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這時,倉庫外突然傳來一陣嘈雜的腳步聲,緊接著一群人沖了進來,將他們團團圍住。
為首的一個人冷笑著說:“你們以為這么容易就能拿到證據?這些都是我們故意給你們的假消息,就是要引你們來這兒。今天你們別想輕易離開!”
柳之瑤怒目而視,厲聲說道:“你們以為這樣就能阻止我們揭露真相?你們的惡行早晚會被公之于眾!”杜云生則站在柳之瑤身前,擺好了防御的姿勢,準備應對可能的沖突。
面對敵人的包圍與威脅,柳之瑤和杜云生并未慌亂。
他們一邊與對方周旋,一邊尋找突圍的機會。
柳之瑤憑故意與對方爭論,分散他們的注意力,而杜云生則找準時機,突然出手,擊退了幾個靠近的敵人,為他們爭取到了逃跑的時間。
兩人一路狂奔,終于擺脫了那群人的追擊。
經過這次事件,他們更加堅定了尋找真相的決心,也明白了報社為了掩蓋罪行,會不擇手段地進行阻撓。
但他們沒有絲毫退縮,反而重新梳理思路,準備從其他方向繼續展開調查,誓要將報社和小林野喜的陰謀徹底揭露。
兩人逃脫后,杜云生和柳之瑤并未因這次挫折而氣餒,反而更加堅定了要將真相公之于眾的決心。他們深知,想要徹底揭露小林野喜和報社的陰謀,就必須找到確鑿無疑的證據。
杜云生憑借自己在商界積累的人脈,找到了一位資深的筆跡鑒定專家。
專家仔細比對了文件上的簽名,得出結論:這些簽名極有可能是出自同一人之手,明顯是偽造的。
同時,柳之瑤聯系了一位在金融領域頗有建樹的朋友,對文件中的財務數據進行深入分析。
朋友告知他們,數據記錄格式等明顯不符合正規規范要求,存在人為篡改和編造的痕跡。
這更加堅定了他們重新調查的決心。
柳之瑤開始從報社周邊的人群入手,她利用自己在戲曲界的聲望,結識了一位在報社附近賣報多年的老人。
老人透露,近期常有一些形跡可疑的人在報社出入,而且在報社傳出柳之瑤謠言的那段時間,有幾個陌生人頻繁在周圍打聽消息。
柳之瑤順著這條線索深挖,通過對這些形跡可疑人員行動軌跡的追蹤,以及與報社內部一些底層員工的交談,逐漸鎖定了報社內部與小林野喜勾結的關鍵人物——報社的副主編。
在鎖定目標后,柳之瑤和杜云生兵分兩路。
柳之瑤負責從人際關系方面入手,她四處打聽副主編的社交圈子,發現副主編與小林野喜的私人秘書過往甚密。
通過旁敲側擊和耐心說服,一位曾在副主編家做過傭人的人提供了關鍵信息,稱曾聽到副主編在電話中與小林野喜商討如何炮制針對柳之瑤的謠言。
與此同時,杜云生則全力投入到對資金流向的追蹤。
他通過復雜的商業關系網絡,追蹤到一筆來自小林野喜名下企業的資金,這筆資金經過層層掩飾,最終流入了報社一位編輯的私人賬戶。
而這位編輯,正是負責撰寫大部分針對柳之瑤和北平劇院造謠文章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