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赫從葉茂華和趙祥豪的臉上看到了幾分無奈之色。這兩位都是聰明人,明知他們在這針鋒相對,只會讓別人占便宜,但卻又不得不這么做,其中的心酸只是兩人心里明白。
葉茂成和趙祥豪是金陵乃至江南省古董行當里的翹楚,兩人除了互不服氣以外,誰也不想丟了面子。這便是趙祥豪得知葉茂成相中四愛梅瓶的消息后,削尖腦袋也要鉆進來插一腳的原因所在。
“葉總、趙總,稍安勿躁,我們還是先來鑒賞一下商總的寶物,我相信這才是兩位最感興趣的!”王不才沖著葉、趙兩人拱手說道。
王不才也巴不得趙祥豪參與競爭,天地樓根據(jù)用戶最終的成交價來提取傭金的,四愛梅瓶賣出的價格越高,他的所得也會水漲船高。這會見到葉茂成和趙祥豪斗嘴,連忙出來阻攔,生怕兩人當場鬧起來。
對于商榮華手中的這只四愛梅瓶,葉茂成和趙祥豪都擺出一副志在必得的架勢。聽到王總的話后,兩人便都不再開口了,不過仍通過眼神暗中較量著。
王不才低頭和身邊的商榮華耳語了兩句,然后便沖著身邊的女迎賓使了個眼色,后者隨即便一臉欣喜向天元廳門外走去。
片刻之后,光線突然暗了下來,兩盞射燈齊齊的打到位于天元廳中央的圓形展臺上。
方赫注意到展臺只有兩平米左右,看上去并無任何奇特之處。就在他心生疑竇之時,圓形展臺的中央慢慢向拱起,一只周身罩在玻璃罩下的青花瓷瓶緩緩上升,十來秒鐘之后,便完全出現(xiàn)在了眾人眼前。
方赫注意到這只瓷瓶約三、四十厘米高,白釉為底,上繪青花紋飾,分別為王羲之愛蘭、陶淵明愛菊、周敦頤愛蓮、林和靖愛梅。在燈光和玻璃罩的共同作用下,整只瓶子給人一種徐徐生輝之感。
就在眾人的注意力都集中在梅瓶上的時候,王不才突然開口道:“葉總、趙總,商總為了表示他的誠意,除這只四愛梅瓶外,還奉上一只正德龍鳳碗,兩位請看!”
王總的話音剛落,在四愛梅瓶的右側(cè)便緩緩出現(xiàn)了一只青花瓷碗,由于沒有玻璃罩的遮擋,隱約能看見碗上的龍鳳紋飾,栩栩如生,異常生動。
明正德年間的青花瓷處于過渡期,由原先精致、纖細、小巧的物件向造型凝重的大件器物轉(zhuǎn)變。這只龍鳳碗是正德早年的東西,因傳世數(shù)量少,價格持續(xù)走高,就當下來說,沒有五、六十萬,別想帶走它。
按照王不才的說法,這只正德龍鳳碗算作四愛梅瓶的附屬品,無論葉茂成和趙祥豪誰能拿下四愛梅瓶,這只碗便算白送給他們了。
搞清楚狀況后,方赫不由得暗暗點頭。商榮華這一招真是高,既堵住了葉茂成的口,又充分表明了他想要做成這單生意的意愿。乍一看,商榮華搭進去了一只價值數(shù)十萬的正德碗,實則他卻多多的從葉茂成火趙祥豪身上撈回來了。
在這之前,葉茂成只想用九千萬拿下這只四愛梅瓶,現(xiàn)在的情況,只怕上億也未必能搞定。
孰賺孰賠,一目了然!
就在方赫用眼睛的余光打量商榮華時,王不才笑著說道:“趙總,你先喝茶,葉總,請看貨!”
