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的世界,是一個平凡的世界,它既有燦爛盛大的一面,也有充滿煙火氣息的一面。正如張愛玲所說,生命是一襲華美的袍子,爬滿了蚤子。
第一次接觸《平凡的世界》,是初中時候,我只喜歡孫少平的人格,對于孫少安的選擇總是憤憤不平。可能隨著年齡的增長,我能理解他的很多選擇,但依然談不上喜歡。不過我明白,生活并非處處都靠著一腔熱血和情懷,也充滿了現(xiàn)實,需要保持清醒和理智。我們應該有孫少平改變現(xiàn)狀的奮斗精神,也該悉心學習孫少安的權衡與思考。
我們的生活受制于時代,也受制于我們自身。時代的限制有物質的,也有對于我們諸多想法的蠶食,但我們依然是一個個獨立的個體,有自己鮮活的想法。孫少平通過大量的學習,看到了生活中獨特的一面,選擇孤獨的奔赴遠方,邂逅了自己的愛情,與田曉霞度過了一段快樂而糾結的時光。我想,路遙在寫他們的愛情之時,更偏向于浪漫,而不愿將這段感情毀于柴米油鹽,所以安排了一個意料之外,又寓于情理之中的結局。它可能是一個badend,但同時也是一個happyend。
而孫少安選擇了擔起重擔,燒磚瓦窯,離開潤葉的生活,冥冥之中,又好像孫少平另一選擇的結果。
每個人的選擇都有自身認知、閱歷的影響,這一點不可否認,但又何嘗不是生活所迫?孫少安為了生活,放棄了自己,撐起了整個家,讓孫少平有了讀完高中的機會。如果孫少安沒有選擇責任,那么孫少安的人格還會像現(xiàn)在這般鮮活嗎?我不知道。
“生活沒有如果,他們的命運告訴了我們,我們每個人的命運都受制于這個時代。我們不能完完全全的決定自己的命運,但我們要做的是怎樣能讓我們更幸福。”
幸福并不僅僅是建立在金錢與物質之上,我們羨慕的生活,總是充滿了不經(jīng)意的儀式感與情懷:成功養(yǎng)好一盆喜歡的花,洗干凈一個好看的玻璃瓶,看完一本有趣的書刊,能靜下心來摘抄句子寫點想法……
我們只是平凡的世界里平凡的一份子,正如孫少平一般。有人說,孫少平得到調出煤礦來到城市的機會時選擇了煤礦,是因為他對自己工作過的地方有著熱情和眷戀,他選擇了平凡。但我想,這也是他的一份懷念與牽掛吧,失去了戀人,失去了給他第一份善意的師傅,又因工作毀容,只剩下失去了依靠的惠英母子還在等待。不是他選擇了平凡,而是他將自己的熱情獻給了自己平凡的工作和平凡的生活,不愿耽誤妹妹的朋友。
可能有人覺得他的生活屈于了平庸,但我卻看到了他身上的變化。脫離了原有的生活軌跡,來到了自己心中的遠方,在城里有了自己的容身之處,看到了不同于從前生活的風景,這便足矣。并非每個人的生活都是熱烈的,充滿了鮮花與閃光燈的,我覺得有一句話說對了一半,浪漫是建立在金錢之上的。的確,我們平凡的生活里缺失的某些浪漫,或許是因為物質上的匱乏,但不是所有的浪漫都需要金錢,最重要的一點永遠在于心意,沒有必要給攀比之心披上浪漫的外衣。
流浪之人特有的浪漫,是很多人一直羨慕,但又不敢輕易嘗試的浪漫,隨心的流浪,隨地工作獲得生活的面包。充滿情懷與儀式感的生活,也不是憑白羨慕可以得到的,所有的心動都比不上行動。
書里最后一節(jié)有句話:“小伙子,不要灰心!相信一切都會開始變化的。”我高中三年一直很喜歡一句類似的話:“我們的職責是平整土地,而非焦慮時光,我們做三四月的事,在八九月自有答案。”無論結果怎樣,做了才會有所變化,行動是改變現(xiàn)狀唯一的辦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