅將領。
“這是發生了何事?怎如此喧囂”正在大帳議事的楊開山,被巨大的噪音打斷了思路,當即大怒
帳外的屯長王伍聞聲,急忙進入,頗為疑慮地抱拳道
“稟旅帥,是第八營那傳來的動靜,聽起來,似乎是歌聲。”
“歌?什么歌能有如此大的動靜?
陳玉成乃是我的老部下,其年紀雖幼卻辦事沉穩,此般動靜,不應視之不理啊
怪哉怪哉…”
這一刻,楊開山心中的疑竇越為加重
營尉王萬錢見此,方正的圓臉開懷大笑道
“旅帥,這有何奇?我等徑往視之,不就一清二楚了”
楊開山聞言也是覺知有理,便直接大步出帳,徑往歌聲來源而去
而營尉王萬錢等人亦是急忙跟隨。
行至半路,
隨著聲音欲加清晰
楊開山已能夠聽清具體唱的內容
“為子當盡孝,為臣當盡忠。
國難當頭天義起,驅除北蠻圣乾隆。
農人祈活一口地,只望我等把田爭。
天下男兒皆兄弟,天下女子姊妹稱
你我都是乾家兒,安可代代為蠻奴。
望君跟隨天義起,青史留名家族興
自古將相多行伍,報國保民留聲名。
……”
還真的是一首歌,而且是獨屬于我天義軍的軍歌?
這一下子,楊開山也不沉穩了,腳步加速甚至略帶小跑地往第八營奔去
“玉成,玉成,此歌為何?”剛一踏入營地,楊開山便大聲呼喊,足可見其內心的不平靜。
沉浸于歌聲中的陳玉成,聞言當即睜開了眼
神情毫不意外的他,顯然已料到自家旅帥一定會來。
“旅帥,自午時起,從三屯三哨那里便初次唱響了此歌,而后愈演愈烈,逐步變為全營傳唱。”
營中的蛛絲馬跡自然逃不過陳玉成的雙眼,甚至小到一屯一哨的位置,其也能信手捏來。
“聞此歌,
便可知,其乃是為我天義軍專屬定制之軍歌
里面不僅包含我軍建軍來的理念,更將士兵的作戰要訣藏于其中,朗朗上口之余,亦深記人心。
其,對我軍之功用,猶勝金萬兩啊。”
對于楊開山的大加褒獎,眾人不置可否,顯然亦深深認同。
“此做曲之人,實乃大才!不成想,我天義軍中竟然也有如此飽讀之士”
說著話的楊開山,已然在陳玉成的帶領之下,往李業所在之伍行去。
“此軍歌,是何人所創?”同先前的驚喜不同,此時說話的楊開山語氣不溫不火,讓人摸不清其具體的喜怒哀樂,顯然存在些考驗作曲者心性的目的。
而李業見此,卻直接看穿了他的伎倆
若為禍事,楊開山只需遣一小吏過來,便可拿他問罪。何必動這么大攤場,整個第六旅的將領,都親至他區區一伍長面前。
當然
看破不說破,立志悶聲發大財的李業,瞬間準備好了表演。
畢竟
在領導心里加分的時刻到了
他等的不就是這個時候嗎?
“稟旅帥,此歌正是屬下所做。”
“屬下讀過幾年書,今加入天義軍,深感天義軍為國為民,拋頭顱灑熱血之志,由衷佩服之余,心有所感,遂作下此《勸兵歌》”
見眼前作曲者不卑不亢,板著臉的楊開山心中頗為欣賞
而當瞄到李業號衣之時,更為驚喜地問道
“據我所知,新兵為伍長者,俱為威固一戰勇字營的余存?
小兄弟,難不成有勇有謀,文武俱全呼?”
聽楊開山的褒獎,
李業雖然覺得他眼光不錯,說的很對
但中華人的傳統,還是要謙虛一下的
“旅帥過譽,實不敢當。”
而李業的“裝樣子”,也真正激起了楊開山愛才得念頭
由于太過高興,他也不偽裝了,直接哈哈大笑道
“不瞞小兄弟,此軍歌對我天義軍尤為重要。其之影響,足以使我軍戰力上一個臺階。
論功的話,
可謂破天大功,且功在當下,利在千秋
由于我天義軍一向上馬領軍,下馬安民,并無文武之分
由此
本帥欲封你為第六旅親衛屯長,常伴吾側,并可參悟軍機
同時
本帥會立即抄送文本,快馬加鞭送至義王手中
汝之名,當全軍知矣!
看著如沐春風,笑口常開的楊開山,李業對于其封賞,也可謂是滿意至極
據他所知
橫渡大黃江,旅帥楊開山只不過帶了天義軍老卒六百余人,兵微將寡,因此一直未曾設置旅帥專有的親衛
如今
這一炙手可熱的位置卻落在自己的頭上,可是給個營尉都不換啊。
畢竟常伴旅帥身側,并可大帳參悟軍機,那可是妥妥團尉的待遇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