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過好在他終于發現自己已經和大陣完全的融合了,徹底的掌控了這一片獨立天地之中所有的一切,如今這一處福地,已經徹底歸屬于他槐華!
想起那奕算魔神最后本源消散之前,不光是有無數的法則道韻和能量法理沖入了自己體內,還有無數無法被自己吸收的能量不斷的溢出,散到了整處石室山天地之間,和一勺鹽化到了一杯水之中一樣,看起來沒有絲毫變化產生,卻影響深遠,這一方石室山——今后也當真是能稱得上一座真正的福地了!
洞內的槐華靜靜的立在原地,神色變幻。
“承他惡因,接他道果,我也算是與他徹底的糾纏不清了。”
“這石臺上最后剩下的沒有斧柄的一塊斧面……也權且當做是他最后的遺留了罷。”
槐華一揮手便將這道斧面扔入了陣法最中心處,放它去吸收之前大陣之中所凝聚的所有云氣和地脈濁氣,拿片石質的斧面迎風而漲,越來越大,越來越大,天地靈氣在上面充斥,石室山福地靈脈化作十九道棋盤格紋,地脈濁氣在棋盤上亂竄,最終逐漸演化成了一道石質的巨大棋盤!
道韻盎然!古樸非常!
“極品先天靈寶的棋盤,還不錯!
嗯……既如此,今后你名:爛柯!”
“不過棋盤有了,棋子倒是還連一個也沒有,裝棋子的兩方石碗也還缺少,如果想匹配起來威力更大,效果更好的話,倒是得需要我好好的尋摸尋摸了。”
不要看槐華說的輕松,一言一句之中,仿佛這處石室山都早已經成為了他的私家道場一樣,其實不過是奕算魔神的本源被他完全吸收,徹底消散之后,這一整處石室山福地才完全變成了他的個人私有物。
而山外面的那一處守護大陣倒是還在,只需要將大陣之內的陣眼換成他自己的元神,然后稍加磨合和規整,便可以運轉自如了,甚至他如果狠辣的話還可以在陣內添加一些自己的東西,設置一些奇怪的禁制,不過他不是這樣的人罷了。
洪荒之中的時間過得飛快,甚至一個小小的太乙金仙參悟一道陣法,便整整用去了半個元會,這可是六萬多年啊,這不比荒古之中十萬年一尊的仙王強得多?
這一日,
就在石室山天地之中,眾多誕生意識的生靈都能感受到一股絕強的神識波動,覆蓋了整處福地空間,甚至一點兒都不像是他們曾經見識過的金仙或是很久之前那道重新執掌了此方天地大陣的太乙金仙級別的神識威壓!
這……,難道是那尊福地掌控者又突破了?
驚駭的他們紛紛將自己剛剛孕育出來的神念盡力的隱匿,因為他們還尚且不清楚這突然散發出自己神念的人是怎樣的性情,要是貿然暴露出來,被捉去了怎么辦。
這世上沒有任何一個生靈是傻子,也不會有任何一個生靈都是生而全知全能的存在,這樣的陰暗想法,才是正常或者說本來就應該是正常的。
剛剛閉關出來,完全參透了整處大陣,并且修為也因為奕算魔神的饋贈而有所精進的槐華淡淡一笑,如今已經是太乙金仙中期巔峰的修為展露無疑!
洪荒之中,太乙金仙的中期境界本就應該是不斷的在天地之中尋找頂尖層次的五道五行氣息填充入自身的丹田之內,而且這五道本源氣息也務必不能粗制濫造,也不能部分強而個別弱,必須齊頭并進,才有可能開出頂上三花,三品最低,十二品最高!
而一旦開始凝聚頭頂三花便是已經步入到了太乙金仙的后期境界,三花全部凝聚完成便是后期巔峰,只有讓花中凝結出虛幻的道果,才能稱作是極巔太乙,也稱道果境!
而最終想要晉升入永恒大羅的境界,那就一定要三花之中真正的結出三紋以上道果,這等道果才會真實不虛,偉力自存!
