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年級三到十八班,每班45人。一班二班都是40人。
如此說來,文科班比理科班多10人。啊呀,好像也沒多大問題。
雖是高一,要求、標準同比高考,比如語文英語試卷一樣,數學分科。
作為英語課代表,尉小茜依舊三科滿分。扣分主要在物理、生物。
非常偶爾的情況,她也會給前后左右位、不包括左,講題,一般數學,偶爾語文。英語不用,純靠語感,讓她講她大約也是講不出來的。
“我做了三種解法,一,二,三,”
“文言文閱讀,注意文段后的注釋,很多時候有提示作用,排除文段中的人名、地名、官名、物名、典章等……”
尉小茜依舊不愛說話,生活重心都在學習。不看電視節目,不關注最近流行,不參與女生間話題。
愛學愛到尉爸尉媽都不得不感慨自家女孩真是變了。從前愛看的書刊雜志都被收起。一門心思撲在學習上。
及至學年結束,理科班排名終于大地震了一次:
汪域繼期中考的年級第二再次躍升年級第一,司鈺第二,三四五六不變。
尉小茜也沒變,25名。總成績有所提高,物理89,生物90。
假期后,汪域轉學,尉小茜終于換了同位-小學同學齊騰。半月后再換,小學同學-郭燕。這次時間長了,直到高考。
郭燕成績,開學通考48,分科后的期中考還是48,那個剛過去的期末考,額,也是。
她成績比尉小茜復雜,各科均衡,沒有特別好的也沒特別差的。結果就是,每科都有扣分,媽呀,扣得更多了,怎么辦。
而尉小茜經過一年的學習,物理、生物漸漸跟上,她還有四科滿分。誘惑力極大。
是尉小茜和郭燕一起找老班要求調位。
成績好的孩子總是有特權的,趙小東欣然同意。
是的,三班又換班主任了,這位教數學。未婚。二十七八九歲。
。。。。。。
白駒如隙,日光荏苒,兩年時間匆匆而過。
七月高考7-9號實際兩天,語文/數學一天,英語/理綜一天
據說題不難,不包括尉小茜。她語數外必然高分,理綜,
一中高三開始一月一大考,下學期上理科綜合,更有一模二模三模,全市排名。
別的同學還好,尉小茜理科綜合分數始終在230-240徘徊。所幸主科血厚。總成績大差不差,排名仍然很高。
尉小茜這幾年排名從高一的25到高二學期末的15,再到高三上的前十,第十。
模考倒是穩定,年級前五,第五。市內也能進前20。
實話說,這個成績考尉小茜想去的那個學校還是很穩的。
“小茜的夢中情校是交大,不管哪個交,上一個就行。”閑聊時,郭燕說。
“我呀,得看高考成績,我沒那么大的自信心。”
那倒是,郭燕說的可不是酸話,是事實。
尉小茜的主科成績非常之穩,三年時間活成一中最靚麗的風景線,甚至在全市高三老師間掛號。她的主科極其偶然的情況語文會扣個卷面分,1分,大多滿分。
是,理綜稍差,但即便230.40那也680.90,分數非常高了。按歷年分數線,985/211穩上。
即便如此,她也沒放松學習。晚自習回家還要做題、背書,倒是無夢,睡眠質量非常好。
。。。。。。
高考結束后大約兩周出成績,在這十幾二十天時間,尉小茜哪也沒去,最遠的地兒-工廠門衛。看門中,勿擾。
期間也估過分,700左右。
23號出成績,中午全家一起查分,707。高分,絕對的高分。
單科:語文149數學150英語150理綜258
當晚在新聞上和全省人民一起知道自己和司鈺、泰西的一位女生并列理科第一,依照姓名拼音排列,泰西第一,司鈺第二,尉小茜第三
還知道一本線理科589文科568,軍檢556/545。
24號一早又收到學校電話,到校才知司鈺也來了。還有喜氣洋洋的老班趙小東和隔壁二班班主任-物理老師席越。
“小茜這次考得不錯!”席越笑瞇瞇地,雖然他知道尉小茜理綜扣分主要在物理。但尉小茜又確實學得很努力,一句話,孩子盡力了。
屋內,京大和華清的招生老師已經等著了,一位先和司鈺談,一位先和尉小茜談。
司鈺尚且要回家仔細考慮再做決定,尉小茜已經確定報華清建筑。
“小茜,”趙小東叫住她,“下午和你爸媽一起來,省里、市里、學校都有獎金,還有電視臺采訪。”
“是,老師再見!”
獎金非常豐厚,盡管是省三,因為并列,市里、學校都是按照狀元標準發放。甚至爸媽所在工廠,也有。據說華清也有,入校后發放。
因為數額巨大,買房裝修后仍綽綽有余。
是,尉爸尉媽終于決定買房,尉小茜強烈要求下在小姨家小區對面,師范舊址現房,預計明年入住。
現在買房還有優惠,高考生+探花。好吧,只有尉小茜自己覺得是探花,別人包括爸媽小姨,都認為自家孩子是狀元。
線下活動有,謝師宴,請高中老師和校領導。
然后,沒有然后。
尉小茜和爸媽回川東探親了,時間半月。
本來想一月的,實在沒辦法,華清開學早。軍訓24天,殺了她吧!
。。。。。。
回來距離開學不到五天,正好搜集各方消息。
已知司鈺也707,語文136數學140英語131理綜300,他第二天報了華清建筑,已收到通知書。
尉小茜的通知書直接郵寄到學校,小姨去拿的。
泰西的那位女生報考京大,生物科學。
文科那位,京大經濟。
同學中去燕京的蠻多。
好友郭燕643,去了師大中文。理科學中文,也行。
“二班吳濱690去了京大,臨床。”
“一班龔可676去了人大,法律。”
“謝科699,民航大學,飛行技術。”
津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