嵩山并不僅僅只是一座山,在嵩山之上,有兩座山峰,一座太室山,一座少室山。
其中少室山是嵩山的最高峰,少林室便坐落在少室山之上。
云瑜隨著小和尚,來到了一個大和尚的面前,在經過小和尚的講述之后,那大和尚有些驚訝的打量起了云瑜。
“阿彌陀佛,貧僧無色,見過施主。”大和尚先是做了個自我介紹,隨即向云瑜問道,“不知施主手中是否還有郭施主的其他信物?”
云瑜沒想到接見自己的竟然是無色禪師,在原劇情中,楊過成為神雕大俠之后,和少林寺的無色禪師成為了知己好友。
想來,無色禪師應該不會是什么倔和尚,畢竟楊過生性開放,能夠和他聊在一起的人不當是個無聊之人。
上下打量了一番無色禪師,云瑜也向其行了一佛禮,隨即將金雕之羽交給了對方:“這便是那金雕之羽,為郭大俠所有。”
無色禪師仔細觀看這金雕之羽良久,隨即點了點頭說道:“當今世上,只有射雕大俠郭靖才養有此種金雕,想來是真的無疑。”
“既然信物為真,云施主隨貧僧來吧。”
說完,無色禪師便往少林寺內部走去。
云瑜點了點頭,緊跟了上去。
一路上都是少林寺的僧人,不得不說,少林寺雖然沒有在神雕之中掀起什么波瀾,但其本身的實力還是十分強大的。
就這門派弟子的人數,就絕對是各大派中的一流,恐怕只有全真教可以與之比擬。
“見郭施主的書信上所言,云施主是想修習禪宗心法,故而來我少林?”
一路上,無色禪師邊走邊問道。
“的確如此。”云瑜點了點頭,“聽問少林藏經閣中佛法無數,不知在下能夠進入其中觀看佛經?”
借此機會,云瑜也直接說出了自己的請求。
“云施主有郭施主的介紹信,自然是可以。”無色禪師點頭說道,“郭施主乃當世之俠,貧僧相信其介紹的云施主,也是良善之輩。”
“大師過譽了。”云瑜謙虛說道,“在下資歷不深,還未曾做過什么善事。”
“呵呵哈哈哈。”見云瑜這么謙虛,無色禪師發出了笑聲說道,“云施主真當謙謙君子,日后成就定然不低。”
“這前面便是藏經閣,由貧僧師弟覺遠所管,接下來便讓他帶云施主尋覓佛經吧。”
說完之后無色禪師停下了腳步,指著前方的閣樓說道。
“多謝無色大師了!”
云瑜行禮說道。
待二人到達了藏經閣門口,無色也向覺遠和尚介紹了云瑜,讓其帶云瑜觀看佛經,之后便離開了此處。
“見過覺遠大師!”云瑜先是對覺遠行了佛禮,隨即說道,“不知覺遠大師有何佛門經書推薦閱覽?”
“阿彌陀佛,云施主可自行觀看,佛法雖多,但卻九九歸一,若要深悟,需明鏡止水方可。”覺遠也向云瑜行了一禮,回答說道。
覺遠的樣貌看起來頗為年輕,雖然已經三十多歲,卻還是長身玉立,恂恂儒雅。
用俗話說,就是長得帥。
要不是個和尚,那絕對是個白面書生。
“既然如此,在下就自尋佛法了。”
打量覺遠完畢,云瑜點了點頭,便來到存放經書的木架旁,一本一本找了起來。
至于尋找的方法,云瑜自然是靠系統的提示。
【叮,檢測到知識類技能禪宗心法,是否學習?】
在云瑜手碰到一本書之后,腦海中也傳來了提示聲。
云瑜并沒有選擇學習,而是繼續觸碰了下一本。
【叮,檢測到知識類技能禪宗心法,是否學習?】
“嗯?”
聽到這聲音,云瑜微微一愣,隨即將自己觸碰過的兩本書都取了出來。
卻發現兩本書的名字并不一樣,但卻都是佛經。
“難道說,佛經全都歸類在了禪宗心法這一知識類技能里了?”
想到這里,云瑜嘗試著學習了一本佛經。
腦海也傳來了提示:
【叮,學習成功!恭喜宿主領悟知識類技能禪宗心法!】
【禪宗心法等級:1/2000級】
看到眼前的提示,云瑜直接傻眼了。
禪宗心法的最高等級,竟然是兩千級!
在學習了這本佛經之后,云瑜也覺得自己腦海中多了對這本佛經中的佛法領悟,這便是禪宗心法。
再試了試,云瑜又觸碰了另一本佛經,同樣選擇了學習。
這一下,沒有再出現學習成功的提示,而是出現了技能等級提升的提示。
【禪宗心法等級+1,當前等級2/2000級】
“我嘞個去。”
一時間云瑜不知道該說什么才好,學一本佛經提升一級。
也就是說要把禪宗心法拉滿,必須學會兩千本佛經?
只是…這禪宗心法學來似乎沒什么用啊?只是讓腦海中多了一份對佛經的解讀和領悟。
想了想,云瑜來到覺遠面前,開口問道:“覺遠大師,不知這禪宗心法修習來,有何作用啊?”
覺遠雙手合十,對云瑜行了一禮,隨即開口說道:“禪宗心法,是對佛經的理解和領悟,能夠大徹大悟者才有成佛之資,另外,學習少林武學,若是禪宗心法未能有所領悟,容易走火入魔。”
“原來是這樣。”云瑜開口說道,“多謝大師告知一二。”
既然禪宗心法算是學習少林武學的前置,云瑜覺得自己也必要拉這等級了。
畢竟兩千本佛經灌入腦海中,肯定不是那么簡單的,別到時候自己真成和尚了。
云瑜正要轉身繼續尋找楞伽經,卻忽然想到自己可以問問覺遠。
畢竟覺遠就算知道里面有九陽真經,也不過將之當成了養身鍛體之術,應該沒多大關系。
“大師,在下久聞達摩祖師所創楞伽經中佛法高深,想借此一看。”先是對覺遠再行一佛禮,云瑜繼續說道,“但藏經閣中經書眾多,在下無法尋覓,不知大師是否可以幫在下找一找?”
“自然可以。”
覺遠大師點了點頭,隨即來到一處木架旁,十分熟練的從里面抽出了四卷經書。
在這四卷經書上,皆是寫著“楞伽經”這三個大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