而道果之中一紋道果最低,十二紋道果最高,三紋以上才有向上進步的可能,一般如果哪一個族群之中真的有出現一紋或是兩紋道果的存在,那也絕對就是作為族中天賦后輩的護道者,或是工具人之類的存在罷了。
“呵呵,還算不錯,此方天地果真鐘靈毓秀,如此之早,竟然就誕生出了數道不弱于玄仙級別的靈識,日后化形想必又是不會弱于準天驕的資質了。”
槐華只是神念簡單的一掃,就在這石室山福地的三千多道生靈神念之中發現了數道威力不弱的神念存在,至少那分散在爛柯山之中的一樹、四花、五云就都不錯!
當然,其他神念較弱的存在也并不是就潛力低下,相反,他們的潛力也可堪造就,一切都不過是相較而言罷了。
“不過話說回來,我等兄弟二人也確實不能一直待在祖島之上,端的是不像話,終歸還是要自己出來找一處道場的,也免得外人說我們祖島生靈無志氣,只靠道尊逞威風!”
“這處石室山就不錯,不過既然如今被我占據,作為我兄弟二人的道場,那自然是不能再用石室山這一名號了,其實說到底也不算我占據,只是奕算魔神的傳承饋贈罷了。”
這樣說著,又想到了奕算魔神,最后給自己留下那道如今已經化作了自己的棋盤的石質斧面,這樣的話……
“此方福地生靈且聽好,本尊今后為爛柯老祖,故此處天地當有名!”
“曰:爛柯山福地!”
“且此方福地之中一切生靈也當受我等兄弟二人庇佑。”
“本尊還欲為我爛柯山后輩生靈立下萬世不滅之基,畢竟本尊曾經化形也是受過無上大道尊指點教化,道尊口中說道,你們自然是無緣得享,不過本尊今日也可向你等轉述一遍,助你等育靈化形倒是完全可以。”
槐華頓了一頓,像是突然又想到了什么,嚴肅認真的說道:“不過需要心中切記,我爛柯山一脈皆出自祖島,你等受我道經,須尊我道尊,此禮不可廢,但有絲毫違背,當死也!”
“三萬年后,待我二弟歸來,我二人共同立下道統,我等也當各自講道一個元會,三千爛柯山生靈且待罷!”
這也不是槐華如今不想講道,以他如今凝聚了完美的胸中五氣的層次,為這些尚未化形的生靈講道,那是輕而易舉,綽綽有余了,不過如今的時機卻是不合適,甚至就算僅僅是立下道統也不能夠,必須等兄弟二人集結之后在一起立下道統,兩人一同看護才能保證氣運不會流失,這才能成就真正的萬世之基啊!
隨后,槐華便準備幫這些福地之內尚未化形的生靈一臂之力,他盤腿坐在原地,開口說道:
“大道無形,生育天地;
大道無情,運行日月;
大道無名,長養萬物;
吾不知其名,強名曰道……”
道音陣陣,爛柯山福地之中也有道道白里透金的雨點從天空飄落下來,凝成了道道靈氣法則之雨,潤澤萬物,慶賀至高存在的法理降臨,這是此方天地聽到了不屬于此界的至高法理,自然生成的祥瑞!
是的,槐華直接將當時道尊講道之時的道經又向這些爛柯山生靈轉述了一遍,槐華僅僅只是根據記憶念出,就有種種天地異象紛紛降臨。
槐華眼中異彩紛呈!
甚至他心中都是驚駭莫名,果然僅僅只是道尊在天地之中講過的道,都有如此的威能嗎?道尊究竟有何等偉岸至高的意志啊!
天地何須如此尊敬!?
現在且不提槐華心中的疑惑和驚駭,只說聽到槐華講出的大道法理,爛柯山福地內三千余生靈仿佛聽到了這世上最美妙的聲音降臨,陶醉其中,如癡如醉!
他們在這陣陣的道音之中看到了世上最真的真理。
洪荒大世界外無窮高天之上,歲界之中,時辰淡淡的說了一句:“有趣!”
不過倒是也沒有任何表示,繼續他的參悟和修行。
隨著時辰話音剛落,無窮遠之外正在復刻時辰講過的育靈化形之道的槐華的身上突然泛起了陣陣曾經在時辰周邊凝聚過的虛影,層層世界生滅,無數空間縈繞,時辰真實不虛的一絲印記的力量終于在槐華的身上浮現!
