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日的讀書會活動倩倩老師講到的那一段歷史,我以前從未了解過,這讓我未出遠門就能深刻感受到,擁有不同歷史經歷的地方的人的情感的一種狀態。我習以為常的對家國的認知,在別人看來是撕裂的,矛盾的,痛苦的。
歷史又再一次教會了我,別以為自己想的就是全部,別以為自己怎么想別人就會怎么想。人真的太渺小了,渺小到有可能只知道自己這一類人的這一輩子。人真的也可以很宏大,宏大到包容世間的萬事萬物,萬千思緒和萬象情感。
做人別鉆牛角尖,做事別走極端,要找尋到正好的那個點。過度批評不好,過度美化也不好,客觀分析,不評判,不同人的境遇會帶來不同的生命體驗,從而對事情的看法也就不同。
極端會給自己和他人帶來痛苦,考慮的因素多一點,范圍擴大一點,更能找到讓自己和他人都舒服的那個點,哪怕最后得出的結果是什么都不做,什么想法都不要想,沒有所謂的好與壞,不好不壞才是正好的。不是非得有什么結論才是好,也不是非得做點什么才是好,有時候話別說絕,事別做盡,才是正好的。
羅老師在回答清華附中孩子的一個問題時說過這正好的點如發絲一樣,極細,很難找尋,很難把握,但生而為人,必須去找,如須云試,這樣痛苦相對會少一點,不光是自己,還有他人,乃至整個宇宙和宇宙之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