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憶總是靈光乍現,那些曾經迷惑的點,也在一切真像昭然在目時,真像大白。比如,孩子說我想要個新媽媽,這個點,當時第一次聽到的孩子說的時候其實,他爸爸是在傍邊的,并且給過我一個解釋,就是給他聽過一個故事,小斑鳩想換一個新媽媽,我回想這個故事第一次是他爸爸帶他聽的。要知道那個時候的他已經出軌了,如果這個故事是他為了故意引發孩子來激怒我,多可怕,是的,我后來因為孩子多次說想換個新媽媽而惱怒,還是那種被算計的傻傻的不知道,被算計的傻的可憐,替自己的不爭氣感到懊惱,要知道,婚姻互相欺騙的男女,或者被欺騙的女人犧牲一生并且不斷被打壓,直到讓這個女人相信自己自己差到除了身邊這個男人,誰都不會要她,拿女人的愛當做在外興風作浪的底氣,拿出軌顯示自己的洋洋得意。或者最好的結果是兩個人互相騙,互相怕失去,勉強度日。婚姻本就是家庭權力的紛爭,那種來自男性的絕對對家庭的操控和絕對的領導地位,家庭不過是一個絕對以男人為主導的服務場所,聰明的男人邊控制女人為家庭無償服務,邊控制自己的孩子和媽媽搞對立,讓媽媽和孩子形成相愛相殺的局面,一旦這個男人想換了你這個枕邊人呢?絲毫不猶豫,也為了確保自己對撫養權的一點血脈的壓制。因為男人知道,女人對孩子的付出是絕對的沒有任何私心的,可現實是媽媽也會疲憊,媽媽只有在家庭平穩中才能不斷相信丈夫給營造出來家庭平穩安全的假象,一旦有些因素打破了這個安全的假象,那么媽媽的愛會無形中摻雜了焦慮,作為孩子們心理營養的主要供應者,也是孩子具有穩定心理內核的堅強后盾,女人是活在過去甜蜜中的人,通過男人的畫餅,和一點點現實中的溫暖和心理甜頭,女人就能繼續裝睡,但是孩子是最不容易被騙到的,他們開始主動把矛盾爭奪到自己的身上,轉嫁母親的關注點,這樣也是孩子的生存發則,因為這種虛假讓他們沒有安全感,讓他們深深察覺到母親的對孩子的情感疏離甚至對抗,一旦他們相信是真,那種擔心媽媽離開的本能也是他們的生存策略。這也是很多頻臨離異的家庭普遍出現孩子情感障礙的深層次表達。也就是說,孩子比母親對婚外情有著更靈敏的捕捉,只是他們不知如何表達,也用自己的折騰來喚醒父親對家庭的關注,當然這個生存策略只對對孩子尚有憐憫心的父親,如果這個爸爸早已將孩子身上出現的各自問題歸咎到孩子媽媽沒有帶好,孩子性格不好遺傳了媽媽,這就意味著這個父親已經做好了情感剝離,這個剝離是將孩子和母親打包一起的剝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