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公喜歡打坐。打坐調息是養生修煉當中呼吸訓練的內容。它來源于清代太醫汪昂所著的《勿藥元詮》中的調息之法。汪氏在其著中寫道:“調息一法,貫徹三教,大之可以入道,小用可以養生。”
這在我們平時生活中是有體會的。在你心意煩亂的時候,你的呼吸就會加粗加重。在你心意祥平靜之時,你的呼吸就會輕柔和緩。我們進行養生修煉,不管哪個法門,都離不開收心求靜的內容。
你心靜不下來,后面的功夫基乎沒法談。所以,為了收心求靜,我們可以從呼吸上面入手。把呼吸調好了,心就自然靜下來了,這是其一。其二呢,觀息守息,也是一個一念代萬念的入靜方法。我們沒有經過入靜訓練的人,平時心中的雜念是非常多的。紛紛擾擾,什么念頭都有。而我們進行觀息,心中專注呼吸這一處,心系一處,其它的雜念自然就消退了。
在正式打坐之前,做好一些必要的準備工作,可以使調息訓練得到更好的成效。主要方面如下:
1.打坐前,先用鼻通打噴嚏,通過打噴嚏可以出五液:一是涕液,二是淚液,三是汗液,四是唾液,五是肺液。(醫札中記載,鼻通是道家修練法寶,可通七竅,也稱追魂散,通鼻)。然后漱漱口,使口中清淡,沒什么味,容易靜心。
2.然后關好門窗,堵上風源。
4.要坐舒適并墊上軟的東西,如坐墊,利于氣血運行。
5.寬衣解帶,放松平靜后,再開始調息打坐。
5.可以采取盤坐式或普通坐式練功。盤坐可以用單盤、雙盤或普通盤。要求要坐穩。兩肩自然下沉,兩肘自然下垂??蓪墒种糜趦上ドw上,兩手心向上,有高血壓或頭部疾病的,手心向下。等心情平和,呼吸平緩后再開始吐納。
6.先深呼吸三次或九次,然后慢慢以鼻柔勻細長的呼吸
7、舌頂上顎候津生:津,在這里就是指口水。是略帶甘甜的口水。
古人稱之為瓊漿玉液。認為煉津可以化精。
古人認為這個津是非常重要的,對人體培育元氣有非常好的作用。可以滋補身體?,F代人研究發現,口水中含有很多的活性酶,對人體的營養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所以打座中,有津液產生,一定不要吐掉,要咽下。
8.面帶微笑兩眼垂簾或閉上眼睛。
垂簾就是兩眼自然下垂,微閉,但不全閉,眼留一線光,觀注鼻端,眼前有虛白的一片模糊虛白光亮。然后意會鼻前呼吸出入的感覺。如果雜念還比較重,你就可以數數。數呼吸的次數,數上一陣,感覺雜念少了、輕了,你就開始注意鼻端呼吸一來一往的感覺。
開始,我們可以稍稍控制呼吸,讓呼吸做到柔、勻、細、長,一來一往。
在進行這樣一段時間輕微的控制呼吸后,感覺呼吸順暢了,一來一往比較暢快,你就不要再控制,這時候呼吸可能會變得更弱,更短,不再那么深長了,也不要控制,順其自然,你只注意它一來一往的暢快感覺。守這個暢快感覺,心會隨息再慢慢的深入下去,呼吸變得綿綿軟軟,細微柔弱了,你就守著這個綿綿軟軟,細微柔弱,并隨之繼續深入下去?!绊樒渥匀唬糜?,其靜光景種種奇特,直可明心悟道。
要起座之時,微微加一個意念,我要起座了。然后慢慢的恢復神志,緩緩活動手足,活動開了,再慢慢起身走動一下。卻忌在打座中突然動作。
起座以后,若身上有麻脹酸的不適的地方,用手給它揉捏開。直至舒服為止。特別是脊柱上有酸脹不適的地方,一定要揉開,否則時間一久,容易得柱病。無法根治。
以上即是打坐調息的初級方法。我學了點皮毛與大家分享,主要說打坐前用鼻通通經絡的作用。有興趣的朋友請跟有緣的上師學,不要盲目練習。外公也曾走火入魔過。
范老師是做艾灸養生的,他就感覺到這塊的重要性。就用鼻通開展了清肺項目,再打坐調息養身,在蘇州和廣州都有會所。