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一章在家相親(三)
南平的市集還和從前一樣,沒有太多的變化,賣餅的何大爺,依然在賣力地吆喝著;蒸米糕的孫三娘還在用蒲扇扇動那陣陣香氣,引得大人小孩兒紛紛聚攏過來;就連那賣酒水的吳大郎,還是一絲不茍地擦拭著用陶土燒制的酒博士……這些再尋常不過的事物,如今在我眼中,卻是如此美好而溫馨。我和趙思遠一言不發地走著,我試圖用對周圍的事物的關心來掩飾內心的慌亂和羞怯。最終還是趙思遠開口了。
“執一,可是對家鄉想念得緊?”
“嗯。從前總想逃離這里,覺得長安的槐樹肯定比家里的桂枝高大,長安的瓊漿玉液肯定比家里的米酒香醇,長安的郎君娘子也肯定比家里的俗人更清雅高貴。可真的離開了,卻發現最懷念的還是家里的這些俗人俗物。”
“呵呵,執一娘子這是舍不得離開家了。”
“嗯,是有一些。”
“若是讓你現在選擇,你還會離開么?”
“我……應該還是會走吧。所謂故鄉,不就是留給離人懷念的么?若不離開怎知家鄉的美好?若我一直留在這里,心中怕是連一處美好的地方都沒有了。”
“執一想得通透。”
“不,其實我不明白。就如同今日究竟是怎么一回事我還是看不懂。”我停下了腳步,抬頭,鼓起勇氣問了趙思遠。
“今日……是我父母相看上了你,想著同汝父正式見上一面,再加深些了解。”趙思遠倒也不隱瞞。
“那舍近兄你呢?我想知道你相看上我了么?”這是我和趙思遠認識一年多來,最為大膽的一句話。
趙思遠停了半晌,目光并未閃爍,說道:“自然是相看上的。執一娘子性情溫婉,知書達理,和我很是相配。我自是沒有理由拒絕的。”
許是從未喜歡過人,亦從未被男子表白過,所以聽到這番話,我滿心歡喜,以為他是心悅我的,以為這是男子對心上人才會說的情話。直到后來我才明白這段話的意思是:我從未說過心悅于你,只是你真的很好,適合做我的妻子。
“我亦是心悅于郎君的。”我目光灼灼地看著他,心里眼里盛滿了歡喜的沖動。
“如此,甚好。”趙思遠笑了笑,寬大的袖袍下伸出一只手,輕柔地握住了我冒著冷汗的右手。“走吧,我們回去。”
“好。”我低聲道,任由趙思遠牽著手,心里無比緊張,嘴角卻止不住地上揚,我稍慢于他,看上去像極了低眉順眼的小娘子跟在夫君身后。
回到瓊宇樓,樓上眾人的笑鬧聲傳入耳中,看樣子阿耶和趙家人相處的不錯呢。
“父親、母親,我和執一娘子回來了。”趙思遠朝趙員外和趙夫人行禮,我急忙跟上作揖。
“這么快便回來了?許是這南平的街市不夠熱鬧,沒甚好瞧的。日后許夫子帶著夫人和清芷來長安,妾身安排爾等好好逛逛那天子腳下的盛世繁華。”趙夫人神情滿是驕傲,仿佛長安城是由伊做主的。
“那便多謝趙夫人了。”阿耶說道。
“清芷,剛剛吾等和你阿耶聊了許多。覺得你這小娘子還是不錯的,老實、沉靜,不像那等官宦之家的女娘,太多花花心思。你和思遠先相處著,最遲今年年底便將你二人的事情定下來。”
我一臉震驚,瞧著趙員外一副“都聽我的”的模樣,我望向阿耶,這速度是否太快了些。
“某覺得亦可。”阿耶含笑開口,然后看著我說道:“我和你阿娘,日后定不能長久地陪在你身邊,找個知根知底的郎君替吾等看管住你,便也放心了。”
我瞧了趙思遠一眼,發現他的笑容一直是淡淡的,沒有過多的欣喜,亦沒有表示不滿。這樣的他,總讓人看不透。
回到家,阿娘仔細地問了我今日的情形。待阿耶走后,阿娘拉過我,鄭重地問道:“婚姻大事,不能兒戲,前一段你已經錯過。如今可莫要再玩鬧。”
“兒心悅于他。從看到他的第一眼起,兒便知道此生非他不可了。”我也認真地回答。
“你確定不會后悔?”
“兒無悔!”
過了兩日,我去看望了謝君蘭一家。謝伯和謝伯母很是歡喜,還留我吃了午飯。因著和君蘭兩年未見,我和伊在房里細細碎碎地聊了一個下午。平日雖有書信往來,終究是比較少。趁著回來,我便將這兩年的事情都告知伊,尤其是和趙思遠的事情,伊樂得在榻上打滾。
“這么說你對他算是一見鐘情咯?”
“算是吧,只是從前只敢遠遠地觀望,未曾想有一日能與他并肩。”
“嗐,你可是我最厲害的伙伴,不準你看輕自己哦。他很優秀,你亦不差!”
我知道即使君蘭嘴上天天嫌棄我,但在伊的眼里,我配得上這世間最好的兒郎。這便是真心的朋友。
“這知了亦是個沒良心的。怎的從不給我寫信?伊給你寫信了么?”君蘭顯得有些氣憤。
“沒有。”我搖搖頭,“或是因為比較麻煩,你知道的,在宮里不似外面,哪兒能自由來往。”
“唉,你說伊怎么就進宮了呢。雖說皇城富貴,但那里哪是我們平民百姓能呆的地方。何況知了還那么笨。萬一哪天得罪了權貴可怎么辦?”
“人各有命。這便是伊的命。你多盼知了點兒好,別想那些嚇唬自己。”
“嗯,我知道的。明日我們一起去周家看看吧,知了沒在家,我們權當做替伊盡孝了。”
“好,我亦有此打算。”
翌日,我和君蘭去看望了周家父母,他們對知了的離開不再憤怒,多了幾分歉疚。反復囑托我們給知了帶信兒,我們只好連連應著。后面幾日,因彼此親戚往來較多,竟未有時間再次相聚,只能在心里遺憾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