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校的走廊上,一個扎著馬尾辮,帶著紅領巾的小女孩,一臉不敢置信看向面前半跪在地行動不便,且身穿破舊棉衣,有著一臉胡須,頭發有些邋遢的男人。她呆滯了幾秒,立刻走上前,彎腰低著頭將一個酸奶遞了過去,而在見到他只雙手捧著,立馬把吸管給插入孔中,耳畔是他的倒謝聲,邊擺了擺手,邊將薄膜紙悄悄地放進了衣兜里。
她低著頭,目光一眨不眨看向面前這張帶著關切眼神,耳畔依舊是有些口齒不清的問話:“你上幾年級??!”
“我上五年級!”
“你幾歲了!”
“我十一歲了!”
“好好學習!你姐妹幾個?”
“五個女的一個男的,我是老四!”
“你平常學習怎么樣?”
聞言的小女孩有些羞澀答道:“還行吧!但是我會好好學習的!”
男人忍不住拉住其一只手,叮囑道:“你好.好學,要吃讀書的苦,不要吃社會的苦,希望你都吃.吃讀書的苦一陣.陣子??!??!吃社會苦一輩子啊!記住咱,姑娘!小姑娘!
”頓了頓,補充道:“到時候叔叔會幫你一把阿!啊希望你好好學習!記住要不顧一切去學習!”
“叔叔,希望您永遠平安!”一說完這一句,這一刻的小女孩破防了,再也克制不住情緒了,眼眶一熱,淚水就在打轉,一只手雖緊捂住嘴,但眼淚卻一滴滴地掉落。
“姑娘!不要..不要哭了!姑娘,你不要哭!”他邊努力安慰著潸然淚下的小女孩,邊摸了一下頭發,邊笨拙的擦掉其眼淚。
當他將小女孩臉上的淚珠輕輕的擦拭掉后,邊用自己那雙粗糙的大手握住帶著凍瘡的小手,邊質樸無華勸道:“你就當爸爸一樣好,到時候拉我..三年紀!”頓了頓,補充一句道:“五年級一個班的!”
從他出現教室門口時,小女孩就察覺到了異常,不時感受到有視線正看著講臺上老師的教學,還有自己與同學們的學習,而在下課吃飯時,她終于看到那個好心的資助人,卻沒想到會面對上了一張滄桑的面孔與無法站起而跪地雙膝。
在這一刻起,她整個世界觀就開始受到了巨大的沖擊,曾經心中默默勾畫的資助學校的好心人竟然不是有錢人,而是一個生活上比自己還要艱難的殘疾人。
小女孩下意識地一直默默地跟著他來到了走廊,而在雙方的一問一答的交談中,讓她感受到了更多善意和關切,不僅照亮了她的世界,也留下無法忘懷的震撼。
他的身體雖有殘缺卻依然伸出自己的手去幫助其他在困難中的人,這個堅持一直持續到整整了十六年,也將這束希望與愛的光傳遞了給每一處。
他既是一個捐款百萬的慈善家,也是身體殘缺無法站立的弱式全體的一員,兩種雖反差巨大卻在其身上完美的融合在一起。
這個雙膝跪地無法站立的男人有著悲慘的童年,一歲半時,父親意外車禍,不幸去世,而母親卻在一年后拋下他就改嫁,從此他跟爺爺、奶奶他們一起生活。
雖在爺爺、奶奶的細心陪伴照顧下,但他依舊有著彷徨無助與自卑,尤其是每當遇到有別的孩子對著父母撒嬌時,都會下意識地避開眼,只因不想讓人知道自己沒有父母的陪伴與疼愛。
在命運的齒輪轉動下,不幸再次席卷了他。
年僅六歲的一次高燒下,他雖然后來退了燒,但卻導致得了小兒麻痹癥,下半身的無法再能站立行走,說話也不再口齒清楚了,而在之后幾年,由于爺爺的去世,也導致了年邁的奶奶無法獨立進行照顧,只能無奈的將他送進了福利院那里。
