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太陰月華上,張永年再次發現了它的閃光點。
按照資料記載,除了長青草之外,它對很多靈植的培育都有著同樣的效果。
這也就意味著太陰月華提供養分的方式,其實是一種極為高深的能量轉化方式。
如果能夠將這種能量轉化方式轉化為自己的培育技巧的話,張永年在靈植培育這條路上將會變得暢通無阻。
由此,張永年甚至有些猜測。
或許觀星閣一脈的培育靈植的技巧也是通過類似的方式獲得的。
不一定是太陰月華,也有可能是從其他靈物身上學習的。
這一刻,張永年突然明白了何謂道法自然。
和自然萬物相比,人類的創造力還差得遠呢!
當然,眼下張永年對于太陰月華的使用看似極為成功。
可他在短期內不會再次嘗試。
因為他還需要觀察這些長青草未來一段時間的生長情況,才能夠做出最終的判斷。
這是的謹慎一直都是張永年引以為傲的品質。
雖然謹慎有可能會耽誤他的效率,可卻能夠保證他走得更加穩定、更加順利。
特別是從長遠來看就更是如此了。
同時,如果張永年的藥田短期內發生巨大的變故,恐怕會引來有心人的關注。
如果只是小小的十個平方的藥田的變化,還不會引起太多的關注。
畢竟小規模的手段和能夠大規模運用的手段從來都不是一個量級的事情。
小規模的影響靈植生長,對于修士來說雖然并不常見,可也不算是什么太過稀奇的事情。
對于眼下的張永年來說,引起別人的好奇心恰恰是眼下的他不想要看見的事情。
張永年甚至在考慮自己是否要去買一個小型的陣法。
沒有其他的要求,就是用來隱藏自己藥田的情況就行。
不過以張永年藥田的品質來說,如果特定布置一個陣法的話,反而會變得更加的引人注目。
為此,張永年在經過短暫的權衡之后,就放棄了這個想法。
更何況,哪怕是一個小型的陣法,它的價值恐怕都是眼下的張永年難以承受的。
不說陣法本身的價值,就說維持陣法所需要的靈石對于張永年來說都是一步不小的開銷。
從之前張永年看守任務的情況就可以得出結論。
丁級的藥田應該是沒有使用陣法的必要。
不然以路師叔的情況,布置一個小型的陣法應該不難。
大概率是丁級的藥田能夠獲得的收益用來布置陣法之后,能夠結余的太少。
當然,也不排除路師叔有培育新弟子走上靈植種植之路的意思。
這樣的任務,對張永年這樣的新弟子來說,確實十分友好。
……
在使用完太陰月華之后,進一步挖掘太陰月華在促進長青草生長的過程也成為了張永年未來一段時間修行的重點。
張永年慢慢發現,自己需要修行和觀察的東西越來越多,自己需要完成的任務種類也變得越來越多。
不過他明白,這其實也是修行的一種必然。
他不排除有人會選擇專注在一件事情上。
可他親身的經歷告訴他這并不適合他。
很顯然,這一年多的修行告訴他,修行的種類越多,他能夠獲得不同方向上的收獲也就越多,他啊修行的進步速度也就會越快。
畢竟修行不僅僅是某一個方面的事情,是對一名修士全方位的考量。
自身條件越均衡的人,在修行上遇到阻礙的概率自然也就會越小。
不說其他,單單是法力的掌控這一件事情,張永年需要注意的點就不止一個。
其中,精神力的強度、法力的輸出量、法力的持續輸出、法力輸出后的掌控程度、法力特性帶來的不同情況……
將法力的掌控這件事情分解開來,可以得到很多很多子項目。
反過來說,張永年在法力掌控上的提升,也可以來源于這些大大小小的子項目。
張永年修行的種類和方式越多,能夠鍛煉到的子項目自然也就會越多,他的修行速度自然也就會越快。
因為同樣的一個子項目,他影響的可不僅僅是法力的掌控,同樣有可能影響到張永年法力的提升速度、法力的威能等等問題。
盡管張永年在安排自己的修行計劃之時,已經將這些種種因素考慮在內了。
這樣的細分其實也是張永年的修行計劃為什么會制定得越來越科學的緣故。
張永年相信,或許有人和他一樣在制定修行計劃的時候會考慮得很全面。
可向他這樣細致的恐怕沒有多少人。
更多的恐怕還是根據自己的經驗和修行情況做出相應的調整。
而不是像張永年這樣不斷總結細分,掌握其中的真正要領。
至少對于低階的修士來說是這樣。
當然,以張永年的修為和見識來說,很難真正的做到完美。
所以在計劃制定之后,仍然需要根據實際情況不斷的做出調整。
而這個調整的過程,其實也讓個張永年對這些細節分解有了更深的認識。
反應到張永年未來的制定修行計劃之時,就會有更加清晰、更加有力的依據。
這對于張永年來說,同樣是一個不斷積蓄的過程。
這樣一來,張永年未來的修行計劃必然也會因此受益,變得越來越準確。
甚至可以說,張永年的這套方法才是張永年眼下修行的最大依仗,也是他修行速度能夠趕上李文綺的最大原因。
張永年相信,等到他的積累更多、修為更深之時,這套體系也會爆發出更大的能量。
進一步支持張永年未來的修行。
這套體系,將會成為張永年修行過程之中最為強大的工具。
一直陪伴他不斷成長。
……
就這樣,張永年守著藥田,開始慢慢習慣這樣的生活。
還別說,看著長青草一天一天的生長,這種樂趣還真的讓張永年有些沉醉。
特別是經過太陰月華稀釋澆灌之后的長青草的生長沒有任何問題,更是讓張永年的心情更好。
對于眼下的張永年來說,能夠穩定的修行確實是他理想中的狀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