槐華單單是講這育靈化形之道就講了整整十年。
……
“育靈化形之道已講完,你等且當仔細體悟,多加沉淀,絕不可貿然化形!”
槐華說完,旋即轉身離去,他給這爛柯山之中的生靈全部都留下了考驗和進步的方法,如果再還是不能有所成就,那自然也就怪不得他了,一群爛泥扶不上墻的東西而已!
槐華雖然離去,卻并未將這爛柯山之上懸浮的那一道之前由巨斧斧面化作的棋盤帶走,雖然這也是有著四十二重禁制的極品先天靈寶,但是對于自己來說,其攻擊力甚至還不如手中的那一件下品先天靈寶龍爪鞭,那倒還不如將其放在這里庇護這些尚未化形完成的后輩生靈呢!
就這樣,槐華又開始了他的游歷之旅。
他出了爛柯山,看著外界依然是曾經的景色,但是其實無論是他自己還是爛柯山本身,都早已大不同!!!
他嚴肅的將自己的龍爪鞭扔在地上,慎重的選了一個手柄處龍爪對應的方向就開始了他的游歷。
……
“師兄,師兄,你之前說了一路了,那你且看看前面這方山水究竟如何呀!”
爛柯山福地之外的一道小路上,慢慢悠悠的走過來了一男一女兩道身影,他們也不駕云,也無坐騎,就是普普通通、慢慢悠悠的走了過來,一步十丈,像是兩個凡人。
男修士倒是平平凡凡,渾身普普通通的生命之氣纏繞,簡簡單單的死亡法則充斥,整個人就像是從遠古走來的一株普普通通的小花,安靜內斂卻又鋒芒畢露,很難說明這是一種怎樣的氣質。
但其中那道一襲白衣的年輕女修的身影卻極為驚艷,一雙黛眉可愛,兩雙慧眼非常,嘴角一顆小小的美人痣絲毫不影響容貌的美麗,甚至更添姿色!
終于那個男修像是被磨的沒有辦法了,終于還是開口,滿足自己師妹這旺盛至極的難以想象的求知欲。
“師妹啊,像你這種初學者呢,想要評判一地的好壞,往往都是不知道如何下手的,現在教給你一個小妙招,保管讓你一進入實地考察環境之時,就能知道山的貴賤和子地脈的深淺,并且能夠根據他們的策應關系進行吉兇判定!”
“真的!!!”
“哈哈哈那太好了,我云霞終于也能夠尋山看水啦,哈哈哈。”
“好好好,你且聽好。”
“要知道看山先看地脈,識地脈之貴賤就必定要先一眼望到頭,從小山到祖山、少祖山、太祖山,只要看盡了就行。
而這其中最重要的就是要先把地脈之蜂腰束氣和濁清惡善判斷清楚。
其次就是對山川地脈——喝形,常言說地氣在天成象、在地成形,所謂的地脈就是山的脈搏,它總是象形的,有經驗的修行者經常就會以此象來命名這塊地,在根據此物之象,來判斷地支吉兇貴賤,能否造就福運。
第三點就是,一般識別一處有沒有貴地要看水口,有貴地必有禽獸龜蛇等在水口護貴,星瞿把門。常言說“入山觀水口”,水口也算是一個非常重要的指示。
而且向來說來龍去水也同樣重要,水之格局大小直接決定著一方道統的興盛程度,所以才要水為基準,看水的吉兇程來定格局大小。
最后也是最重要的一點,就是一定要觀山脈之氣勢,來脈無氣為死脈,發福發貴有限,來脈無勢則無根基。
觀水也是一樣,水無氣勢,這一方道統肯定前途渺茫,興盛不起來,也沒有多少希望了。
總而言之,一個地方山川地脈的好壞有多方面的因素,巒頭是本,理氣為用,地脈無本則無用。
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要多實踐,理氣難尋龍更難,只有多實踐多學習,才能更好的尋山找脈找水,退一萬步講,就算是以后身死道消,也能有一處葬地不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