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糖度很高的富含多巴胺的網絡世界,獲取多巴胺的便捷到信手拈來,互相撩動的不安的心。不只是真實還有各種戲精上身。我們在虛擬的世界用不同的身份去和不同的人交往,和有趣的靈魂碰撞。
上禮拜二咨詢的后,在最后咨詢師給我拋出一個問題,他看到一個站在任何一個路口都不敢走小女孩,不知道自己踏出的每一步是不是符合各種各樣的標準,而這深深的匱乏感到底是是什么原因,這個問題需要和我的無意識對話,沒有人能給自己答案,咨詢師也不例外,那個匱乏讓我不敢有承接自己行為的勇氣和擔當,不期不遇,其實寫到這里我已經是淚流滿面、泣不成聲。我的熱愛從未真正燃起來,你也為曾為你的熱愛去努力過,爭取過,甚至放棄過任何其他你認為重要的東西。要知道熱愛會將一切的困難變的脆弱和不堪一擊。但是它無數次的表達你可曾看見?可曾為它做些什么?
你的熱愛無外物寄托的時候,是空有一腔熱血的著急寄托。是的,人只有完全打開并且自由的時候,那個無意識才會浮現,它一直都在,你為什么看不見?比如小時候的你喜歡畫畫,那是一種無與倫比的體驗,誰能想到一個只有五歲的孩子,隨便一只粉筆就可以在幼兒園的天臺上畫出自己幼小的眼睛里的世界。你的感官是無比的敏銳你的潛意識是那么的聰慧,它是在什么時候開始一點點變的麻木無感,是因為不想讓自己看起來那么脆弱的故作堅強?還是柔軟的心總是被不經意的扎傷?所見所感的、遺留在腦海中的印記它需要表達出來的,無論用何種方式,我們總說不經意的就去評價周圍人給自己的感覺,那些呈現一定是他、她們的經歷和他們在用自己特有的表達方式表達著些什么。誰能讀懂它,也是茫茫人海之中一粒塵光,微弱總在漆黑的夜里顯現出來的光芒。
我們去見山、見水、見眾生。也是在眾生中看見自己。讀自己很難,需要很長時間,有的人惶惶不可終日的度過了一生,不曾綻放就已經枯萎,而那些身處生活泥潭的人,無力掙脫,也將自己的匱乏和短暫的一生通過子女去延續下去。
為什么有人明明擁有那么多的物質條件,內心貧瘠不充盈,因為那個你小小的你真正需要你沒有被自己看見,卻一直在追逐意識層面以為重要的東西,特別是經歷過物質極具匱乏之后d不安全感都會刻在基因里,如果現在問你會為了什么去花費時間并且沉浸其中,愉悅并且不知疲憊。
讀書的意義是將書中的靈魂在你這介凡夫俗子身上再活一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