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減輕重壓
我在教學和家庭教育的過程中不斷反思,不斷調整,由于性格原因,別人容易走的寬闊大路,可在自己的腳下卻是一條泥濘的小路,走起來艱難異常,跋山涉水歷經千山萬水可能也到達不了目的地。我在教學上早早就走出迷霧,而作為媽媽,和女兒之間的關系卻沒能有突破性進展,流淌在血液里的暴力基因,改變起來太難了,有時候越是壓抑自己的暴力傾向,越是容易在某個時刻沖破理智來個更強烈的爆發,忍,在教育領域里,從來都不是一個好辦法。
孩子的反抗越來越激烈,我強烈意識到自己的問題帶給孩子的巨大傷害,愧疚中我開始慢慢地調整與女兒的關系,可是有些事情并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不是我想停止就可以停止,這樣的開關在人的情感上是不存在的。
無數次的痛苦讓我有了改變的決心,我們家壓抑的家庭氛圍,開始變得相對輕松一些,我對女兒的要求不再像以前那樣必須事事做好,女兒做不到我的要求也不會產生以前那么激烈的沖突。然而我卻發現,突然失去了壓力的女兒,也突然失去了人生的方向,她迷茫、敏感、脆弱、她缺乏安全感,但是卻有堅強不屈的外表,還有隨時和我對抗的決心和斗志,給了我她堅強無比,無可救藥的錯覺。就像被壓在重石之下的小樹苗,一直都在頂著巨大的壓力,向上生長,沿著縫隙向著光源努力地生長,終于見到空氣中的陽光時已經是長歪的樹干,現在搬掉重石,小樹苗突然沒有了壓力,然而歪向一側的樹干,已經不再有挺拔的身姿,沒有了壓力,突然沒有了抗爭方向,小枝丫開始恣意飛舞。
這些都是我后來慢慢反省總結出來的,當時我只是意識到了自己給孩子的重壓,降低了對她的要求,卻沒有好好地用恰當的方式去引導她,溫暖她,更沒有做到真正意義上的平等溝通,還總是在沖突中不自覺地凌駕其上。
女兒已經不愿意努力學習了,只是在家里裝裝學習的樣子給我看,可能只有我還對她報以極大地希望,卻又對她聽之任之,我一直沒有意識到媽媽對女兒的引導作用。女兒不是不想努力,也努力過,可是總以失敗告終,又沒有得到家長和老師及時有效的鼓勵,女兒的每次努力失敗后對她都是一次打擊,又不能得到自己媽媽及時地了解和理解。女兒在學習上痛苦的掙扎全部被我這個粗心的媽媽忽視了,我固執地認為她是個不爭氣的孩子,固執地認為女兒是不努力的,卻不知道正是自己一直在起著很大的反作用。
這些年一對一輔導越來越被家長重視,好像花錢就有了讓孩子提升的特殊通道,但是通過我多年與學生的交流、了解和觀察,發現對于那些沒有主動學習愿望的學生,家長動輒幾萬元的輔導費,只是買了個心安而已。我也見過父母花了十幾萬的輔導費讓孩子在高考前期去參加課外輔導班學習的案例,然而我看到的這個學生的課堂情況,是看小說、睡覺等等行為一切皆與學習無關,沒有任何學習的欲望和動機,可想而知在輔導班里的情景,學習成績當然根本沒有任何提高,高考成績也一塌糊涂。家長根本不知道孩子在外面的表現,或者知道自己孩子的問題,但是簡單化處理,交到學校,交給老師,沒有真正做到與孩子的心靈交流,沒有喚醒孩子的內部驅動力,從過近的親子關系,發展到過遠的親子關系,沒有處理好與孩子的距離,家長和孩子之間的問題沒有真正解決是導致教育失敗的根本原因。
“教育技巧的全部訣竅就在于抓住兒童的這種上進心,這種道德上的自勉。要是兒童自己不求上進,不知自勉,任何教育就都不能在他的身上培養出好的品質,可是只有在集體和老師首先看到兒童優點的那些地方,兒童才會產生上進心。”——蘇霍姆林斯基
兒童的上進心很重要,這就是孩子前進的內驅力、自驅力,前提就是對孩子的適當鼓勵,而我卻忽視了這一規律,隨意打擊孩子的上進心。對孩子的挖苦、打擊都是最大力度的,錯誤的認為這樣可以一下子擊醒孩子,須不知這樣的打擊讓孩子的上進心和自信心一點點地土崩瓦解了。高壓之后的減壓,也只是簡單的減壓,是一種放任自流,而不是重壓之后的適當調整。
