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跟著劉勃老師學國學,以前覺得國學就是詩詞歌賦,想象的到的畫面就是才子佳人,吟詩作賦。現在看來是自己理解得太表淺,太片面了。
我現在每周根據劉勃老師講的內容,加上自己的個人理解,整理歸納,再談談自己的思考,讓自己還有你能多一個角度看待國學,看待中國傳統文化。
經史子集是我們經常聽到的一組詞,具體每個字什么含義,這個詞何時出現的一概不知。
經史子集是中國古籍分類方法,價值地位由高到低。經是儒家經典,史是史書,子是諸子百家著作,集是文集。
任何社會,一定會有些所有社會成員都不假思索就要接受的信念和規則,這些信念和規則的文字載體就是經學。作為政治哲學綱領的經是第一位,古代的核心價值,內容不能反駁,只能想法設法把經里的話解釋成后人自己想要的意思。
史按照經的價值導向講述古代發生的事,是輔助經的。
經史之間的關系,經是史的內涵,史是經的體現。明白事理,讀儒家經典,要給儒家經典里的道理找事例,讀史。
子是對經的補充,雜學。集是文學作品,像四大名著小說戲曲之類的著作連集都沒資格進,古代覺得這些層次太低。
傳統的學問服務于古代帝國的統治需要,不直接適用于現代中國。人民喜歡小說,戲曲。那些以前不被統治階層重視的文學作品,到了現代中國,反而能夠被廣泛傳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