在這之前,葉茂成便在商榮華處仔細鑒賞過四愛梅瓶,否則,他也不會開出近億的價格來收購,但古玩交易有其自身的規(guī)則,交易前,買家看貨是必備環(huán)節(jié)。
聽到王總的招呼后,葉茂成不敢怠慢,沖著張家強和方赫使了個眼色,示意三人一起上前看貨。
方赫對古董一知半解,張家強更是搟面杖吹火——一竅不通,但這時兩人都不露怯,跟在葉茂成身后往那只四愛梅瓶走了過去。
三人在梅瓶前站定后,透明的玻璃罩便緩緩的縮進了展臺里,那只四愛梅瓶便完全暴露在了空氣中,正面為周敦頤愛蓮圖。
北宋大理學家周敦頤酷愛蓮花,曾著有《愛蓮說》一文,其中膾炙人口的名句——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至今仍未世人傳頌。
愛蓮圖中的周敦頤雙目凝視著池中的蓮花,面帶輕笑,身后跟著一個童子,頭上楊柳青青,身前步步生蓮,很有幾分人間仙境之感。
面對如此名貴的器物,葉茂成并沒有上手,而是用“觀、察、嗅”三法認真查驗。
張家強也跟在其身后依葫蘆畫瓢,觀和察還好說,其他人看不出門道,至于嗅,他用鼻子直接湊上去的做法,便有點讓人忍俊不住了。
方赫站在距離梅瓶兩、三步的地方,靜靜的打量著這只價值連城的瓶子。
在玻璃罩打開的一剎那,方赫便感覺到了梅瓶似乎被一層若有似無的薄霧遮擋著,這霧氣非常稀薄,若不仔細觀察的話,幾乎可忽略不計。
走近后,方赫感覺到這霧氣濃了不少,梅瓶置身于霧氣中,如天庭神物一般。
在這之前,方赫對梅瓶的真假是持懷疑態(tài)度的,這年頭,別說一個億,就是一千萬,一百萬,也有人為之鋌而走險。倒騰古董并無太大風險,至少不觸犯刑律,一旦成功的話,販毒、綁架所得的利潤,與之相比,都只能算是小兒科。
看到眼前的這一幕,方赫有點傻眼了。他雖不清楚自己何時具有的這種異于常人的功能,但眼前這情況等于明白無誤的告訴他,這只四愛梅瓶是真品無疑。這和他事先預計的大相徑庭,讓其很是不解。
方赫并非希望梅瓶是假的,而是如果這瓶子是真的,便有許多地方無法解釋。
商榮華作為圈內(nèi)人,不可能不知道此前鬼谷子下山的元青花梅瓶拍出的天價,他完全可以將其倒騰到國外去大賺一筆。退一萬步講,就算商榮華的能量有限,無法將瓶子直接搞出國門,他也完全可以選擇和葉茂成或趙祥豪合作,只需支付對方一部分傭金就行了,完全沒必要將梅瓶以不到一半的價格賣給兩人當中的一個。
想到這以后,方赫猛的回過頭來,抬眼向商榮華看去,他想通過和其對視,搞清商總的心中所想。
在這之前,方赫試了好幾次,都無法和商榮華的目光對上。不知怎么的,這位商總的頭始終低著,不用正眼看人,方赫之前的幾次嘗試均未能成功。
方赫滿懷期待的將目光投射到商榮華身上,遺憾的是,他的頭卻還是低垂著,正在有滋有味的品嘗著大紅袍,一副事不關(guān)己高高掛起的姿態(tài)。
方赫注意到不光商榮華,就連王不才和趙祥豪也很少與他對視,或許在他們眼中,自己只是個小角色,壓根就沒人把他放在心上。
此路不通,方赫只得另想辦法了,他轉(zhuǎn)過身去,想重新打量這只梅瓶。
在目光轉(zhuǎn)換的一瞬間,方赫感覺到那只正德龍鳳碗周邊的霧氣比四愛梅瓶要濃烈許多,且白色的霧氣中摻雜著幾絲金色,看上去要上檔次許多。
這個發(fā)現(xiàn)使得方赫心中咯噔一下,按說這只龍鳳碗的價值連梅瓶的百分之一都不到,它散發(fā)出霧氣怎么會比瓶子還要牛叉呢,難道說在場的人都看走眼了,碗比瓶子還要值錢?
這個想法一經(jīng)產(chǎn)生,便被方赫否決掉了。
青花瓷在唐宋雖已出現(xiàn),但成熟的作品卻直到元代景德鎮(zhèn)的湖田窯才出現(xiàn)。明清兩代,青花瓷成了瓷器當中的主流,燒制工藝較之前有了很大進步。
俗話說,物以稀為貴。
由于大規(guī)模的燒制,明清兩代青花瓷的產(chǎn)量大增,在收藏市場上,遠不及元青花受到追捧,價值也相差很多。
一元老道在古董鑒別方面的成就很是不凡,這些東西,當年他帶著徒兒行走江湖的時候,曾一一為其介紹過,方赫至今仍牢記在心。
這只正德龍鳳碗也是青花瓷的,就算斷代有誤,它最多也就是元代的,而碗屬于小物件,而梅瓶則屬于大器物,兩者之間無論燒制難度、包漿、上釉、著色之間都存在著巨大差異。
換句話說,無論如何,這只龍鳳青花瓷碗的價值都不可能超過四愛梅瓶。
現(xiàn)在方赫雙目所見,這只小碗周身的霧氣要遠強于梅瓶,其間還夾雜著幾絲金光,兩相比較,碗的檔次要比梅瓶高上不少,這是怎么回事呢?
方赫瞇縫著雙眼,目光不停在兩個物件之間梭巡,他覺得出現(xiàn)目前這種情況,只有一種可能,那便是梅瓶被人動了手腳。
當年,跟在師父后面游歷江湖時,方赫見識過許多做舊的高手,經(jīng)他們之手做出來的東西足以亂真。
這只梅瓶仿的是武漢博物館的鎮(zhèn)館之寶——四愛梅瓶,一般人既沒有這個膽子,也沒這個實力。放眼全國,敢接這活的人寥寥無幾,師父不在了,否則,向他老人家打聽一下,定能找到蛛絲馬跡。
方赫收回目光,抬頭看向墻角的兩盞射燈,心中暗想道:“我倒要看看這只瓶子里到底有什么鬼,誰有如此大的膽子,竟敢設(shè)下億元大局,只怕師父他老人家也未見識過,想不到竟誤打誤撞被我碰上了。”
想到這以后,方赫硬是強行壓制住心頭的激動和欣喜,向前邁出了沉穩(wěn)而堅實的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