在那里的一段時間里,他沒選擇沉淪只靠著國家給予的補助金而活而是給自己選了一個艱難的‘征程’之路。
每當在第一縷陽光穿透云層后,就會用雙手推動著輪椅,甚至還會艱難的爬行,只為穿越五公里的距離,他才能到達ZW市區那邊。
他在這條步行街上匍匐撿起被丟棄各式各樣的塑料瓶子,無數次的來行都是充滿著艱辛與挑戰。
十一至十三歲那段時間里,他曾做過乞討,后來才慢慢的不乞討了,慢慢的去撿垃圾了,而他也漸漸的收獲到了當地的一些好心哥哥、姐姐們的幫助,而在這沒有任何有色歧視下所得的幫助讓他學會了善良,也在他的心里種下了一顆名為感恩的種子。
隨著時間慢慢的流逝,他也遇到不好的人,也讓他學會了堅強。
長大成人的他不想單靠著國家給予的補助金,只因清醒的知道一點,無論誰都只能幫他一下而已,卻不可能永遠幫著他一輩子。
因此,早上他會每天堅持用自己的輪椅拖行至十幾公里進行拾荒,撿著路邊被丟棄的紙板子,或垃圾桶里的塑料瓶子,晚上不時也會做一些自己手工編織的公藝品擺攤賣,這兩項微薄的收入,不僅成為了他用于生活上的基本需求,也成為了他回饋社會的方式,默默地向中國兒童少年基金會捐款,雖然每次的金額只是幾元到一百不等,但他卻一直每天堅持著。
每次他都會在下午2點出發,回到家里則已是凌晨了,而多次的艱難來回,不僅緩解了生活上的一些壓力,還讓他收獲了來自陌生人的善意和溫暖,這些好心的人有贈送衣物、食物,甚至還有輪椅。這也讓心中的那顆感恩的種子粗壯成長參天大樹,也讓他無時無刻想盡所能去回饋給處于黑暗中的人們,帶給他們一絲的溫暖。
雖然,上天給了他一個殘缺的身軀和不健全也不富裕的家庭,但授予了最純粹無暇的靈魂和最美的心靈。
他會經常不顧自己生活上的艱難,而定期去看望村內的孤寡老人們,幫他們解決生活上的窘迫,同時又給予了心靈上的溫暖。
他也做了很多的公益活動,資助了五百名左右的學生,捐出的慈善金額達百萬左右,而每當哪個地方有災難再需要物資救援,那就可能會在那遇見他的身影,其中一次是在河南新鄉遭遇特大的暴雨后,而他毅然決然遠赴千里之外的災區去送物資。
當時,那邊邊受災人口已超過250萬,而他從電視上得知道了這個新聞后,立即毫不猶豫地掏出了自己的所有積蓄,緊急購買兩車價值兩萬左右的物資,雖商家只收了一萬三千左右,但他卻要面對著怎么才能將買來的一箱箱的方便面和礦泉水早點送達災區那邊,急忙又找來了兩名送西瓜貨車的司機幫忙運送,考慮到對方不愿收取自己的運費,于是在一路上堅持著付油費,而當他艱難的爬行到那里救助點,還沒開口,就被誤會成是來乞討的,立馬開口解釋自己帶了兩車物資來這進行支援的,而當詢問起為什么會這么做。
他眼中含著光,雖咬字帶些不清晰,但卻鄭地有聲道:“國家人民有難,我們應該人人人有責!”
還沒工作人員們反應過來,匆匆忙忙就爬向前方路邊最先??肯聛淼目ㄜ嚽?。
當他爬上車的第一時間里,第一個動作就是將上面的物資一箱箱方便面的搬給下面的人們,而面對著感謝時,只是雙手合十,眸色堅定的回答道:“不用謝!不用謝!不用謝!這是我應該做的!”