我沒有抓住這個教育的訣竅,自然就沒有看到女兒的優點,更是失去鼓勵她的時機,讓她失去品嘗成功的喜悅,女兒的上進心在我的打擊下,一點一點的在流失。在家里缺乏對孩子的引導,然后對孩子又經常指責,沒有堅決的執行力,也沒有堅持的容忍力,我在愧疚和指責之間來回的搖擺,在自責和憤怒之間隨意切換,時松時緊,時放時抓,全憑自己的心情而定,使孩子失卻了生活的尺度,導致家長對孩子引力的下降,失去了教育孩子的最佳時機。
孩子最佳的教育期應該是兒童期和少年期,而這個時期如果給孩子太大的壓力和太嚴格的要求,超過了孩子的脆弱性,會壓斷孩子的精神脊梁,從此就會失去向上生長的力量。精神脊梁是無形的,有一定的隱蔽性和滯后性,當我們發現時,已悔之晚矣。教育不僅僅是提出要求,更應該是挖掘孩子內驅的動力。
從孩子的教育上,我看清了自己是一個修養缺失的人。都說世上最偉大的愛是母愛,不求回報,無怨無悔,我很慚愧。反觀我自己,如果說不愛孩子,那不是事實的全部,只要孩子愛吃的,自己寧可不吃也要留給孩子,而且有為孩子抵擋一切風雨的決心和勇氣,我能體會到為母則剛的勇敢。可如果說愛孩子,那也不是事實的全部,我也是世界上對孩子心靈傷害最大的人,有時孩子就是自己不良情緒的發泄桶,孩子在我面前是絕對的弱勢群體,我打著“愛”的幌子,自欺欺人,心安理得,做著與“愛”無關的事情,與偉大的母愛相去甚遠。正如鄭淵潔所說:“孩子的成長,成也母親、敗也母親。”我充分地意識到了一個人的修養不是隨著年齡的增加而增長,放棄了有目標的學習就放棄了提升自我修養的機會,我的恣意生長讓我嘗到了家庭教育的苦果。
每當我想到,我的女兒可能也要用一生來治愈她的童年,我就自責不已,還有深深的擔憂。在這里和大家分享一首小詩共勉,希望能豐盈你我的心靈,喚醒你內心深處的力量,建立起與孩子合適的距離感。
《如果我能再次養大我的孩子》
——英國侖曼斯
如果我能再次養大我的孩子,
我會先蹲下,再溫柔地訴說。
我會多將拇指豎起,少用食指指點。
我會拿出更多微笑給孩子。
如果我能再次養大我的孩子,
我會少用眼睛看分數,多用眼睛看優點。
我會注意少一點責備,而去多一點關心。
我會將板著的臉收藏,
而成為孩子的玩伴,跟著孩子一起跑原野去看星星。
如果我能再次養大我的孩子,
我會早早地將他推出門......盡管我很心疼。
我會多擁抱,少攙扶。
我不再追求權利的愛,我會效法愛的力量。
如果......,
如果,已經沒有如果,我不再后悔過往行為,從當下開始!
世界上沒有如果,人間更找不到后悔藥。雖然亡羊補牢為時晚矣,但和一直錯到底相比,亡羊補牢為時不晚。通過我自己的經驗可以證明,教育的最佳時期確實是兒童期,這個論點沒有錯,但過了兒童期,關愛、尊重、鼓勵依然有著非凡的教育功力,是人與人之間最有效的潤滑劑,是人類進步最大的生長劑,這在我以后和孩子相處的過程中得到了很好的驗證。即使是我們自己也有很大的成長空間,不論什么年齡我們都有發展進步的空間,不然這本提供給你閱讀的書意義又何在呢?世間最難買的是后悔藥,這只是針對某一件事的某一個時間段來說的,把時間節點拉長,后悔藥是可以買到的,不然我們為什么要提倡知錯就改,善莫大焉?希望我們用愛心、耐心、信心等待我們與孩子一起成長。
從我自己的經歷來看,兒童期遭受暴力的人應該容易形成不成熟型人格,人格的不成熟讓我總是后知后覺,在家庭的教育上走了很多、很長的彎路。
希望用我的疾呼喚醒還在暴力的家長,拯救更多的孩子。如果你的孩子有幸還在“有效期”,希望你能抓住這個最佳的教育時機,不要讓悔恨的淚水打濕你今后的人生,如果你的孩子已經過了教育最佳的“有效期”,你也不要放棄,你要和你的孩子一起努力,因為雖然過了教育的最佳有效期,但不等于說不在教育的有效期里,只要你足夠努力,一定會在某個時間節點,發生你所希望的改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