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么希望雪一直下,自古至今,很多描寫雪景的古詩或是現代詩。
猶記得“忽如一夜春風來,千樹萬樹梨花開”,初高中時期似乎并沒有愛上語文這個學科,但越長大會發現,無論怎樣,學好語文,感受其中的奧秘真的是件難得的事。作為一名文科生來講,除了熱愛自己的專業:英語,語文也深受現在的我的青睞。
要說近代古詩,“風雨送春歸,風雪迎春到”也有著描繪雪景的句子,偉大領袖寫的《卜算子·詠梅》這首詞是***反用陸游同調同題詞意而創作的詠物詞。此詞塑造了梅花俊美而堅韌不拔的形象,鼓勵人們要有威武不屈的精神和革命到底的樂觀主義精神,讓我在初中時期百讀不厭,
無論古人還是今人在描繪雪景的同時抒發了自己對美好事物的贊賞和欽佩。古人表達事物不像現在的我們,各種文案抒發情感。屬于他們的浪漫,都借詩表達出來!
在這個文案滿天飛的時代里,我更加對詩詞產生了濃厚的情感!
千山鳥飛絕,萬徑人蹤滅。
孤舟蓑笠翁,獨釣寒江雪。
孤舟蓑笠翁,獨釣寒江雪”。舟是孤的,釣者是獨的。可以設想,在漫天飛雪下,千里長河上,一葉扁舟,一絲釣繩,此種意境,難道不足以讓人想起幽州臺上那位涕泗橫流的悲歌者?至此,詩人完成了將“孤獨”推向極至的工作。
然而正如東坡所說,柳詩“憂中有樂,樂中有憂”,詩人并未一味地通過外物來表現自己的孤獨。詩人也有自己可樂之處。我們注意到,詩人選擇了“漁者”作為自己的“形象代言人”。漁者在中國歷代文人筆下多是智慧的象征。詰屈原于江畔的,是漁父;于江渚上慣看秋月春風的,是“白發漁樵”,《西游記》中笑傲王侯的,也是個漁夫。柳宗元的選擇,實際上是他一種發自內心的自我認同。詩人因外界給予孤寂,于是轉向獨我的追求——這也是中國文人慣有的手筆,達則儒,窮則道。不能濟天下,于是只好獨善其身了。
古人接雪景抒懷,詠物。詩歌的浪漫需要我們細細體會。
現代人最注重浪漫,但要說到浪漫,古人可一點也不比我們少,而且古人的浪漫,并不是形式單一的買買買,或者是你想我了嗎這樣的簡單直白,古人的浪漫,充滿了情趣,更富有藝術的氛圍感,讓人像喝了一杯美酒,一點一點地上了頭,入了心,不知不覺就耳酣面熱,心潮澎湃起來。
古人的浪漫,是一種生活方式,甚至是習慣,要將浪漫進行到底。比如東坡先生,對一朵花,他也可以浪漫到極致,讓人恨不得化作他眼底的春花。
古人的浪漫,不必以豐厚的物質條件為基礎,只要你愿意,在任何時候,任何地方,都可以活得詩情畫意,浪漫滿懷。
當今時期人們有時會感嘆,自己的生活可能不盡人意,但我總會想起,旦行此事,莫問前程這句話!無論古代現代,都懷著向上的心表達屬于自己的熱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