他對于別人詢問其工作時,只是雙手合十,眸色閃爍著光芒,神情無比認真的回答道:“我就是撿垃圾,撿垃圾和賣工藝品?!?/p>
身為殘疾人的自尊心讓他不對命運的低頭,擺攤賣編織的工藝品,撿瓶子和紙板子都是站不起的自己而唯一能可做的一份工作,它們既是生活上微薄的收入也是公益之路上的添磚。
由于沒怎么上過學,他根本不是很懂什么叫做資助,認為自己只是簡單的拉了他們一把而已。
因為他知道很多農民為了出去打工,經常幾年不回家,留在家里的小孩就沒有了關愛,慢慢的就會產生一些不好的思想,為了不讓他們的心靈倒了,也為了幫助一些因貧困而無法上學的兒童繼續圓夢,而無回報的投出了自己辛苦努力攢的一毛又一毛的全部積蓄,而之所以會這么做只因自己淋過沒有讀書的苦雨,而卻想做一把可以幫助那些留守的貧困兒童撐起想讀書夢想的大傘。
在外面時,他只會吃最便宜一包的方便面,有時也會吃點餅干或饃饃,只為了能多存錢做公益,身上的衣服一穿就是十三年,穿著鞋子則是最便宜的十幾塊,有認識的朋友見狀會買些新衣服給他,他會悄悄地轉送給那些十三左右的留守兒童。
最初會做公益的思想是來自自己過世的爺爺,爺爺他在世時最愛幫助流浪的人,最喜歡說的則是一句:壞人不要害怕,窮人不要欺負。
真正開始去第一次做公益則是2008年的一天,自己先看到路上有一個流浪大叔,到跟前一看時,就忍不住流下了眼淚,而當時充斥在腦中唯一的一個想法:萬一有一天爺爺、奶奶走了,我會不如這個大叔。
他見不得別人比自己苦,未了能幫助那幾個流浪漢,給他們買了衣服、吃的、鞋子。
這個世界每當破破爛爛時,總是有善良無私人默默地出現,來對它進行縫縫補補。其中的那一人就
是這一個屈膝在地,本屬于弱式群體的他,用自己的前半生詮釋命運給予的不幸,但我卻依舊報以愛回饋,一個自覺平凡的人,卻在十六年里為公益無私的捐獻出自己的一百五十六萬,里面不僅包括賣工藝品、塑料瓶、國家補助金還有低保,有時七百,有時八百,而對于可留下給自己用的一年生活費,只需一萬就覺得足夠了,其中還包含了那些遇到好心的人全部所給予的錢,這都是他們給自己的生活費和買衣服的錢。
在他自我認知下,自己曾經所做的事就是一個小小的舉動或自稱為一個搬運工,其中一次甘肅大地震直接就捐了58690元,當時物資就付了老板42000元,整整裝滿了六輛車開往積石山災區那邊,里面有方便面、礦泉水、大米、棉手套、被子、軍大衣、電筒、尿布濕,還有醫療用品等,而他每次去買東西與捐贈物資都沒去開什么條子,畢竟對與他來說做了就做了,根本就沒必要去開條子,而它們對于自己來說根本無法進行保存,隨著會在搬家時候或去水災那給弄丟掉。
他最難忘記的九死一生是在一次半夜回家路上,有車把自己碰了兩米多遠,還有掉到了水里面,有一位八十歲的老奶奶把自己救了上來。
在他的心里自己沒有尊嚴、沒有妻子、沒有家庭,卻要把最好的留給大家,不好的留給自己,因為有生就有告別的時候,所以他對自己的生命價值是付出完就是告別了。
人生就是個旅行,每個人的一生必要做一件有意義的事,而在這條公益的路上,他除非是再也下不了床才會按下停止鍵。
他雖不修邊幅,形如乞丐,但心卻璀璨奪目,雖身體有殘缺,但
哪里有公益就哪里會有他的身影。用自己燃燒著光照亮了黑暗中的其他人,又如同一縷陽光溫暖了早已冰冷的心靈,堅毅善良如清流般刷新了人們對這個世界的認知與心田。
屈膝在地的他,雖然不高大,但所做出的舉動和心懷卻是讓人值得的仰望半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